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1120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电构造,用以解决现有光电构造不能实现白色或其它颜色背景的问题;其包括透明的一第一导电基材、一第二导电基材、一第一电致色变层、以及一复合层。所述第一电致色变层,建置于所述第一导电基材及所述第二导电基材之间。所述复合层,建置于所述第一电致色变层及所述第二导电基材之间。所述复合层包括多个具颜色的不透明纳米粒子。所述不透明纳米粒子为二氧化钛纳米粒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适用于自动调节室内阳光入射能量的智能型窗户、汽车的反强光照后镜、车内的天窗或数字显示器等用途。(*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光电构造,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反射式纳米电解层,其 背景颜色不需额外增加反射层的光电构造。
技术介绍
电致色变electrochromic的概念于1961年提出,其主要利用电致色变物 质在受到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将会改变其对光的吸收能力,而导致颜色及光穿 透度的变化,且具有可逆及持续的特性,即对电致色变材料施予外加电位时, 其颜色会改变。例如,当电致色变结构被施予一可见光,实质上电致色变结构 会吸收某特定波长的光穿透,以防止过度的光线穿过电致色变结构,可用以调 节不同波长光的入射量。传统的电致色变结构包括透明一第一导电基材、 一电致色变层、 一电解质 层及一第二透明导电基材,透明第一导电基材及第二透明导电基材位于电致色 变结构的最外侧,电解质层与电致色变层则配置于透明第一导电基材及第二透 明导电基材间,当在透明第一导电基材及第二透明导电基材间施予一预设电位 差,便可使电致色变结构改变颜色,达成所预设的光学特性。典型的透明第一导电基材及第二透明导电基材由玻璃及在玻璃上设导电薄 膜而成,但是在一些特殊的应用上也有利用在塑料材料上设导电薄膜作为透明 导电基材。电致色变层可以有机化合物实现,如紫精(Viologen)或吡啶 (Pyrodine),或是以无机化合物来实现,例如无机过渡金属化合物氧化钨(W03)、 氧化钼(Mo03)或五氧化二钒(V205)。另一方面,电解质层可用一已添加锂氯 化物及高氯酸盐的溶液。根据不同的光学特性,电致色变结构可应用作为调节 室内阳光入射能量的智能型窗户Smart windows 、汽车的反强光照后镜 Anti-dazzling Rear view Mirrors、车内的天窗Sun Roofs、静态图案广告牌 或数字显示器Static display Devices等等。然而,现有电致色变结构中,其背景的颜色均为透明,若欲实现白色或是 其它颜色的背景,则必须有其它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白色或是其它颜色的背景的光电构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光电构造,其包括透明的一第一导电基材、 一第二导电基材、 一第一电致色变层、以及一复合层。所述第一电致色变层,建置于所述第一导电基材及所述第二导电基材之间; 所述复合层,建置于所述第一电致色变层及所述第二导电基材之间。所述复合层包括多个具有颜色的不透明纳米粒子,该不透明纳米粒子为二 氧化钛纳米粒子,不透明纳米粒子均匀散布于复合层中。所述光电构造,还包括一电源装置,接设在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基材及所述 第二导电基材之间。所述第一电致色变层可包括钾离子、氢离子或锂离子。较 佳的所述光电构造,还可包括一第二电致色变层,其设置在所述复合层及所述 第二导电基材之间。所述第二电致色变层包括钾离子、氢离子或锂离子。本技术光电构造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不透明纳米粒子,可用以作为 一电致色变结构的背景颜色;当透明第一导电基材及第二导电基材被施予一预设电位差时,则复合层中的离子将会迁入或迁出该第一或第二电致色变层,改 变第一或第二电致色变层中电致色变材料的光学特性,使该些电致色变结构的 颜色因此产生着色或去色的变化。