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黄芩素磷脂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18400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黄芩素磷脂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由黄芩素与磷脂复合而成,其中黄芩素与磷脂的重量比为1∶1-6,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该黄芩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得的磷脂复合物可改善黄芩素的亲水性和亲脂性,提高黄芩素的生物利用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物及其制备
,尤其涉及一种黄酮类天然活性产物黄芩素磷脂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中药黄吝(Radix Scutellariae)为唇形科植物黄吝(Scutel-laria baicalensisGeorgi)的干燥根,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黄 芩素(Baicalein, BAI)是黄芩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化学结构属黄酮类,其结构式如下 研究表明,黄芩素具有以下多种药理作用1抗菌、抗病毒;2抑制炎症反应;3保 肝、利胆、利尿;4清除自由基及抗氧化作用;5抗凝血和抗血栓形成;6抑制胰酶活性;7对 生物膜的作用;8抗癌;9对平滑肌的双重调节作用;10降血压作用。当前,含黄芩及其提取 物的相关制剂主要有(l)胃肠道给药剂型固体制剂黄芩素片、黄芩苷片、黄芩素铝胶囊、 复方黄芩片、双黄连颗粒、双黄连胶囊、双黄连软胶囊、双黄连片、清开灵片、清开灵软胶囊、 葛根芩连胶囊、儿童清肺丸、双黄连滴丸等。液体制剂双黄连口服液、双黄连合剂、清开灵 口服液等。(2)注射剂双黄连粉针剂、双黄连注射剂、清开灵注射剂等。(3)其它熊胆黄芩 滴眼液等。 虽然,目前已有大量的黄芩素相关制剂的开发,但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 题 1、当前开发的黄芩相关制剂,多数为多味中药多成分的中药复方制剂,与西药制 剂相比,传统的中药制剂仍存在工艺落后,剂型陈旧,质量低下,制剂基础研究薄弱,新剂型 研发能力差等问题,仍然缺乏对中药制剂进行科学评价的客观标准和保证中药制剂安全有 效的科学数据。由于黄芩相关复方制剂中许多不明成分的存在,致使制剂的药理作用不明, 容易引起各种无法预期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其注射剂由于制剂的原因的不良反应多有报 道。正是由于复方制剂多种成分的不可控性,增加了制剂使用的危险性,因此制备单一成分 的黄芩素制剂不失为一个解决方案。 2、由于黄芩素的溶解性较差,其口服制剂的溶出性能不佳,影响了其口服制剂的 生物利用度。当前由于黄芩素制剂的低溶出性,一些黄芩素口服制剂往往以增加剂量来保 持有效药理活性,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并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危险性。因此,提高黄芩素的口B效〗caleiin MW-270服制剂的溶出度研究极具意义。 磷脂复合物(Phytosome)是意大利学者Bombardelli等在研究脂质体时偶然发现 的,它是药物和磷脂分子通过电荷迁移作用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复合物,由于其与脂质体 的生成机制截然不同,所以它们的内部结构必然存在差异。脂质体是由双分子层磷脂与胆 固醇组成,药物包封于泡囊的亲水基团夹层中或分散于泡囊的疏水基团的夹层中,可能有 成千上万的磷脂分子来包围药物分子;磷脂复合物则是一个整体,药物通过与磷脂的极性 基团相互作用而被固定,磷脂的2个长脂肪酸链不参与复合反应,可自由移动,形成一个亲 脂性的表面,多个磷脂复合物分子有序排列,形成不同于脂质体的球状体。复合物的形成受 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药物的性质、磷脂的质量、介质及工艺条件等,因为不同结构的药物 与磷脂进行复合反应的配比关系、溶齐U、反应时间及温度均有不同,这些因素均可影响复合 物的形成以及其稳定性和生物学特性等,形成的磷脂复合物可用力-NMR、UV、IR等光谱方法 或DSC、XRD等方法来证明。有关磷脂与中药活性成分形成复合物的报道较多,目前,国内 对磷脂复合物的研究相继开展起来,对很多适合做成磷脂复合物的中药,如水飞蓟宾、葛根 素、靛玉红、壳聚糖、银杏提取物、灯盏花素、人参总皂苷、淫羊藿黄酮、黄芩苷、丹皮酚等都 已进行了复合物的制剂学研究。因为许多中药活性成分尽管具有明显的药理活性,但由于 其理化性质如极性大、水溶性差等原因,造成口服吸收差,或胃肠道剌激性较大,或不良反 应较强,从而影响了在临床的应用。而制成磷脂复合物后①其亲脂性明显增加,改善了口 服吸收及对皮肤的渗透性,从而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②可能是磷脂能与具有剌激性 和不良反应的基团作用或磷脂中的长碳链将这些基团包围的缘故,使得某些药物的剌激性 变小,不良反应降低。