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用座椅的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6413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用于车辆用座椅的连接装置,其将车辆用座椅(1)的两个对象构件(2f,3f)彼此可相对转动地连接,包括:分别一体连接到一对象构件的第一和第二连接构件(20,10),其盘面相配合且能相对转动;锁定构件(30),其配置在连接构件之间且被第一连接构件沿圆周方向支撑,且能通过使外周齿面(30a)与第二连接构件的内周齿面(12a)啮合来锁定连接构件之间的相对转动;和操作构件(40),其使锁定构件在外周齿面与内周齿面啮合的啮合状态和从该状态解除的啮合解除状态之间移动;第二连接构件形成有支撑部(15),该支撑部在内周齿面的径向外侧位置处沿轴向收容第一连接构件的圆环部(22)且从外周侧包围圆环部,从而二者彼此支撑以相对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将车辆用座椅的两个对象构件相对于 彼此可转动地连接的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构造包括通过倾角调整装置(reclining apparatus)将 座椅靠背连接到座垫的车辆用座椅。该倾角调整装置能够调整 座椅靠背相对于座垫的靠背角度(back rest angle )。
技术介绍
的倾角调整装置包括棘轮(ratchet)和引导件。棘轮具有圆盘 形状并且被一体地连接到座椅靠背的框架部。引导件具有圓盘 形状并且被一体地连接到座垫的框架部。棘轮和引导件被绕轴 向可转动地组合。在棘轮和引导件之间设置滑动爪(pole ),用于锁定棘轮和 引导件的相对转动。该滑动爪被支撑成能够相对于引导件仅移 动到半径方向的内侧和半径方向的外侧。该滑动爪包括形成在 其外周面上的外周齿。棘轮包括形成在筒状部的内周面上的内 周齿。通过使外周齿与内周齿相啮合,锁定棘轮和引导件之间 的相对转动。然而,为了使倾角调整装置小型化,例如,当减小棘轮的 外径时,棘轮的、与滑动爪的外周齿相啮合的筒状部在半径方 向上的壁厚变薄,或者内周齿减小。因此可能减小倾角调整装 置的锁定强度。因此,在现有技术中,需要车辆用座椅的如下 连接装置,该装置即使小型化也能够确保其锁定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可以包括具有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 构件、锁定构件以及操作构件的连接装置。第一连接构件和第 二连接构件被沿将二者的盘面配合的方向组装使得二者能够彼 此相对转动。第一连接构件被一体地连接到车辆用座椅的两个 对象构件中的 一 个构件。第二连接构件被 一 体地连接到两个对 象构件中的另 一个构件。锁定构件被配置在两个连接构件之间 并且被组装到第一连接构件,以沿圆周方向被可动地支撑。锁 定构件能够通过使外周齿面与形成于第二连接构件的内周齿面 相啮合来锁定两个连接构件之间的相对转动。操作构件使锁定 构件在啮合状态和啮合解除状态之间移动。在啮合状态下,锁 定构件的外周齿面与第二连接构件的内周齿面相啮合。在啮合 解除状态下,从内周齿面释放外周齿面。第二连接构件形成有 支撑部,该支撑部在内周齿面的半径方向外侧的位置处沿轴向 收容形成于第一连接构件的圓环部,以从外周侧包围圆环部, 从而使支撑部和圆环部彼此支撑以能够-波此相对转动。因此,第一连接构件具有圆环部,由形成在第二连接构件 的支撑部沿轴向收容该圆环部。在第 一连接构件和支撑部相互 在内侧和外侧可转动地支撑彼此的状态下,将第 一 连接构件组 装到支撑部。支撑部在内周齿面的半径方向外侧的位置处包围 圆环部的外周侧。因此,增加了内周齿面所在的周缘部的在半 径方向上的壁厚。因此,能够增加与锁定构件啮合并且被锁定 构件锁定的内周齿面所在的周缘部的大致在半径方向上的壁 厚,因此,增加了啮合锁定时的支撑强度,即使当连接装置小 型化时,也能够确保锁定强度。附图说明在阅读了下面的详细说明以及权利要求书和附图之后,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容易理解,其中 图l是本专利技术的 一个方面的倾角调整装置的分解图; 图2是车辆用座椅的立体图3是倾角调整装置的立体图,用于示出如何将倾角调整装置连接到座椅靠背;图4是倾角调整装置的立体图,用于示出如何将倾角调整装置连接到座垫;图5是沿着图4中的线V-V截取的剖视图; 图6是沿着图3中的线VI-VI截取的剖视图,用于示出处于锁定状态的倾角调整装置;图7是处于锁定解除状态的倾角调整装置的剖视图; 图8是用于示出保持构件的组装过程的过程图; 图9是用于示出引导构件的组装过程的过程图; 图IO是用于示出各锁定构件的组装过程的过程图; 图ll是用于示出棘轮的组装过程的过程图; 图12是用于示出保持构件的弯边过程的过程图; 图13是另 一构造的倾角调整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14是又一构造的倾角调整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15是再一构造的倾角调整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上文和下文中说明的各其它特征和示教均可单独使用或者 与其它特征和示教组合使用,以提供改进的连接装置。