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体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4285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永磁体分离器,它包括由不导磁材料制成的底座和由不导磁材料制成的切刀,所述的切刀位于底座的外侧,所述的切刀与底座铰接。切刀与底座配合使用,切刀的压力使相互吸附的永磁体分离,操作简便,节省体力,劳动强度较低、速度快,可大幅提高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动工具,具体讲是一种永磁体分离器
技术介绍
永磁材料加工成型的产品充磁后才成为永磁体。现有技术中,为提高永磁材料加 工成型的产品的充磁速度,一般都是将若干个永磁材料加工成型的产品进行平铺排列后再 同时放到充磁机中进行充磁,充磁后的产品即成为永磁体。为便于每块永磁体的后期使用, 永磁材料加工成型的产品在充磁前需要在排列好的若干个永磁材料加工成型的产品的充 磁面上划线,这样即可标示每块永磁体的磁化方向,待划线完成后,再将这些排列好的永磁 材料加工成型的产品放到充磁机中进行充磁,但是,永磁材料加工成型的产品充磁成为永 磁体后,相邻的两个永磁体就会吸附在一起,由于吸附力较大,难以分开,尤其是对于相互 吸附且体积较小的永磁体,手工难以将他们掰开,而且将他们逐个掰开不但费力,而且效率 也较为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简便、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 动强度的永磁体分离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永磁体分离器,它包括由不导磁材料制成的底 座和由不导磁材料制成的切刀,所述的切刀位于底座的外侧,所述的切刀与底座铰接。采用以上结构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切刀与底座配合使用,切刀的压力使相互吸附的永磁体分离,操作简便,节省体 力,劳动强度较低、速度快,可大幅提高工作效率。作为改进,所述的切刀与底座铰接是指,所述的切刀经连接板与底座铰接,所述的 连接板为不导磁材料制成的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固定在底座上。结构简单实用,切刀的安 装较为方便。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连接板安装在底座的头部,所述的切刀的头部与连接 板的侧壁铰接,所述的切刀的尾部设有手柄,所述的手柄沿长度方向伸出底座尾部。切刀设 有手柄便于操作,而手柄露在底座尾部外就使得操作更为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永磁体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永磁体分离器工作状态的示意图;其中,1、底座;2、切刀;3、连接件;4、手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永磁体分离器,它包括由不导磁材料制成的底座1和 由不导磁材料制成的切刀2,这里所说的不导磁材料优选为胶木板,切刀2位于底座1的外 侧,且切刀2与底座1铰接,为便于切刀1的安装,上述铰接是指,所述的切刀2经连接板3 与底座1铰接,连接板3为不导磁材料制成的L型连接板,连接板3固定在底座1上。具体的,连接板3安装在底座1的头部,切刀2的头部与连接板3的侧壁铰接,切 刀2的尾部设有手柄4,手柄4沿长度方向伸出底座1尾部。另外,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情况,切刀2也可以直接与底座2铰接。将相互吸附的永磁体放到底座1上(如图1),以它们的缝隙处为界限,其中一个永 磁体露在底座1的外侧,切刀2从上往下轻压即可将相互吸附的永磁体分开(如图2),操作 简便,速度快且节省体力,可以大幅提高工作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永磁体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由不导磁材料制成的底座(1)和由不导磁材料制成的切刀(2),所述的切刀(2)位于底座(1)的外侧,所述的切刀与底座(1)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永磁体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由不导磁材料制成的底座(1)和由不导磁材料制成的切刀(2),所述的切刀(2)位于底座(1)的外侧,所述的切刀与底座(1)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体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切刀与底座(1)铰接是 指,所述的切刀(2)经连接板(3)与底座(1)铰接,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鑫其磁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