将黄芩素制成磷脂复合物后可提高其亲脂性,同时也可提高其在水中 的分散性,从而对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有效性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从而解决黄芩素亲水性和亲脂性均较差的技术问题,提高黄芩素的生物利用度。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黄芩素磷脂复合物,它是由黄芩素和磷脂按重量配比i : l-6组成的黄芩素磷脂复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黄芩素与磷脂的重量配比优选为1 : 2-5。 进一步地,所述磷脂可以选取大豆磷脂、卵磷脂或合成磷脂。 —种上述黄芩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为取重量比为l : l-6的黄芩素 与磷脂,于介电常数较小的有机溶剂中在20-8(TC搅拌0. 5-3h后,减压干燥或冷冻干燥,除 去有机溶剂,得黄芩素磷脂复合物。 进一步地,在制得的黄芩素磷脂复合物中加入惰性溶剂进一步纯化。所述惰性溶 剂优选为正己烷。 进一步地,所述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四氢呋喃、丙酮、乙酸乙酯、乙醇等中的一种 或一种以上混合物。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黄芩素磷脂复合物改善了黄芩素的溶解性,其在 水中的溶解度比黄芩素增加了 一倍多,而在正辛醇中的溶解度增加了近六倍。黄芩素磷脂 复合物稳定性好,在药物的吸收、起效速度、持续时间等方面均显著优于普通黄芩素。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黄芩素磷脂复合物是由黄芩素和磷脂按重量配比l : l-6组成的黄芩素磷脂复合物。黄芩素与磷脂的重量配比优选为i : 2-5,磷脂可以选取大豆磷脂、卵磷脂或合成磷脂。 本专利技术黄芩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方法为取重量比为l : l-6的黄芩素与磷脂,于 介电常数较小的有机溶剂中在20-8(TC搅拌0. 5-3h后,减压干燥或冷冻干燥,除去有机溶 剂,得黄芩素磷脂复合物。 其中,有机溶剂选自二氯甲烷、四氢呋喃、丙酮、乙酸乙酯、乙醇等中的一种或一种 以上混合物。黄芩素与磷脂在有机溶剂中混合,反应温度为20-8(TC,反应时间为0. 5-3小 时;反应浓度为5-20mg/ml ;减压干燥或冷冻干燥除去有机溶剂后,即得到黄芩素磷脂复合 物。 上述方法得到的黄芩素磷脂复合物可以进一步纯化,黄芩素磷脂复合物的优选纯 化方法是在复合率未达到100%的黄芩素磷脂复合物中,加入惰性溶剂,使没有形成复合 物的黄芩素原料沉淀后分离,而黄芩素磷脂复合物可溶于该惰性溶剂中,得到的黄芩素磷 脂复合物纯度可达到100%,纯化黄芩素磷脂复合物所用的惰性溶剂优选为正己烷。 药学上常用的磷脂有天然磷脂或合成磷脂。天然磷脂主要从豆类植物或动物的肝 脏、脑等中提取得到,例如大豆磷脂和卵磷脂。合成磷脂有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 二棕榈酰磷脂酰乙醇胺(DPPE)等。这些药学上常用磷脂均可用于制备本专利技术的磷脂复合 物。 本专利技术黄芩素磷脂复合物,改善了黄芩素的溶解性,其在水中的溶解度比黄芩素 增加了 l倍多,而在正辛醇中的溶解度增加了近6倍。黄芩素磷脂复合物稳定性好,在药物 的吸收、起效速度、持续时间等方面均显著优于普通黄芩素。 黄芩素与磷脂的重量比为l : 1时,其复合率很低,黄芩素与磷脂的重量比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黄芩素磷脂复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黄芩素和磷脂按重量配比1∶1-6复合而成的黄芩素磷脂复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黄芩素磷脂复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黄芩素和磷脂按重量配比1∶1-6复合而成的黄芩素磷脂复合物。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芩素磷脂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黄芩素与磷脂的重量配比优选为i : 2-5。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芩素磷脂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磷脂可以选取大豆磷脂、卵磷脂或合成磷脂。4. 一种权利要求l所述黄芩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为取重量 比为l : l-6的黄芩素与磷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一张春燕王成润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