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乘式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8906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跨乘式车辆,其可以在将座椅安装到车体车架上时降低由挂钩的钩挂引起的配线等的损伤,同时防止座椅的周缘部分浮起。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跨乘式车辆具有从车体车架一侧延伸的挂钩(70L)和设于座椅底部(80)一侧并保持挂钩(70L)的保持器(81L)。在将座椅(30)组装到车体车架上时,将挂钩(70L)钩挂固定在保持器(81L)上。保持器(81L)形成于座椅底部(80)的周缘部分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包括车体车架和配置于车体车架上方的、供骑手就座 的座椅的跨乘式车辆
技术介绍
以往,在机动两轮车等跨乘式车辆中,广泛地采用了将供骑手就 座的座椅配置于车体车架上方的结构。为了在将座椅组装到车体车架 上时,防止座椅从车体车架上浮起,提出了具有如下结构的跨乘式车 辆(参照专利文献1)。具体来说,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跨乘式车辆中,挂钩从座椅的下 表面部延伸。此外,在车体车架上设有保持挂钩的保持器。在将座椅 组装到车体车架上时,通过将挂钩钩挂固定到保持器上,能够防止座 椅从车体车架上浮起。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平11-227650号公报(权利要求1,图l)另外,为了在座椅后方配置尾灯等电装部件,多在座椅的下方、 特别是座椅后部的下方,配置有连接到该电装部件上的配线等。然而,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跨乘式车辆中,由于在座椅下表面部 设有挂钩,因此在装卸座椅时,存在配线等容易钩挂到挂钩上而产生 损伤的问题。此外,座椅的周缘部分与中央部分相比,其浮起更为明显,所以 希望能防止周缘部分的浮起。
技术实现思路
因而,本专利技术正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在 将座椅组装到车体车架上时,降低由挂钩的钩挂引起的配线等的损伤, 同时防止座椅的周缘部分浮起。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特征。首先,本专利技术的第一 特征为,上述跨乘式车辆(机动两轮车10)包括车体车架(座椅导轨20L、 20R、基座部21L、 21R、横梁22)和配置于上述车体车架上方 的、供骑手就座的座椅(座椅30),其特征在于,该跨乘式车辆包括 从上述车体车架延伸的挂钩(挂钩70L);以及设于上述座椅下表面部 (座椅底部80)的、保持上述挂钩的保持器(保持器81L),上述座 椅组装在上述车体车架上,在将上述座椅组装到上述车体车架上时, 上述挂钩挂固定在上述保持器上,上述保持器形成于上述下表面部的 周缘部分。根据这样的跨乘式车辆,在车体车架上设置挂钩,在座椅的下表 面部上形成保持器。由此,在装卸座椅时,能够避免挂钩钩挂到配线 等,从而降低了配线等的损伤。此外,由于保持器形成于座椅下表面 部的周缘部分,因此能够防止座椅的周缘部分浮起。因而,能够提供一种跨乘式车辆,其能够在将座椅组装到车体车 架上时,降低由挂钩的钩挂引起的配线等的损伤,同时防止座椅的周 缘部分浮起。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特征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特征为,上述挂钩 包括沿上述跨乘式车辆的大致前后方向延伸的前端部(前端部72), 在上述保持器上形成有插入上述前端部的开口部(开口部811),上述 保持器包括位于插入到上述开口部中的上述前端部下方的开口底壁 (底壁部分812),在将上述座椅组装在上述车体车架上的状态下,上 述前端部与上述开口底壁抵接。6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特征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特征为,上述前端部的后端部分(后端部分723)被朝向上方弯折,且形成越向上方越细 的尖细状。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特征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特征为,上述保持 器包括位于插入到上述开口部中的上述前端部的左右两侧方的一对开 口侧壁(侧壁部分813L、 813R),在将上述座椅组装在上述车体车架 上的状态下,上述前端部被上述一对开口侧壁夹持,上述一对开口侧 壁之间的间隔(间隔W)与车宽方向上的上述前端部的宽度大致一致。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特征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的第五特征为,上述保持 器从上述下表面部向下方突出地形成,在将上述座椅组装在上述车体 车架上的状态下,上述保持器的下端部与上述车体车架的上表面部(托 架51L、 51R)抵接。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特征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的第六特征为,上述保持 器形成于上述下表面部的后端部分(后端部分80a),上述挂钩配置于 上述后端部分的下方。