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乘式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2455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跨乘式车辆。当诸如扶手杆的被附接部件附接到覆盖有外装部件的车体框架时,进一步改进了外观质量。侧罩(70L)具有朝着座椅(60)立起的壁部(71L)。在侧罩(70L)中,用于将扶手杆(80)附接到座椅轨道(31)的切口(70La,70Ra)形成在壁部(71L)的一部分中。支架(100L)具有朝着座椅(60)立起的壁部(110),并且布置在切口(70La)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跨乘式车辆,该跨乘式车辆包括待附接到车体框 架的被附接部件和覆盖该车体框架的外装部件。
技术介绍
在诸如摩托车的跨乘式车辆中,各种部件附接到车体框架。例如,由坐在座椅后部上的同乘者把持的扶手杆(glove bar)(被附接部件) 附接到支撑骑车人坐于其上的座椅的座椅轨道(例如,见专利文献1)。这种扶手杆具有朝着座椅轨道延伸的附接部,该附接部借助于螺 栓固定到座椅轨道。切口形成在诸如车体罩或座椅的外装部件中以避 免干涉附接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0.63-82888 (图1)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上述的传统跨乘式车辆具有以下问题。具体地,由于避免 干涉扶手杆的附接部的切口形成在诸如车体罩或座椅的外装部件中, 所以固定扶手杆的附接部的螺栓的周边部能够通过切口从外部视觉上 发现。因此,在上述的传统跨乘式车辆中具有外观质量劣化的问题。因此,已考虑到上述状况做出本专利技术,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 一种跨乘式车辆,其中当诸如扶手杆的被附接部件附接到覆盖有外装 部件的车体框架时,进一步改进了外观质量。解决问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特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特征,提供一种跨乘式车辆,包括车体框架(车体框架30);被附接部 件(扶手杆80),具有附接到车体框架的附接部(例如,附接支撑部 81L和81R以及支架IOOL和100R);第一外装部件(座椅60),覆盖 车体框架;以及第二外装部件(侧罩70L和70R),布置在不同于第一 外装部件的位置的位置处并且覆盖车体框架,其中该第二外装部件具 有朝着第一外装部件立起的第一壁部(壁部71L和71R),该第二外装 部件具有分别通过对第一壁部的一部分进行切口而获得的切口(切口 70La和70Ra),附接部布置在切口中,并且附接部具有朝着第一外装 部件立起的第二壁部(壁部IIO)。根据该跨乘式车辆,附接部布置在通过对第一壁部的一部分进行 切口而获得的切口中。在附接部上,与朝着第一外装部件立起的第一 壁部一样,朝着第一外装部件立起的第二壁部被布置。更具体地,每 一个切口中的内侧都被所布置的第二壁部遮挡。因此,无法从外部视觉上发现切口中的被附接部件的附接部的周 边结构。因此,能够改进该跨乘式车辆的外观质量。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特征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特征有关,并且第二壁部沿着 第一壁部延伸的延伸方向(延伸方向D1)布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特征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特征有关,并且附接部包括-被固定部(附接支撑部81L和81R),形成在被附接部件上并且布置在 切口中;以及附接构件(支架IOOL和IOOR),独立于被附接部件,并 且第二壁部布置在附接构件上。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特征与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特征有关,并且被固定部和附 接构件借助于紧固构件(螺栓33)彼此一起固定到车体框架。本专利技术的第五特征与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特征有关,并且第二壁部的长 度(长度L1)比被固定部的长度(长度L2)长。本专利技术的第六特征与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特征有关,并且附接构件中的每一个均具有固定部(座椅钩123),该固定部(座椅钩123)将不同 于该被附接部件的其他部件固定到车体框架。本专利技术的第七特征与本专利技术的第六特征有关,并且该其他部件是 骑车人坐于其上的座椅(座椅60),并且该被附接部件是由坐于座椅上 的骑车人把持的扶手杆(扶手杆80)。本专利技术的第八特征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特征有关,并且第一外装部件 覆盖车体框架的上部,并且第二外装部件覆盖车体框架的侧部。