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带前端处理方法和带前端处理夹具技术_技高网

带前端处理方法和带前端处理夹具技术

技术编号:41187872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9
通过在元件供给带的前端部处沿着元件供给带的长度方向仅在载带形成切口,从而在元件供给带的宽度方向上将前端部的载带分离为第一承载区域和第二承载区域。接着,通过将第一承载区域选择性地从下方抬起,从而抬起盖带中的位于第一承载区域上的第一覆盖区域,并且随着第一覆盖区域的抬起,位于第二承载区域上的第二覆盖区域从第二承载区域向上方离开。由此,在元件供给带的前端部处,在第二承载区域与第二覆盖区域之间形成相对较宽的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元件供给带的前端部进行处理的带前端处理方法和适合于该方法的带前端处理夹具,在该元件供给带中,盖带以相对于形成有收纳了元件的收纳部的载带覆盖所述收纳部的上方的开口的方式设置于载带的上表面。


技术介绍

1、已知一种元件安装机,具有将收纳于元件供给带的载带的元件供给到元件供给位置的送料器,通过将供给到元件供给位置的元件安装到基板来生产元件安装基板(专利文献1、2等)。在该元件安装机中,在使元件移动到元件供给位置之前,需要使该元件露出。例如,在使用能够自动地装载元件供给带的自动装载送料器的元件安装机中,为了使覆盖该元件的收纳部的盖带从载带剥离以使该元件露出,提出了单侧剥离方式和双开方式这两种方式(非专利文献1)。无论哪种方式,都是通过将刀片或刮板等露出处理机构部的前端部、即刀尖插入到载带与盖带之间来使元件露出。

2、现有技术文献

3、专利文献

4、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884083号

5、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6320001号

6、非专利文献

7、非专利文献1:一般社团法人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会,“关于自动送料器对应的压纹带规格的技术报告书(日文:オートローディングフィーダ対応のエンボステーピング仕様に関する技術報告書)”,[online],2018.11,一般社团法人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会标准化中心,[2021年9月21日检索],互联网<url:https://www.jeita.or.jp/japanese/standard/book/etr-7030_j/>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2、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为了提高刀尖的插入性,作为露出处理的前处理,通过使载带的前端部凹陷而在盖带与载带之间形成插入用的空间(以下称为“插入空间”)。更详细而言,通过在盖带与载带的边界插入凹部形成用的夹具,从而形成凹部以作为上述插入空间。但是,在上述边界插入夹具未必容易,难以可靠地形成插入空间。另外,为了形成上述凹部,将载带向下方压下,但由于盖带柔软而容易变形,因此有时会向形成于下方的空间挠曲。由此,有时会产生露出不良。

3、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元件供给带的前端部处容易且可靠地在载带与盖带之间形成宽的空间的带前端处理方法和适于该方法的夹具。

4、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5、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是一种带前端处理方法,对元件供给带的前端部进行处理,在该元件供给带中,盖带以相对于形成有收纳了元件的收纳部的载带覆盖收纳部的上方的开口的方式设置于载带的上表面,所述带前端处理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序:切口导入工序,通过在前端部处沿着元件供给带的长度方向仅在载带形成切口,从而在元件供给带的宽度方向上将前端部的载带分离为第一承载区域和第二承载区域;及抬起工序,通过将第一承载区域选择性地从下方抬起而抬起盖带中的位于第一承载区域上的第一覆盖区域,并且随着第一覆盖区域的抬起,位于第二承载区域上的第二覆盖区域从第二承载区域向上方离开,由此在第二承载区域与第二覆盖区域之间形成空间。

6、在这样构成的带前端处理方法中,仅在构成元件供给带的前端部的载带和盖带中的载带形成切口,分离为第一承载区域和第二承载区域。随后,第一承载区域被选择性地从下方抬起。此时,在盖带没有形成切口而在宽度方向上连续。因此,盖带中的位于第一承载区域上的第一覆盖区域被抬起,与此相随,位于第二承载区域上的第二覆盖区域从第二承载区域向上方离开。由此,在第二承载区域与第二覆盖区域之间形成空间。

