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具用座椅中操作杆的把手安装结构和交通工具用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4775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把手安装结构,具备:把手,其形成为容器状,该容器状具有一面侧敞开的内部空间;和杆部,其具有被收容在内部空间的啮合连结部和从啮合连结部斜向地延伸且从内部空间向外部延伸的臂部。把手具备:第1啮合部,其通过使啮合连结部在内部空间内向第1方向移动的第1移动,将啮合连结部啮合;第2啮合部,在使啮合连结部啮合在第1啮合部的状态下,其通过使啮合连结部向与第1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移动的第2移动,将啮合连结部啮合,在规定位置限制第2方向的移动;和抵接部,在啮合连结部位于规定位置时限制啮合连结部向第1方向的移动。规定位置时限制啮合连结部向第1方向的移动。规定位置时限制啮合连结部向第1方向的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交通工具用座椅中操作杆的把手安装结构和交通工具用座椅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工具用座椅中操作杆的把手安装结构和交通工具用座椅。

技术介绍

[0002]日本特开2019

038450号公报对交通工具用座椅中的作为操作杆的升降杆进行了记载。该升降杆具有金属制臂部和在该臂部安装的树脂制把手(握持部)。
[0003]关于在日本特开2019

038450号公报记载的升降杆的把手,座椅侧的一面被敞开且其他5个面被包围,在内部形成有空间。把手的后面通过一部分被切掉而做成连结部。连结部是用于供与该把手连结的臂部从后方侧进入的切口。
[0004]即,臂部穿过作为把手的后部的切口的连结部,朝向前方插入把手而被连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在日本特开2019

038450号公报记载的把手被臂部从后方侧向一个方向的前方插入而连结。因此,如果相对于把手施加朝向前方的强拉拔力,有把手从臂部偏离而脱离的风险。例如,把手有可能因座椅安全带而脱离。
[0006]详细地,交通工具用座椅中操作把手一般被配置在座椅坐垫侧面的后部。此外,如果乘客以就坐的状态扣接座椅安全带,则座椅安全带位于向前上方斜向地延长的位置以便从座椅坐垫的后下部支撑乘客的腰。该扣接的座椅安全带的位置为有可能刚好挂在把手后面性的位置。
[0007]因此,有如下风险:向交通工具施加正面碰撞时等,座椅安全带随着乘客的动作沿前方移动时卡在把手后面的切口,把手被座椅安全带向前方强烈按压而从臂部向前方脱落而脱离。
[0008]在此,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课题为提供一种操作杆的把手难以脱离的交通工具用座椅中操作杆带的把手安装结构和交通工具用座椅。
[0009]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具有如下的构成。
[0010]1)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中的操作杆的把手安装结构,具备:把手,其形成为容器状,该容器状具有一面侧被敞开的内部空间;和杆部,其具有收容在所述把手的所述内部空间的啮合连结部和从所述啮合连结部斜向地延伸且从所述内部空间向外部延伸的臂部,所述把手具备:第1啮合部,其通过使所述啮合连结部在所述内部空间内向第1方向移动的第1移动,将所述啮合连结部啮合;第2啮合部,在使所述啮合连结部与所述第1啮合部啮合的状态下,所述第2啮合部通过使所述啮合连结部向与所述第1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移动的第2移动,将所述啮合连结部啮合,在规定位置限制所述第2方向的移动;和抵接部,在所述啮合连结部位于所述规定位置时,所述抵接部限制所述啮合连结部向所述第1方向的移动。
[0011]2)如1)记载的交通工具用座椅中的操作杆的把手安装结构,所述啮合连结部的所述第2移动通过所述抵接部在所述啮合连结部的施力下挠曲而被允许。
[0012]3)如1)或2)记载的交通工具用座椅中的操作杆把手安装结构,所述把手具备抵接
肋,在所述啮合连结部位于所述规定位置时,所述抵接肋抵接在所述啮合连结部,限制朝向与所述一面侧相反的一侧的第3方向的移动。
[0013]4)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具备:座椅坐垫;和操作杆,所述操作杆配置在所述座椅坐垫的侧部,具有杆部和安装在所述杆部的把手,所述把手的所述一面侧设为所述座椅坐垫的一侧,所述把手利用1)或2)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中的操作杆的把手安装结构安装于所述杆部。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可得到操作杆的把手难以脱离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示出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涉及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实施例的交通工具用座椅91侧面图。
[0016]图2是示出交通工具用座椅91所具备的操作杆N1的左侧面图。
[0017]图3是操作杆N1的右侧面图。
[0018]图4是操作杆N1具备的杆部2的平面图。
[0019]图5是图4中的S5

