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水下螺旋桨推进模块和包含该模块的水下航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3553 阅读:3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下螺旋桨推进模块,包括与尾锥固接的伺服电机、减速器,减 速器固接在尾锥内,通过联轴节与通过轴承支承的从动轴连接,从动轴上安装有螺旋桨; 所述联轴节为磁性联轴节,磁性联轴节由内毂、套装在内毂外的外毂、设置在内毂和外 毂之间的不锈钢隔离罩和与不锈钢隔离罩固接的压紧环组成,外毂安装在减速器的输出 轴上,内毂安装在从动轴上,压紧环固定安装在尾锥内。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包含上述水下 螺旋桨推进模块的水下航行器。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磁耦合技术实现动力传输,采用隔离罩将水 与密封舱隔开,采用耐腐材料及陶瓷轴承解决了耐水腐蚀的问题;采用模块化设计,结 构紧凑,易于更换拆装;实现了水下航行器耐压舱与外界海水间的绝对密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螺旋桨推进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水下螺旋桨推进模块。本专利技术还涉 及水下航行器。
技术介绍
为了保护海洋环境,高效利用海洋资源,海洋探测必不可少,水下航行器作为海洋 探测传感器的载体显得尤为重要。R0V (Remote Operated Vehicle遥控式水下航行器) 和AUV(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自主水下航行器)是水下航行器的重要成员,他 们大都采用螺旋桨推进方法,目前螺旋桨驱动装置一般采用两种方法实现传动和密封, 一种是机械密封方式,即在螺旋桨的传动轴上使用橡胶密封圈;另一种方法是液压驱动 方式,即液压泵通过油管将液压油输送到航行器耐压舱之外的液压马达,液压马达带动 螺旋桨转动。采用机械密封的缺点是传动过程中存在摩擦阻力,传动效率低,传动效率 受海水压力影响;液压驱动的缺点是装置的体积和重量大,结构不紧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水下螺旋桨推进模块,该模块 采用模块化设计,结构紧凑,易于更换拆装,传动效率高。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下螺旋桨推 进模块,包括与尾锥固接的伺服电机、减速器,所述减速器固接在尾锥内,通过联轴节 与通过轴承支承的从动轴连接,所述从动轴上安装有螺旋桨;所述联轴节为磁性联轴节, 所述磁性联轴节由内毂、套装在内毂外的外毂、设置在内毂和外毂之间的不锈钢隔离罩 和与不锈钢隔离罩固接的压紧环组成,所述外毂安装在减速器的输出轴上,所述内毂安 装在从动轴上,所述压紧环固定安装在尾锥内。所述轴承为陶瓷轴承。所述尾锥由硬质铝合金制成,表面经硬质氧化处理。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另一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下航行 器,包括上述的水下螺旋桨推进模块。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采用磁耦合技术实现动力传输,釆用隔离罩将水 与密封舱隔开,采用耐腐材料及陶瓷轴承解决了耐水腐蚀的问题;避免了传统机械密封 形式带来的摩擦阻力;采用模块化设计,结构紧凑,易于更换拆装;该专利技术耐海水腐蚀 能力强,可承受较高海水压力,传动效率高,适用作水下航行器的动力部件;实现了水 下航行器耐压舱与外界海水间的绝对密封。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水下螺旋桨推进模块的1/4剖视图;(原图4) 图2是本专利技术水下螺旋桨推进模块的剖视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水下螺旋桨推进模块的立体图; 图4是应用水下螺旋桨推进模块的AUV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应用水下螺旋桨推进模块的混合型水下自主航行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滑翔功能部分,2、 AUV功能部分,3、尾壳,4、水下螺旋桨推进模块, 5、导流管,6、电机,7、减速器,8、尾锥,9、压紧环,10、从动轴,11、轴套,12、 椭球状螺母,13、螺旋桨,14、内毂支架,15、陶瓷轴承,16、内毂,17、外毂,18、 外毂支架,19、隔离罩。