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9616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通过使用插头(200)和插座(108)之间的装配结构,用于供应电能至电动机的电缆(150)通过触头(124)电连接至接线板(120)的内部导体(125)。用于电连接内部导体(125)和电动机绕组线(116)的导线连接构件(130)包括固定接线端(132)和可移动接线端(135)。固定接线端(132)通过固定构件(140)电连接至内部导体(125),其一部分具有相应于电动机绕组导线(116)的前端接线端(117)的形状。可移动接线端(135)可以根据接线端(117)的位置弹性变形,并放置成将接线端(117)夹在可移动接线端(135)和固定接线端(132)之间。结果,在部件公差被导线连接构件(130)有效地吸收之后,电动机模块可以组装到与壳体(100)一体形成的接线板(1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机模块,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容纳在壳体(外壳)中并被组装到与壳体一体构成的接线板(接线座)。
技术介绍
车载电动机模块的常用结构是将模块容纳并固定在壳体中,以提高抗震动或冲击性。作为这种结构的一个示例,日本专利公开No.9-200991公开了一种技术,其中电动机绕组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至安装在与壳体一体的接线端处的接线板,并且模制被连接的部分,以提高抗震动或冲击性。为了将电动机模块连接至接线板,需要一种机构,用于吸收与电动机模块或者接线板的每个部件的尺寸、垂直度、安装位置等相关的公差(以下称作“部件公差”)范围内的误差。一般来说,可以通过连接较长的电动机绕组以允许松弛来吸收部件公差。但是,当电动机模块安装在狭窄的空间中时,因为电动机模块的定子和接线板之间的距离很小,所以电动机绕组的自由度很小,很难由电动机绕组来吸收部件公差。如果电动机模块在部件公差没有被完全吸收的状态下连接到接线板,则应力可能施加到已经通过涂漆处理确保绝缘的电动机绕组,因此可能会发生被确保的绝缘失败等失效。另一方面,如果仅严格地设定每个部件公差以更好地组装电动机模块至接线板,则可能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在组装到与壳体一体形成的接线板的电动机模块中有效地吸收部件公差的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机模块容纳在壳体中,并包括电动机绕组和接线板。电动机绕组在其末端具有形成为在指定方向上延伸的接线端。接线板与壳体一体地设置并被构造成电连接电动机绕组至外部线路,用于供应电能至电动机模块。接线板包括用于电连接内部导体和外部线路的第一触点以及用于电连接内部导体和电动机绕组的第二触点,其中第二触点具有根据电动机绕组的接线端的位置可弹性变形的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机模块的结构是,在用于电连接内部导体至电动机绕组的第二触点处,根据电动机绕组的接线端的位置可弹性变形,其中内部导体电连接至外部线路,并且因此电动机绕组可以连接至接线板,同时吸收部件公差。由此,电动机模块可以组装到与壳体一体设置的接线板,同时吸收各个部件公差。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机模块中,第二触点包括固定接线端和可移动接线端。固定接线端具有形成为沿电动机绕组的接线端的延伸方向延伸的部分,该部分电连接至内部导体。可移动接线端被布置成将电动机绕组的接线端保持在可移动接线端和固定接线端之间,并根据接线端的位置可弹性变形。根据以上的电动机模块,电动机绕组的接线端被保持成夹在电连接至内部导体的固定接线端和根据电动机绕组的接线端的位置可弹性变形的可移动接线端之间,固定接线端和可移动接线端形成第二触点。由此,仅通过增加可移动接线端而不增大尺寸,就可以实现带有第二触点的部件公差吸收机构。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机模块中,电动机绕组的接线端具有杆状形状。第二触点具有多个可移动接线端,这些移动接线端被布置为形成一个开口,在插入电动机绕组的接线端之前,该开口比电动机绕组的接线端的横截面小,所述多个可移动接线端中的每一个都可弹性移动。在电动机绕组的接线端被插入开口之后,通过已经弹性移动的所述多个可移动接线端的挤压力,电动机绕组的接线端被所述多个可移动接线端紧紧地保持。所述多个可移动接线端电连接至内部导体。在以上的电动机模块中,通过来自形成第二触点并可弹性移动的多个可移动接线端的挤压力来保持被插入的电动机绕组的杆状接线端,这种结构达到了对连接电动机绕组至接线板的工作的简化。此外,可以被吸收的部件公差相对较大。由此,可以缩短杆状接线端,并且因此有助于使电动机模块更紧凑。进一步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机模块中,第一触点具有用于在与电动机转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配接内部导体和外部线路的结构。此外,电动机绕组在转轴方向上连接到第二触点。具体来说,在以上的电动机模块中,使用电动机绕组沿电动机转轴方向连接至接线板的结构,即使当要求对在与电动机转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例如上下方向)上的布置进行限制时,也可以吸收各个部件公差,并且电动机模块可以组装至接线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构造的电动机模块容纳在壳体中,并包括电动机绕组和接线板。