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件与电路板的接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9933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子元件与电路板的接合结构,包含一电子元件,其上设置有一具有弹性的金属端子及一第一固定件;以及一电路板,其上设置有一金属抵接部及一第二固定件,此金属抵接部是呈片体。其中,当电子元件与电路板结合时,该金属端子与该金属抵接部相抵接而使金属端子呈弹性变形,而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亦互相卡固接合。(*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有关一种电子元件与电路板的接合结构。(2)
技术介绍
随着时代的演进,电子产品的复杂度逐渐增加,也就是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数量有大量增加的趋势。故一般所见的电路板上都满布着各式电子元件。以电脑主机板(mother board)为例,上头插设有各种的芯片、电阻、电容及插座等元件。针对其中的插座而言,其通常是用以插接各式电子卡,如存储卡、显示卡及音效卡等,或是作为电源的输出入用。一般而言,为求电脑能拥有最大的扩充性,电脑制造商通常都将所有的扩充槽(或称连接器,即上述的插座)通通焊接在主机板上,以便客户将来需要插设更多的控制卡及电子元件时,能有足够的扩充槽可供运用。然而大多数的电脑使用者为一般家庭,并非专业用户,故一开始所需使用到的扩充槽极其有限。当其使用一段时日后,使用者觉得有必要增设新的电子元件(如控制卡)时,原本未使用的扩充槽才会使用到。然而大多数的一般使用者却难得升级,由此可见闲置的扩充槽反而形成资源上的浪费,并增加了电脑主机板的制造成本。请参考图1,为习用的端子与电路板结合示意图。其结构包含一电子元件100的一端子101是藉由焊锡102与一电路板103上的一抵接部104电连接。此种制造方式通常是由自动化机械(图中未示出)先将该电子元件100插置在该电路板103上,再通过一锡炉,融熔的焊锡102即会因与该端子101间的表面张力及该端子101与该抵接部104间的毛细现象而接合该端子101与该抵接部104。若把该电子元件100当作是一连接器(connector),并仅在主机板设置部分必要的数量插槽,而不焊接上全部的连接器,理论上,若使用者将来欲增加新的连接器,是可以徒手焊接的方式将所欲增设的连接器焊接在主机板上。然而绝大多数的使用者并未备有相关器材,即便是有,也会因为是非专业人士而无法熟练操作,导致插槽或主机板的损坏。另外,现在的电子元件常有多个端子,彼此距离甚近,徒手焊接更形困难,故不具实用价值。请再参阅图2,为另一习用技术示意图。其结构包含一端子201呈箭尖状,也就是从端部到中段为渐扩状,并形成一个具有宽度A的一固定部202。此习用的端子201是用在一些手持式电子用品,如移动电话等,因为这种电子用品为求小巧,电子元件密度极高,且为求快速大量生产。该端子201是以专用机具(图中未示出)将其强迫压入一抵接部203的一固定孔204。但由于此类的电子用品多为消费型电子用品,无须拆装多次,故该固定孔204的宽度B较该宽度A小很多。故当该端子201被强压入该固定孔204时,由于该宽度B的限制会使得该宽度A被压缩变形超出其原有的弹性变形极限而为塑性变形,并使得该端子201与该固定孔204间相互抵紧的作用力相当的大,也确保诸如移动电话的电子用品不会因轻微的碰撞而导致该固定孔204与该端子201松脱。故该端子201本身除了需负担传递讯号、电源的工作外,还需支撑该电子元件200,因此该固定孔204与该端子201间的紧配合状态可确保二者不轻易分离。但是,图2所显示的习用技术目前仅使用在通信业界,且该端子201与该固定孔204的插接需要特殊的工装用具以提供足够的力将该固定部202完全地塞入固定孔204中,非一般消费大众能独立完成。通过测试可知,单一个端子201插入该固定孔204所需使用的力为2到4.5公斤,而一般插槽上的端子少说十个,多则四十个。换言之,将一个插槽装设于一主机板上时,就需要二十至一百八十公斤的力,若要以徒手安装实为极不可能的事。况且,一般家庭及使用者是不可能只为了在该主机板上增设插槽类的元件,而去另外购置工装用具,插槽的零售商也不可能随件附赠之。此外由于该端子201所需负担的工作很多,还需避免在插设时该端子201产生挫曲,材质的选择也因此有较严格的要求,售价亦高(约40美元)。请参阅图3(a)、(b),是为一般常用连接器与电路板结合示意图。习用技术是先将一连结器300,利用焊锡直接先固定在一电路板301的插槽302上。(请参照图1所述的