现在, 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典型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单独使 用以及彼此组合使用这些其它特征和示教中的许多特征和示教。该详细说明仅是为了向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示教用于实施本 示教的优选方面的进一步的细节,而不是为了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 围。仅权利要求书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因此,在最宽的意义上, 下面的详细说明中所公开的特征和步骤的组合不是实施本专利技术 所必需的,而仅是示教以具体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典型实施例。此 外,为了提供本示教的其它有用的构造,可以以未详细列举的 方式组合典型实施例和从属权利要求的各个特征。如图2所示,车辆用座椅l包括座椅靠背2,其构成靠背; 一对左右倾角调整装置(连接装置)4,其被配置在座椅靠背2 的两侧的下部处的位置;以及座垫3,其构成通过倾角调整装 置4被连接到座椅靠背2的就座部。倾角调整装置4包括被插入到倾角调整装置4的内部以执 行锁定和解除锁定的切换操作的操作轴4c、 4c。由连接棒4r使 操作轴4c、 4c彼此一体地连接。由此,在各倾角调整装置4处, 可以同步地分别执行锁定或解除锁定的切换操作。在锁定状态 下,座椅靠背2的靠背角度被固定。在锁定解除状态下,可以 通过从锁定状态解除锁定来调整靠背角度。各倾角调整装置4 通常被保持在由偏置力锁定的操作状态。如图2所示,根据各倾角调整装置4,可以通过向上拉设置 在座垫3的侧部位置的操作杆5来解除锁定状态。由此,解除座 椅靠背2的靠背角度被固定的状态,以产生能够执行靠背角度 的调整操作的状态。当座椅靠背2的靠背角度被调整过并且停 止操作杆5的解除锁定操作时,由施力构件使各倾角调整装置4 回到锁定状态。由此,座椅靠背2被固定到调整后的靠背角度 的位置。由位于座椅靠背2和座垫3之间的未示出的施力弹簧施加 的力对座椅靠背2总是施加沿前倒(forward falling)枢转方向的偏置力。因此,在使用者未坐在车辆用座椅l上的状态下,通过解除各倾角调整装置4的锁定状态,所述施加的力能够使 座椅靠背2向前倒下以与座垫3的上表面部重叠。当座椅靠背2被布置在用作靠背的角度区域时,通过停止 操作杆5的解除锁定操作,使各倾角调整装置4回到锁定状态。 倾角调整装置4在转动角度区域内包括锁定区和自由区。在锁 定区中,当停止操作杆5的解除锁定操作时,各倾角调整装置4 回到锁定状态。在自由区中,即使当停止操作杆5的解除锁定 操作时,各倾角调整装置4也不会回到锁定状态。锁定区通常被设定为座椅靠背2用作靠背的角度区域。具 体地,锁定区被设定为使座椅靠背2从座椅靠背2处于直立姿势 的角度位置倒向后侧的角度区域。另一方面,自由区被设定为 座椅靠背2不被用作靠背的前倒姿势的角度区域。具体地,自 由区被设定为使座椅靠背2从构成直立姿势的角度位置倒向前 侧的角度区域。因此,使座椅靠背2向前倒下时,当通过解除各倾角调整 装置4的锁定状态而使座椅靠背2从直立姿势向前倒下即使少 量时,其后,即使停止了解除锁定操作时,座椅靠背2也自动 地向前倒向座椅靠背2折叠在座垫3的上表面部上的位置。下面 将详细说明倾角调整装置4的构成。 一对倾角调整装置4由左右 方向上彼此大致对称的倾角调整装置构成。因此,下文中,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装置(4),其用于将车辆用座椅(1)的两个对象构件(2f,3f)彼此可相对转动地连接,该连接装置包括: 第一连接构件(20)和第二连接构件(10),该第一连接构件(20)和第二连接构件(10)被沿将二者的盘面配合的方向组装使得 二者能够彼此相对转动,所述第一连接构件(20)被一体地连接到所述两个对象构件(2f,3f)中的一个构件,所述第二连接构件(10)被一体地连接到所述两个对象构件(2f,3f)中的另一个构件; 锁定构件(30),该锁定构件(30)被配置在 所述第一连接构件(20)和所述第二连接构件(10)之间并且被组装到所述第一连接构件(20)以沿圆周方向被支撑,所述锁定构件(30)能够通过使外周齿面(30a)与形成于所述第二连接构件(10)的内周齿面(12a)相啮合来锁定所述第一连接构件(20)和所述第二连接构件(10)之间的相对转动;以及 操作构件(40),该操作构件(40)使所述锁定构件(30)在啮合状态和啮合解除状态之间移动,在所述啮合状态下,所述锁定构件(30)的所述外周齿面(30a)与所述第二连接构件(10) 的所述内周齿面(12a)相啮合,在所述啮合解除状态下,从所述内周齿面(12a)释放所述外周齿面(30a);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构件(10)形成有支撑部(15),该支撑部(15)在所述内周齿面(12a)的半径方向外侧的位置处沿轴向收容形 成于所述第一连接构件(20)的圆环部(22),以从外周侧包围所述圆环部(22),从而使所述支撑部(15)和所述圆环部(22)彼此支撑以能够彼此相对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远藤隆行浦道秀辉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