因为本技术光电构造中的复合层不只是负责传导正离子,使电致色变 材料完成氧化还原反应,也由于复合层包括不透明纳米粒子,可反射光线,使 复合层具有颜色,足以作为反射层提高变色对比,而不需要额外的反射层,使 得第一或第二电致色变结构可以更薄,且因本技术中的复合层与电致色变 层间彼此相邻,因此颜色的对比度较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光电构造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示意图2为本技术光电构造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示意图3为本技术光电构造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示意图4为本技术光电构造的又一较佳实施例示意图5为制造本技术光电构造的方法的其一较佳实施例步骤流程图6为制造本技术光电构造的方法的其二较佳实施例步骤流程图7为制造本技术光电构造的方法的其三较佳实施例步骤流程图8为制造本技术光电构造的方法的其四较佳实施例步骤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并使本技术的 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 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光电构造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具有背景颜色的电 致色变结构的示意图,其包括透明一第一导电基材ll、 一电致色变层12、 一电 解质层13、 一绝缘层14、 一第二透明导电基材15及一反射层16,该电致色变 层12、电解质层13及反射层16介于第一及第二透明导电基材11、 15中间,并 在周围以绝缘层14予以封装;据此,利用其额外增加的反射层16作为反射入 射光源的波长,以形成背景颜色,但额外增加反射层16会使得电致色变结构的 整体厚度增加,造成使用上的不便;现有技术中反射层16与电致色变层12中 间隔着电解质层13,所以其颜色的对比度较差。如图2所示,本技术光电构造的第二较佳实施例,提供的电致色变结 构的示意图,其包括透明一第一导电基材21、 一具透明、不透明或反射式的第 二导电基材22、以及一第一电致色变层23。所述电致色变结构的构造,也可以 说是一种光电构造,其可更包括一复合层;所述的复合层,可以是一反射式纳 米电解层24。该透明第一导电基材21,由玻璃或塑料材料制成,并于其第一端面211上设有导电薄膜212;该第二导电基材22可为透明、不透明或反射式,其第一端面221上同样设 有导电薄膜222;该第一电致色变层23,建置于透明第一导电基材21及第二导电基材22之间;该反射式纳米电解层24,建置于第一电致色变层23及第二导电基材22之 间,且反射式纳米电解层24包括多个具有颜色的不透明纳米粒子241,用以作 为第一电致色变层23的背景颜色,又该些不透明纳米粒子241较佳为二氧化钛 (Ti02)纳米粒子,且不透明纳米粒子241均匀散布于反射式纳米电解层24中。 该反射式纳米电解层24可提供离子,例如钾离子、氢离子或锂离子K+、 H+、 Li+。 据此,该反射式纳米电解层24由过氯酸锂(LiC104)及碳酸丙烯(Propylene CarbonatePC) 二混合而成,也可为由过氯酸锂、碳酸丙烯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三混合而成,或可以提供变色所需的离子,如K+、 H+、 Li+等所组成的 组群中选出的材料所组成;据此,当透明第一导电基材21及第二导电基材22间接设一电源装置25后, 并施予一预设的正电位差或负电位差时,则反射式纳米电解层24中的离子将会 扩散迁入第一电致色变层23或由第一电致色变层23迁出,以改变电致色变层 23的光学特性。易言之,所述的反射式纳米电解层24提供的离子,例如K+、 H+、 Li+,扩散迁入第一电致色变层23后,第一电致色变层内有该离子。其中,本技术光电构造还包括一第二电致色变层26,请一并参阅图3 所示,其设置在反射式纳米电解层24及第二导电基材22之间,当第二导电基 材22及透明第一导电基材21被施予一预设正电位差或负电位差时,则反射式 纳米电解层24中的离子将会进入第一电致色变层23或第二电致色变层2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电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 透明的一第一导电基材; 一第二导电基材; 一第一电致色变层,建置于所述第一导电基材及所述第二导电基材之间;及 一复合层,建置于所述第一电致色变层及所述第二导电基材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福荣郑耕哲廖家庆林升辉邱世鸿
申请(专利权)人:盛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