具体实施例方式为能进一歩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l、图2和图3, 一种水下螺旋桨推进模块,包括与外毂支架18固定连接 的电机6、减速器7,减速器7在尾锥内通过磁性联轴节与从动轴IO连接,磁性联轴节 由内毂16、套装在内毂16外的外毂17、设置在内毂16和外毂17之间的隔离罩19和与 隔离罩19固接的压紧环9组成,外毂支架18与尾锥8固定连接,外毂17通过平键和紧 定螺柱与减速器7的输出轴相连接;压紧环9固定安装于尾锥8内部,同时将隔离罩19 压紧在尾锥8内壁上;内毂16通过紧定螺柱与从动轴10连接,从动轴10通过两个陶瓷 轴承支撑安装于内毂支架14上,内毂支架14与尾锥8末端固定连接,尾锥8、隔离罩 19与内毂支架14间均为径向密封;螺旋桨13通过平键与从动轴10配合,通过螺母和弹 垫固定在从动轴上,从动轴10后部安装椭球状螺母12,椭球状螺母12与螺母互锁;轴 承端盖通过螺钉固定在内毂支架14上,导流管5安装在尾锥8上,从动轴IO、陶瓷轴承15、孔套(在两个陶瓷轴承之间,与两个轴承的外圈接触的零件为孔套)、轴套ll、螺 旋桨13、椭球螺母12、内毂16的配合连接形成一套输出轴系。螺旋桨推进模块的工作过程为电机6的转矩经过减速器7传递给磁性联轴节外毂17,由于磁性联轴节内毂16和外毂17之间的磁力作用,转矩透过隔离罩13并传递给磁性联轴节内毂16,内毂16将转矩传递给从动轴10,从动轴10带动螺旋桨13转动,旋转的螺旋桨13与水的相互作用,产生混合型水下自主航行器的前进动力。磁性联轴节隔离罩19的材料为不锈钢,耐海水腐蚀,导磁性好,由于水压分布在隔离罩的内表面,所以承压能力强。内毂支架14、尾锥8、轴承端盖为经过表面硬质氧化处理的铝制零件,耐海水腐蚀,强度高。轴承为陶瓷轴承15,耐海水腐蚀,不易与铝制零件发生电化学反应。椭球螺母12有两个作用, 一是与螺母互锁紧,二是减小水阻力。请参见图4, AUV (自主水下航行器)的示意图,螺旋桨推进模块4固定安装在尾壳3末端,连接处为径向密封。请参见图5,混合型水下自主航行器由滑翔功能部分1和AUV功能部分2组成。AUV功能部分2包括与尾壳3末端固接的螺旋桨推进模块4。尽管上面结合附屈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 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 通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 还可以作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 一种水下螺旋桨推进模块,包括与尾锥固接的伺服电机、减速器,所述减速器固接在尾锥内,通过联轴节与通过轴承支承的从动轴连接,所述从动轴上安装有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节为磁性联轴节,所述磁性联轴节由内毂、套装在内毂外的外毂、设置在内毂和外毂之间的不锈钢隔离罩和与不锈钢隔离罩固接的压紧环组成,所述外毂安装在减速器的输出轴上,所述内毂安装在从动轴上,所述压紧环固定安装在尾锥内。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螺旋桨推进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为陶瓷轴承。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螺旋桨推进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锥由硬质铝合 金制成,表面经硬质氧化处理。4. 一种水下航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螺旋桨推进模块。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下螺旋桨推进模块,包括与尾锥固接的伺服电机、减速器,减速器固接在尾锥内,通过联轴节与通过轴承支承的从动轴连接,从动轴上安装有螺旋桨;所述联轴节为磁性联轴节,磁性联轴节由内毂、套装在内毂外的外毂、设置在内毂和外毂之间的不锈钢隔离罩和与不锈钢隔离罩固接的压紧环组成,外毂安装在减速器的输出轴上,内毂安装在从动轴上,压紧环固定安装在尾锥内。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包含上述水下螺旋桨推进模块的水下航行器。本专利技术采用磁耦合技术实现动力传输,采用隔离罩将水与密封舱隔开,采用耐腐材料及陶瓷轴承解决了耐水腐蚀的问题;采用模块化设计,结构紧凑,易于更换拆装;实现了水下航行器耐压舱与外界海水间的绝对密封。文档编号B63G8/00GK101508335SQ200910068229公开日2009年8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下螺旋桨推进模块,包括与尾锥固接的伺服电机、减速器,所述减速器固接在尾锥内,通过联轴节与通过轴承支承的从动轴连接,所述从动轴上安装有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节为磁性联轴节,所述磁性联轴节由内毂、套装在内毂外的外毂、设置在内毂和外毂之间的不锈钢隔离罩和与不锈钢隔离罩固接的压紧环组成,所述外毂安装在减速器的输出轴上,所述内毂安装在从动轴上,所述压紧环固定安装在尾锥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树新孙秀军武建国王晓鸣张宏伟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