电动机绕组在其末端具有沿指定方向延伸的板状接线端。接线板与壳体一体地设置并被构造成电连接电动机绕组至外部线路,用于供应电能至电动机模块。接线板包括用于电连接内部导体和外部线路的第一触点以及用于电连接内部导体和电动机绕组的第二触点。第一触点具有用于在与电动机转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配接内部导体和外部线路的结构,并且电动机绕组在转轴方向上连接到第二触点。其中,第二触点包括板状固定接线端,其形成为沿电动机绕组的接线端的延伸方向延伸,并电连接至内部导体;和固定构件,其用于紧固电动机绕组末端处的接线端和固定接线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构造的电动机模块,能够在用于电连接内导体至电动机绕组的第二触点处,通过调整通过固定构件固定到接线板的固定接线端的位置来吸收部件公差,其中内部导体电连接至外部线路。由此,根据固定接线端和固定构件(螺栓和螺母)的简单且小的结构,即使当要求限制在与电动机转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布置时,也可以吸收各个部件公差,并且电动机模块可以组装到接线板。优选地,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构造的电动机模块中,固定构件由成套的螺栓和螺母构造,并且横向长于螺栓直径的开口设置到电动机绕组末端处的接线端以及固定接线端中的每个。在以上的电动机模块中,横向长于螺栓直径的开口通过螺栓和螺母设置到电动机绕组末端处的接线端以及固定接线端中的每个,由此可以提高第二触点吸收部件公差的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混和动力车辆的构造的示意性结构图,该车辆示作包含本据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机模块的一个示例。图2是图1中所示的后置电动机的安装位置的概念性示意图。图3是示出容纳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机模块的壳体的外观视图。图4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机模块的剖视图。图5详细描述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连接构件的结构。图6是详细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连接构件结构的第一视图。图7是详细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连接构件结构的第二视图。图8详细描述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连接构件的结构。图9描述设置到电动机绕组的接线端和接线板侧上的固定接线端中的每个的螺栓孔的形状。图10是示出FR(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型混合动力车辆的构造的示意性结构图,其示作包含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机模块的另一个示例。图11是沿图10中的线XI-XI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考附图,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参考字符表示相同或相应的部分,并且不再重复其描述。(第一实施例)图1是示出混合动力车辆的构造的示意性结构图,该车辆示作包含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机模块的一个示例。参考图1,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混和动力车辆5包括电池10、PCU(动力控制单元)20、动力输出设备30、DG(差动齿轮)40、前轮50L和50R、后轮60L和60R、前座70L和70R、后座80以及后置电动机85。电池10例如由诸如镍氢金属电池或锂离子电池之类的蓄电池形成,并且其供应直流电压至PCU20并通过来自PCU20的直流电压充电。电池10布置在后座80之后。动力输出设备30布置在仪表板90前方的引擎室中,包括用于驱动前轮50L和50R的电动机和发动机。DG40将来自动力输出设备30的动力传输至前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容纳在壳体(100)中的电动机模块,包括:电动机绕组(116),其末端形成有在指定方向上延伸的接线端(117、118);接线板(120),与所述壳体一体地设置,用于电连接所述电动机绕组至外部线路(150),以供应电能至所 述电动机模块,所述接线板包括:第一触头(124),用于电连接内部导体(125)和所述外部线路;第二触头(130),用于电连接所述内部导体和所述电动机绕组,其中,所述第二触头具有根据所述电动机绕组的所述接线端的位置可弹性变形的结构(1 35、160)。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塚岛浩幸竹内孝昌近田一元宫崎正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爱信艾达株式会社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