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极发动机定子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60736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极发动机定子及其制作方法,其磁极分别分布于若干直径相同的圆形构件定子上;各构件定子可叠合,叠合后各磁极相互错开且相邻两磁极的夹角相等。制作时将各构件定子上的磁极分别绕线后再将各构件定子叠合。现有发动机定子的磁极之间须预留绕线间隙(至少1-1.2毫米),因此定子的间隙尺寸制约了发动机小型化及精密化;且由于间隙小,其绕线速度慢,成品率较低。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磁极数目,按预设尺寸及角度错开分布于不同的构件定子上,绕线后再将各构件定子叠合,使各磁极交错分布。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磁极在绕线时有较大间隙,可提高工作效率及成品率。叠合后使得各磁针极之间的间隙接近于零,使发动机定子更加小型化,精密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现有的发动机定子是将磁极均匀分布于若干硅钢片上,再将硅钢片累积成一定厚度,打孔贯穿形成磁路。相邻磁极间预留至少1.0-1.2毫米以上的绕线间隙,再依次在每个磁极上绕线。这种构造的发动机定子,如12极定子需分3次绕线,绕线速度慢,且成品率较低。由于各磁极间的间隙较大,限制了发动机定子的小型化和精密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缺陷,提出一种新型的发动机定子构造及其制作方法,能简单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这样完成多极发动机定子,其磁极分别分布于若干直径相同的圆形构件定子上;各构件定子可叠合,叠合后各磁极相互错开且相邻两磁极的夹角相等。制作时将各构件定子上的磁极分别绕线后再将各构件定子叠合。为使本专利技术结构更加紧凑,简化生产工艺,且绕线紧密不易松脱,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构件定子上的磁极数目相同,夹角相等;构件定子叠合后,相邻磁极中间在构件定子上还设有缠绕端子。为使本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外形美观,使各磁极处于同一平面,本专利技术的各构件定子间的叠合是嵌合,嵌合后的总厚度与每个磁极的厚度相同。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绕线紧固,制作时各构件定子的绕线顺序为先绕其中一磁极,再绕邻近的一个缠绕端子,然后再绕该缠绕端子邻近的下一个磁极,依序绕完所有磁极和缠绕端子。本专利技术各构件定子的叠合优先采用嵌合,嵌合后再溶接、黏着、融结、铆合或瞬间粘接。本专利技术的多极发动机定子,将磁极错开分设于不同构件定子,使得磁极绕线时有较大间隙,便于操作,并提高成品率。而各构件定子叠合后,相邻磁极间的间隙可接近于零,使得发动机定子可进一步小型化和精密化。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可大大提高生产率及成品率,并使发动机定子更加小型化和精密化。四、实施例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12极发动机定子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磁极向外的12极定子整体结构图;图3,图4和图5为本专利技术极向外的12极定子结构分解图;其中图3(a)为构件定子a正视图;图3(b)为构件定子a侧视图;图4(a)为构件定子b正视图;图4(b)为构件定子b侧视图;图5(a)为构件定子c正视图;图5(b)为构件定子c侧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磁极向内的12极定子整体结构图;图7,图8和图9为本专利技术磁极向内的12极定子结构分解图;其中图7(a)为构件定子a正视图;图7(b)为构件定子a侧视图;图8(a)为构件定子b正视图;图8(b)为构件定子b侧视图;图9(a)为构件定子c正视图;图9(b)为构件定子c侧视图。各图中1、磁极(共12个,分别用1.1至1.12标识);2、缠绕端子(共12个,分别用2.1至2.12标识);3、磁极间隙;4、构件定子a;5、构件定子b;6、构件定子c;7、磁极绕线;8、磁路。五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现有的12极发动机定子绕线时,需先将磁极1.1、1.4、1.7及1.10按顺序绕线,再将磁极1.2、1.5、1.8及1.11按顺序绕线,然后再将磁极1.3、1.6、1.9及1.12按顺序绕线。该方法须分3个步骤才能完成12极发动机定子的绕线,且相邻磁极间须预留至少1.0-1.2毫米的磁极间隙3。实施例1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为磁极向外的12极定子结构。12个磁极分别平均设于构件定子a、b及c上,其中磁极1.3、1.6、1.9、1.12设于构件定子a上;磁极1.1、1.4、1.7、1.11设于构件定子b上;磁极1.2、1.5、1.8、1.10设于构件定子c上。如图3(a),绕线时,按顺时针方向先缠绕磁极1.12,再绕缠绕端子2.2,然后再绕磁极1.3,依序绕完2.5、1.6、2.8、1.9及2.11,再将线头抽出。图4(a)和图5(a)的绕法同图3(a)。然后将图3(a),图4(a)和图5(a)的构件定子a、构件定子b和构件定子c嵌合,并使各磁极相互错开且相邻两磁极的夹角相等,再将3对线头抽出。由于各构件定子的结构如图3(b)、图4(b)和图5(b),因此嵌合后构件定子的总厚度(即磁路8)与磁极厚度相同。本专利技术绕线时,各磁极间有较大间隙,便于操作且能提高成品率。嵌合后各磁极的间隙可接近于零,使得发动机定子可进一步小型化和精密化。实施例2如图7、图8和图9所示为磁极向内的12极定子结构分解图,其绕线方法及嵌合方式同实施例1。实施例3 本专利技术还可应用于其它磁极数目非质数的发动机定子,原理同上述两个实施例。构件定子的数量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嵌合后构件定子的总厚度与磁极厚度相同。本专利技术结构及制作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可大大提高生产率及成品率,并使发动机定子更加小型化和精密化。权利要求1.一种多极发动机定子,其特征在于磁极分别分布于若干直径相同的圆形构件定子上;各构件定子可叠合,叠合后各磁极相互错开且相邻两磁极的夹角相等。2.一种多极发动机定子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各构件定子上的磁极分别绕线后再将各构件定子叠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极发动机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构件定子上的磁极数目相同,夹角相等;构件定子叠合后,相邻磁极中间在构件定子上还设有缠绕端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极发动机定子,其特征在于各构件定子间的叠合是嵌合,嵌合后的总厚度与每个磁极的厚度相同。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极发动机定子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构件定子的绕线顺序为先绕其中一磁极,再绕邻近的一个缠绕端子,然后再绕该缠绕端子邻近的下一个磁极,依序绕完所有磁极和缠绕端子。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极发动机定子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各构件定子的叠合采用嵌合,嵌合后再溶接、黏着、融结、铆合或瞬间粘接。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其磁极分别分布于若干直径相同的圆形构件定子上;各构件定子可叠合,叠合后各磁极相互错开且相邻两磁极的夹角相等。制作时将各构件定子上的磁极分别绕线后再将各构件定子叠合。现有发动机定子的磁极之间须预留绕线间隙(至少1-1.2毫米),因此定子的间隙尺寸制约了发动机小型化及精密化;且由于间隙小,其绕线速度慢,成品率较低。本专利技术根据磁极数目,按预设尺寸及角度错开分布于不同的构件定子上,绕线后再将各构件定子叠合,使各磁极交错分布。本专利技术的磁极在绕线时有较大间隙,可提高工作效率及成品率。叠合后使得各磁针极之间的间隙接近于零,使发动机定子更加小型化,精密化。文档编号H02K3/18GK1731652SQ20041003553公开日2006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6日专利技术者石川匡春 申请人:信华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极发动机定子,其特征在于:磁极分别分布于若干直径相同的圆形构件定子上;各构件定子可叠合,叠合后各磁极相互错开且相邻两磁极的夹角相等。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川匡春
申请(专利权)人:信华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2[中国|厦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