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特征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的第七特征为,上述保持 器包括形成于上述下表面部的左边缘部分(左边缘部分80L)的左侧 保持器(保持器81L);以及形成于上述下表面部的右边缘部分(右边 缘部分80R)的右侧保持器(保持器81R),上述挂钩包括配置于上 述左边缘部分的下方的左侧挂钩(挂钩70L);以及配置于上述右边缘 部分的下方的右侧挂钩(挂钩70R),在将上述座椅组装到上述车体车 架上时,上述左侧挂钩钩挂固定于上述左侧保持器,上述右侧挂钩钩 挂固定于上述右侧保持器。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特征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的第八特征为,该跨乘式车辆还包括从上述下表面部的中央部分延伸的座椅侧挂钩(挂钩部 83);以及设于上述车体车架上的、保持上述座椅侧挂钩的车架侧保 持器(保持器部23),在将上述座椅组装到上述车体车架上时,上述 车架侧保持器钩挂固定在上述座椅侧挂钩上。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特征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的第九特征为,该跨乘式 车辆还具有安装于上述车体车架上的被安装部件(扶手杆50),上述被安装部件通过连接部件(螺栓91L、 91R、 92L、 92R)安装到上述车体车架上,上述挂钩通过上述连接部件安装到上述车体车架上。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特征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的第十特征为,上述挂钩 由金属形成。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特征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的第十一特征为,上述挂 钩通过多个连接部件(螺栓91L、 91R、 92L、 92R)安装到上述车体车 架上,上述挂钩的前端部(前端部72)沿上述跨乘式车辆的前后方向 延伸,上述连接部件在上述跨乘式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分离地配置。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特征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的第十二特征为,该跨乘 式车辆还具有配置于上述座椅前方的燃料箱(燃料箱40),上述挂钩的前端部(前端部72)朝向上述跨乘式车辆的后方延伸,上述座椅从上述跨乘式车辆的后方朝向前方进行安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能够提供一种跨乘式车辆,其能够在将座椅 组装到车体车架上时,降低由挂钩的钩挂引起的配线等的损伤,同时 防止座椅的周缘部分浮起。附图说明图1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的跨乘式车辆的机动两轮车的 左侧视图。图2是将座椅卸下后的状态下的机动两轮车的后部立体图。 图3是示出座椅的背面的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将座椅组装到座椅导轨上后的状态的局部剖开侧视图。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沿图4的F6-F6线的座椅剖视图。图7 (a)是挂钩的俯视图,图7 (b)是挂钩的侧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接着,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具体来说,对(l) 跨乘式车辆的整体概略结构、(2)车体车架侧的结构、(3)座椅的结构、(4)座椅的组装状态、(5)座椅侧保持器的详细结构、(6) 车体车架侧挂钩的详细结构、(7)作用、效果、(8)其他实施方式 进行说明。另外,在下面的附图的记载中,对相同或者类似的部分标以相同 或者类似的标号。另外,附图是示意性的,要注意到各尺寸比例等与 实际产品是不同的。因而,对于具体的尺寸等,应参照下面的说明来进行判断。此外, 在各图之间当然也存在相互之间的尺寸关系、比例等不同的部分。(1)跨乘式车辆的整体概略结构图1是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跨乘式车辆的机动两轮车10的左侧视图。如图1所示,机动两轮车IO包括发动机13、前轮11和后轮12, 通过发动机13产生的驱动力驱动后轮12。在发动机13的上方配置有 储存供给到发动机13的燃料的燃料箱40。在燃料箱40的后方配置有供骑手就座的座椅30。座椅30为可供 骑手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跨乘式车辆,其包括车体车架和配置于所述车体车架的上方的、供骑手就座的座椅, 该跨乘式车辆包括:从所述车体车架延伸的挂钩;以及 设于所述座椅的下表面部上的、保持所述挂钩的保持器, 所述座椅组装在所述车体车架上, 在 将所述座椅组装到所述车体车架上时,将所述挂钩钩挂固定在所述保持器上, 所述保持器形成于所述下表面部的周缘部分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田健史小泽利明
申请(专利权)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