技术实现思路
)并利用焊锡使该连接器300的端子304与该电路板301电连接。最后,在根据需要插上不同功能的电路板305,利用固定件303将该电路板305加以固定(如图3(b)所示)。图中虽仅显是示一个连接器(扩充槽)。一般而言,为求电脑能拥有最大的扩充性,电脑制造商通常都将所有的扩充槽(或称连接器,即上述的插座)通通焊接在主机板上,以便客户将来需要插设更多的控制卡及电子元件时,能有足够的扩充槽可供运用。(3)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元件的接合结构,当电脑制造商在制造主机板时无需将所有可能会用但尚未用到的电子元件,如插座或转接器,全部焊接在主机板上,而可以随客户的需求,在未来需要加装上述的电子元件时,再自行安装,以减少主机板所需成本。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元件的接合结构,在无需更动现行电路板结构下,该电子元件的接合结构具有弹性、选择性以及无需任何工具即可轻易完成电子元件与电路板的组装;且当完成电子元件与电路板组装时,该电子元件的端子与电路板上的接点即完成电连接,并可确保电连接的特性,满足工业界的需求,不致造成该电子元件与电路板接触不良的情况,且无需通过焊接过程以确保电连接的特性。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元件的接合结构,该电子元件的接合结构包含一电路板,该电子板与该接合结构是一体成形,且该电路板上可设置许多电子元件。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电子元件的结合结构,是使该电子元件结合结构与一电路板结合时直接电连接,其中该电路板上开设至少一插槽,该电子元件接合结构包含一电子元件具有至少一端子,该端子与该电路板插槽平面的一垂直线偏折一角度,当该电子元件与该插槽结合时,该端子受到该插槽的推挤产生一弹性应力,以抵接该插槽而形成电连接。根据上述的构想,其中该端子是为二片体所构成,而该二片体间形成一伸缩空间,且该二片体是朝该伸缩空间偏折而形成一受力面及一凸部,当该电子元件与该电路板结合时,该受力面由于受到该插槽的推挤而使得该二片体相互靠近而使得该伸缩空间缩小。根据上述的构想,其中还包含有一桥部将该二片体连结起来,当该二片体进入该插槽时,该二片体被压缩而相互接近时,该桥部即弹性变形;当该二片体脱离该插槽时,该桥部即以本身的弹力撑开该二片体。根据上述的构想,其中该插槽呈长槽状,使得该端子可沿该长槽移动。根据上述的构想,其中该电子元件结合结构上还设置有一第一固定件,而该电路板上还设置有一第二固定件,该第一固定件与该第二固定件可互相固定。根据上述的构想,其中该电子元件上还设置有一第一对位件,而该电路板上还设置有一第二对位件,该第一对位件与第二对位件可互相配合,使得该端子与该插槽可互相对准。根据上述的构想,其中该第一对位件是设在该第一固定件上,而该第二固定件即可作为该第二对位件使用。根据上述的构想,其中该第一对位件为一销,而该第二对位件为一销孔;于该第一对位件与该第二对位件配合时,该销是进入该销孔内。根据上述的构想,其中该第一对位件为一导轨,而该第二对位件为一导条;于该第一对位件与该第二对位件配合时,该导条是进入该导轨内。根据上述的构想,其中该第二固定件为一固定槽,以供该第一固定件进入,而该第一固定件是更开设有一缺口能卡设该电路板。根据上述的构想,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元件的结合结构,用于与一电路板结合时直接电连接,其中该电路板上开设至少一插槽,其特征在于,该电子元件接合结构包含:一电子元件具有至少一端子,该端子与该电路板插槽平面的一垂直线偏折一角度,当该电子元件结合结构与该插槽结合时,该 端子受到该插槽的推挤产生一弹性应力而抵接该插槽,以形成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培深徐瑞源徐绍如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