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碳碳双键潜手性底物(如异佛尔酮)不对称催化氢化反应, 具体地说是一种可调控活性金属粒度的催化剂及其在控制产物立体构型中 的应用。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生命的重视和对药物的要求亦越来越高。近年来,特别是最近10年来手性药物的合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一个领域。对手性化合物的迫切需要,是不对称 催化研究的强大动力。不对称催化是将潜手性底物选择性地转化为手性产 物的最有效手段,需要极少的手性催化剂就可得到大量的手性化合物,成 为合成光学活性化合物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不对称催化体系包括均相不 对称催化和多相不对称催化。多相不对称催化除了具备反应体系易于分离、 催化剂易回收使用等优点外,还可以利用催化剂颗粒表面的不对称性和微 孔中的立体选择性来控制光学选择性,近年来在基础研究和工业应用方面 均获得重大的进展。异佛尔酮用作油类、树胶、树脂、漆、硝基纤维的溶剂及化学合成中 间体。由于其分子中同时存在碳碳双键和碳氧双键,近年来,异佛尔酮的催化选择加氢, 和多相不对称手性加氢 ()得到广泛关注。在已经报道的文献中,以异佛尔酮为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控金属粒度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其组成为Pd/MgO,其以钯为活性组分,氧化镁为载体,该催化剂的活性组分钯在氧化镁表面的分散度为:1-80%,金属钯的担载量按重量百分比计为:1-10%,钯粒子的大小从2-100nm; 其可按如 下过程制备,调控活性金属粒度: a)将氧化镁和可溶性活性组分前体置于有机溶液中,浸渍搅拌2-24小时; b)将步骤a)制得的混合溶液在20-80度蒸干,得催化剂前体; c)将步骤b)得到的催化剂前体于200-900度焙烧1 -10小时; d)将步骤c)得到的催化剂于200-900度氢气还原1h-10小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文杰,李爽,陈春辉,展恩胜,黄秀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1[中国|大连]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