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件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9934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散热装置用来降低一电子元件的温度,此散热装置包含第一风扇、第二风扇及三个散热片。第一散热片与电子元件以热管连接,且利用第一风扇吹出的气流降温;第二散热片与电子元件以热管连接,且利用该第二风扇吹出的气流降温;第三散热片与电子元件的热源紧连,位于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之间,且利用两风扇串联的增压气流降温。(*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元件散热装置,尤其是涉及笔记本电脑中的电子元件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信息科技的高度发展以及计算机产业的应用普及,可携式装置,例如笔记本电脑等等,精密电子仪器产品被广泛的使用。同时在电子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追求轻便性与实用性的考虑下,目前市面上的可携式电子产品一般都趋向于做成轻、薄、短、小,以符合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其中,笔记本电脑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由于其具有处理大量数字化信息的强大功能,而受到社会大众的喜爱与广泛应用。相对于集成电路的制程的改进,以及对集成电路功能规格的要求日益升高,现今集成电路的设计已是十分的精致与复杂。以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为例,由于目前使用者及各种应用软件对其均有着强大的需求,因此造成其电路布局较早期显得复杂许多。虽然这些中央处理器的集成电路芯片提供了许多强大的功能,然而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例如,由于复杂的电路设计所引发的庞大电能的消耗,而这些消耗的电能将会造成芯片温度的上升,并造成使用上的一项严重的问题。尤其对可携式装置而言,这一温度上升的问题将会更加恶化。一般来说,为了使笔记本电脑发挥最大的功能,热量快速传递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当热量聚集在产品内部而无法实时散掉时,将使电子元件无法正常工作,甚至使整个计算机系统死机。参照附图说明图1,其为现有的电子元件散热装置。在处理高功率的中央处理器时,可采用直接安装于CPU上的散热装置,其风扇12直接吹向CPU上方的散热片14,将热量排出计算机外部。然而,对于高功率的CPU而言,这种散热装置的冷却效率仍然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为提高散热效率,直接由笔记本电脑的外侧吸取冷却空气,可有效的提高CPU散热的效果,但整个计算机的冷却效率却未见提升,因此需要较大的冷却风扇以提供CPU与计算机的系统内部的散热所需。所以如何提高散热的效率,是笔记本电脑的制造者与使用者所企盼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率的散热装置,增加外部的冷却空气与电子元件间热交换的次数。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借由多个离心式风扇串联,增加流过散热片的气流量及风速,加快散热速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散热装置用来降低一电子元件的温度,此散热装置包含第一风扇、第二风扇及三个散热片。第一散热片与电子元件以热管连接,且利用第一风扇吹出的气流降温;第二散热片与电子元件以热管连接,且利用该第二风扇吹出的气流降温;第三散热片与电子元件的热源紧连,位于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之间,且利用两风扇串联的增压气流降温。一种散热装置,用于降低一电子元件的温度,其中该散热装置至少包含一第一风扇,位于该电子元件的第一侧;一第二风扇,位于该电子元件的第二侧;一第一散热片,与该电子元件以一热管连接,且利用该第一风扇吹出的气流降温;一第二散热片,与该电子元件以该热管连接,且利用该第二风扇吹出的气流降温;以及一第三散热片,与该电子元件的热源紧连,位于该第一风扇和该第二风扇之间,且利用两风扇串联所产生的增压气流降温。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该第一风扇为离心式风扇。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该第一风扇可单面进气。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该第一风扇可双面进气。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该第二风扇为离心式风扇。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该第二风扇可单面进气。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该第二风扇可双面进气。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该第一风扇和该第三散热片水平高度相同,且该第二风扇的水平高度略低于该第三散热片。依照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借由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两个离心式风扇,同时应用串联散热和并联散热的设计,减少散热装置的体积,并增加散热的效率。依照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第一风扇和第三散热片大致上需在同一水平高度上,而第二风扇需略低于第三散热片的水平高度,使流经的气流不会造成气旋,而减弱离心式风扇串联的效率。由上述可知,本专利技术同时应用两个风扇的串联散热和并联散热,具有增进散热效率和避免体积增大的优点。附图简要说明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将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显而易见。附图中,图1是现有的电子元件散热装置示意图;图2是依照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散热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依照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散热装置的仰视图;以及图4是依照图3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散热装置沿A-A’方向的剖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照图2,其是依照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散热装置的俯视图。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包含两个风扇和三个散热片,借由两个风扇串联散热和并联散热同时应用的设计,减少散热装置的体积,并增加散热的效率。所谓的并联散热是指某个热源(例如CPU)分别借由两风扇吹出的气流同时散热,但两风扇所带动的气流是彼此独立的。例如在图2中,散热片28和散热片30分别与热源以热管连接,风扇22和风扇24分别用来带走散热片28和热片30上的热量。所以,在风扇22和散热片28内流动的气流,与在风扇24和散热片30内流动的气流是彼此独立的,这就是并联散热。另一个串联散热是指某个热源分别借由两风扇吹出的气流同时散热,但两风扇所带动的气流彼此有相关联。换句话说,气流会因为两风扇同时做功产生压力或流量的变化。例如在图2中,气流经过风扇22和风扇24的做功,流经散热片26气流(风压)会增加,使散热效率增加。以下将借由更详细的叙述实施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请参照图3,其是依照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散热装置的仰视图。图中包含两个风扇风扇22和风扇24,三个散热片散热片26、散热片28和散热片30。风扇22具有两个吹出的方向,方向21是往散热片28,方向23是往散热片26,风扇24只有方向25一个吹出方向。在本实施例中,方向21和方向25是向着笔记本电脑外面吹出,直接将散热片上的热量带到外面的室温的空气。散热片的功能是增加热源散热的表面积,可直接连接在热源上(如散热片26),或借由热管的连接(如散热片28和散热片30分别借由热管31和热管33与热源连接)。散热片的表面积越大固然是有助于散热,但还需考虑到体积及实际所需散热量的因素。请参照图4,其是依照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散热装置的剖面图,此图是从图3的A-A’剖面线绘示出的剖面图。上述的散热片可提供热源较大的散热表面积,但是单位面积的散热量和经过气流的温度有很大关系。经过气流的温度越低,散热片的效能也越高,要使经过气流的温度变低的方法很多,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借由风扇串联的方式增加气流的流量和流速,使经过气流的温度维持在低温。例如在图4中,流经散热片26的气流,是经过风扇22和风扇24的串联增压。在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风扇为离心式风扇,也就是上下入风侧面出风,但可以只经上侧或下侧入风,由侧面出风。例如在图4中,风扇22的入风方向27在上下两侧,由侧风吹向散热片26。此侧风经过散热片26后经另一个离心式风扇24由方向29吸入。因此,流经散热片26的气流前后一推(风扇22)一拉(风扇24)的效应,增加气流的流量和流速,增进了散热的效果。要增进离心式风扇串联的效率,在风扇位置的设计上需特别的注意。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风扇22和散热片26大致上需在同一水平高度上,而风扇24需略低于散热片26的水平高度,使流经的气流不会造成气旋,而减弱离心式风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装置,用于降低一电子元件的温度,该散热装置至少包含:一第一风扇,位于该电子元件的第一侧;一第二风扇,位于该电子元件的第二侧;一第一散热片,与该电子元件以一热管连接,且利用该第一风扇吹出的气流降温;一第 二散热片,与该电子元件以该热管连接,且利用该第二风扇吹出的气流降温;以及一第三散热片,与该电子元件的热源紧连,位于该第一风扇和该第二风扇之间,且利用两风扇串联所产生的增压气流降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英哲
申请(专利权)人:华宇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