S5位置处的截面图。
[0020]图6是操作杆N1具备的把手1的平面图。
[0021]图7是图6中的S7

S7位置处的截面图。
[0022]图8是用于说明在杆部2安装把手1的第1图。
[0023]图9是用于说明在杆部2安装把手1的第2图。
[0024]图10是用于说明在杆部2安装把手1的第3图。
[0025]图11是用于说明在杆部2安装把手1的第4图。
[0026]图12是图3中的S12

S12位置处的截面图。
[0027]图13是图3中的S13

S13位置处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通过实施例中的把手安装结构TK和交通工具用座椅91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交通工具用座椅中操作杆的把手安装结构和交通工具用座椅。为了方便说明,将以下说明中的上下前后的各方向设为图1中箭头规定的方向。右方向是图1的纸面内侧方向,左方向是图1的纸面外侧方向。
[0029]如图1所示,交通工具用座椅91具备座椅坐垫911和具有头枕913的座椅靠背912。交通工具用座椅91安装成可沿前后方向在铺设于汽车等交通工具F的地板FL的轨道81滑动移动。
[0030]座椅靠背912可相对于座椅坐垫911绕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旋转轴CL1如如箭头DR1所示地旋转。该旋转利用公知的自动调节结构,通过乘客将手指抵扣在作为操作自动调节的自动调节杆的操作杆N1且抬起而被允许,通过手指从操作杆N1松开而被限制。
[0031]此外,座椅坐垫911能够根据乘客的体格改变上下的位置。该位置改变通过乘客将手指抬起作为升降杆的操作杆N2而被允许,通过手指从操作杆N2松开而被限制。
[0032]操作杆N1、N2配置在座椅坐垫911的侧部。
[0033]操作杆N1和操作杆N2即使形状不同,作为把手1相对于杆部2安装的安装结构的把
手安装结构TK也相同。
[0034]在此,以下对操作杆N1中的把手安装结构TK进行详细描述。
[0035]如图2和图3所示,操作杆N1具有把手1和杆部2。把手1与杆部2连结而被一体化。杆部2的前侧形成为被收容在把手1的外观形状的内侧的内部空间V(图6)而进行啮合的啮合连结部2K。把手1的后侧从把手1的外观形状向后方延伸。
[0036]如图4和图5所示,杆部2从前侧起具有前延伸部21、基部22、臂部23和连结部24。杆部2由铁板等金属板制成。
[0037]基部22形成为如下大致三角形:上边缘沿前后方向延伸,后边缘沿上下方向延伸,下边缘以前方变高的方式斜向地倾斜,前方侧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变窄。
[0038]从基部22的前端部起形成有使上下方向的宽度W21为一定而向前方延伸的前延伸部21。在前延伸部21与基部22的连接部分形成有弯曲部212,该弯曲部212的纵截面局部向左方弯曲成大致U字形状而突出。
[0039]在基部22的前后方向上的大致的中央部形成有切割翘起部221,该切割翘起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中的操作杆的把手安装结构,具备:把手,所述把手形成为具有一面侧敞开的内部空间的容器状;和杆部,所述杆部具有被收容在所述把手的所述内部空间的啮合连结部和从所述啮合连结部斜向地延伸且从所述内部空间向外部延伸的臂部,所述把手具备:第1啮合部,所述第1啮合部通过使所述啮合连结部在所述内部空间内向第1方向移动的第1移动,将所述啮合连结部啮合;第2啮合部,在使所述啮合连结部啮合在所述第1啮合部的状态下,所述第2啮合部通过使所述啮合连结部向与所述第1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移动的第2移动,将所述啮合连结部啮合,在规定位置限制所述第2方向的移动;和抵接部,在所述啮合连结部位于所述规定位置时,所述抵接部限制所述啮合连结部向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泽昌彰张新强铃木章史
申请(专利权)人:安道拓美国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