7、在此,也可以构成为,切口导入工序包括从载带的下方推压切入部的刀尖而形成切口的工序。通过像这样使用刀尖,能够高精度地进行前端部处的切口导入。

8、另外,在利用刀尖形成切口时,优选利用带按压构件和刀尖夹入元件供给带。通过像这样设置带按压构件,能够有效地防止在利用刀尖进行切口导入时刀尖向载带的按压位置发生偏移。而且,在带按压构件的下表面,以与刀尖相对的方式设置有凹部。因此,盖带中的位于刀尖的上方的部位退避到凹部。其结果是,能够有效地防止在载带形成了切口的刀尖进一步到达盖带的情况。

9、另外,也可以构成为,还具备如下的切断工序:在切口导入工序之前,切断在元件供给带的长度方向上未形成收纳部的区域,使得在前端部不包含收纳部。由此,对于前端部始终不包含收纳部,能够通过上述切口导入工序和上述抬起工序可靠地在前端部形成空间。

10、另外,也可以利用专用的带前端处理夹具执行上述切口导入工序。作为该带前端处理夹具,例如可以使用如下的带前端处理夹具,即,具备:切入部,以使刀尖朝向载带的姿势配置于元件供给带的前端部的下方;及带按压构件,配置于切入部的上方,由切入部和带按压构件夹入前端部并利用刀尖沿着元件供给带的长度方向仅在载带形成切口。根据这样构成的带前端处理夹具,能够有效地防止在利用刀尖进行切口导入时刀尖向载带的按压位置发生偏移,由此能够良好地进行切口导入工序。

11、在此,也可以构成为,带按压构件具有:下表面,与切入部相对;及凹部,在下表面中的与刀尖相对的相对区域从下表面向上方后退而形成。由此,在利用刀尖在载带形成切口时,盖带中的位于刀尖的上方的部位退避到凹部。其结果是,能够有效地防止在载带形成了切口的刀尖进一步到达盖带。

12、另外,也可以构成为,还具备引导部,该引导部在由带按压构件和切入部夹入前端部的前后,向在上下方向上相互分离的刀尖与带按压构件之间引导元件供给带的前端部。由此,能够顺畅地进行刀尖和带按压构件对前端部的夹入,由此能够适当地进行切口导入工序。

13、另外,引导部也可以由对所引导的前端部施力以使其从刀尖离开的施力构件构成,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在执行切口导入工序之前,前端部卡挂于刀尖。在执行切口导入工序之后,前端部从刀尖脱离而能够可靠地进行元件供给带的拉拔。

14、另外,也可以利用专用的带前端处理夹具执行上述抬起工序。作为该带前端处理夹具,例如可以使用如下的带前端处理夹具,即,具备:下侧加压构件,具有朝向载带的第一承载区域突出的突出部位;及上侧加压构件,配置于下侧加压构件的上方,并具有与突出部位嵌合自如的后退部位,由下侧加压构件和上侧加压构件夹入前端部并利用突出部位将第一承载区域向上方抬起而形成空间。根据这样构成的带前端处理夹具,通过由下侧加压构件和上侧加压构件夹入前端部,能够一体地执行第一承载区域和第一覆盖区域的抬起、及第二覆盖区域从第二承载区域向上方的离开,由此能够良好地形成空间。

15、而且,也可以构成为,利用一台带前端处理夹具执行上述切口导入工序和上述抬起工序。作为该带前端处理夹具,例如可以使用如下的带前端处理夹具,即,具备:基台,具有用于执行切口导入工序的切口导入空间和用于执行抬起工序的抬起空间;及切口导入机构,配置于切口导入空间;及抬起机构,配置于抬起空间,切口导入机构具备:切入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前端处理方法,对元件供给带的前端部进行处理,在该元件供给带中,盖带以相对于形成有收纳了元件的收纳部的载带覆盖所述收纳部的上方的开口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载带的上表面,所述带前端处理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前端处理方法,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前端处理方法,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前端处理方法,其中,

5.一种带前端处理夹具,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前端处理方法中使用,其特征在于,具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前端处理夹具,其中,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带前端处理夹具,其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前端处理夹具,其中,

9.一种带前端处理夹具,在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前端处理方法中使用,其特征在于,具备:

10.一种带前端处理夹具,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前端处理方法中使用,其特征在于,具备: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带前端处理方法,对元件供给带的前端部进行处理,在该元件供给带中,盖带以相对于形成有收纳了元件的收纳部的载带覆盖所述收纳部的上方的开口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载带的上表面,所述带前端处理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前端处理方法,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前端处理方法,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前端处理方法,其中,

5.一种带前端处理夹具,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粟野之也
申请(专利权)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