有益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能够提供一种跨乘式车辆,其在诸如扶手杆 的被附接部件附接到覆盖有外装部件的车体框架时进一步改进了外观 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用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跨乘式车辆的摩托车的左侧视图。图2是在用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跨乘式车辆的摩托车的座椅 被移除的状态下的摩托车的后部的透视图。图3是在用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跨乘式车辆的摩托车的扶手 杆附接到座椅轨道的状态下的附接部的放大图。图4是沿图3中的F-F线的剖视图。图5 (a)是用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跨乘式车辆的摩托车的支 架的平面图,并且5 (b)是当从由图5 (a)中的箭头dl指示的方向观6察时的支架的侧视图。图6 (a)是示出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修改的支架的平面图,并且 图6 (b)是当从由图6 (a)中的箭头d2指示的方向观察时的支架的侧视图。图7是示出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修改的跨乘式车辆的座椅被移除 的状态下的后部的透视图。附图标记列表IO...摩托车,20...前轮,30...车体框架,31...座椅轨道, 32L…框架支架,33a、 33b...螺栓,40...发动机,50...燃料箱, 60...座椅,70L、 70R…侧罩,70La、 70Ra…切口 , 71L、 71R.,.壁部,80...扶手杆,80A.,.扶手杆, 81L、 81R.,.附接支撑部,82L、 82R…附接支撑部, 83L、 83R.,.壁部,85...尾灯单元,90…后轮,IOOL、 IOOR...支架, 101..支架,105...台座,110...壁部,121...螺栓接收部, 122...螺栓接收部,120a、 120b...螺栓孔,121...螺栓接收部, 122...螺栓接收部,123...座椅钩,130a、 130b...螺栓孔,131...台座, 132...螺栓接收部,133...螺栓接收部,331...螺栓端部, 332...螺栓端部,Dl...延伸方向,Ll、 L2、 L3…长度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跨乘式车辆的实施例。具体 地,下面将描述(1)整体示意性构造、(2)扶手杆的附接结构、(3) 支架的附接结构、(4)支架的结构、(5)操作和效果、(6)修改,以 及(7)另一实施例。在以下对附图的描述中,与附图的以下描述中的相同或相似的附 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然而,应当注意的是,附图是示意性 的并且附图中的尺寸比例不同于实际的尺寸比例。因此,应考虑到以下描述来确定具体尺寸等。当然,附图包括具 有不同尺寸关系或不同尺寸比例的部件。(1) 整体示意性构造 下面将参考图1来描述用作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作跨乘式车辆的摩 托车10的整体示意性构造。图1是摩托车10的左侧视图。如图1所示,摩托车10包括前轮20、车体框架30、发动机40、 燃料箱50、座椅60、侧罩70L、扶手杆80、尾灯单元85,以及后轮 90。发动机40、燃料箱50、座椅60、侧罩70L和扶手杆80附接到车 体框架30。前轮20由连接到车体框架30的一对前叉可旋转地支撑。发动机40是产生用于摩托车10的驱动力的动力单元。发动机40 在前后方向上在摩托车10的基本中央处附接到车体框架30。发动机 40产生被传递给后轮90的驱动力。在发动机40中,所产生的驱动力 通过链条传递给后轮90。燃料箱50存储被供给到发动机40的燃料。燃料箱50布置在发动 机40上方。座椅60布置在燃料箱50的后方。骑车人坐在座椅60上。座椅60 是骑车人和同乘者能够同时坐于其上的双人座椅。侧罩70L覆盖摩托车10的侧部。在车辆的右侧,摩托车10具有 类似的侧罩70R (图1中未示出)。扶手杆80附接到车体框架30的部件(图1中未示出)上。扶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跨乘式车辆,包括: 车体框架; 被附接部件,其具有附接到所述车体框架的附接部; 第一外装部件,其覆盖所述车体框架;以及 第二外装部件,其布置在不同于所述第一外装部件所在位置的位置处,并且该第二外装部件覆盖所述车体 框架,其中 所述第二外装部件具有朝着所述第一外装部件立起的第一壁部, 所述第二外装部件具有通过对所述第一壁部的一部分进行切刻而获得的切口, 所述附接部布置在所述切口中,并且 所述附接部具有朝着所述第一外装部件立起的第 二壁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田健史小泽利明
申请(专利权)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