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对板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4924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板对板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具有对接面为焊接面,且于对接面与焊接面之间设有相对应的两排收容孔,且每一个收容孔在对接面与焊接面之间的侧壁形成缺口;导电端子,是收容于前述该收容孔,由该本体形成相互对应的接触臂与干涉臂,其中该接触臂的接触面是被收容对应并露出于收容孔的缺口、而与对接连器的端子相接触。从而,可适合小型化设计需求,且与对接连接器的端子能够稳固对接。(*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板对板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低构形且与对接连接器具有顺畅与稳固对接效果的板对板连接器。
技术介绍
按,在轻薄短小的设计趋势下,时下各种产品愈趋于小巧迷你,相对的组装于该等产品内的零组件亦为小型化,如是,从组立的角度该等小型化零组件不但较一般尺寸者更困难,且制造加工上被要求更为严苛,尤其是相互间有对接、滑动等动作上配合时,加工尺寸的要求更须精准。就与本技术有关的低构形板对板连接器而言,其是被组装于电路板上用于与另一组装于电路板上的另一连接器对接,因而,相互两对接的板对板连接器上的端子,在配合上则必须非常的确实,否则容易因外在因素而造成两对接状态的连接器脱离,而影响电讯的传输。因而,此类板对板连接器的端子普遍设有对接时扣合的设置,以防止对接脱落,相关的构造可参考美国专利第5,975,916号。惟,该美国专利第5,975,916号的板对板连接器的端子因结构问题,存在有如下的瑕疵,请配合图1参阅。(一)如图1所示,该板对板连接器5的端子50是为倒U形体,制造上须以料带冲压再弯折成型,其中在冲压过程必须将接触段51的尾端冲制成较薄以形成落差段52,供对接时扣合的功能。然而,因为此类低构形小型化的连接器,其端子实际上的厚度即非常的薄,要冲压形成落差段52固无不可,但是,实际达到扣合的效能并不明显,尤其是端子是成排设置,若扣合力道不足则非常容易脱落是可想而知。(二)再者,该端子50的接触段51为了提供对接时的缓冲弹性,是与干涉段53保持一段距离,因而,在横向的体积无法缩小,且高度因为U形弯折部位的限制亦无法有效的降低,是以,如是的结构似乎无法适合愈趋小型化的设计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对板连接器,该连接器的端子是直接冲压成型一本体,由该本体形成相互对应的接触臂与干涉臂,且由接触臂的一端延伸可与电路板焊接的焊接臂,是一种端子构形可以配合小型化设计,且与对接连接器的端子能够稳固对接。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板对板连接器,是组装在电路板上提供与另一板对板连接器的电讯对接,该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为扁长形体,具有对接面为焊接面,且于对接面与焊接面之间设有相对应的两排收容孔,且每一个收容孔在对接面与焊接面之间的侧壁形成缺口;导电端子,是收容于前述该收容孔,具有一本体,由该本体形成相互对应的接触臂与干涉臂,且由接触臂的一端延伸与电路板焊接的焊接臂,其中该接触臂的接触面是被收容对应并露出于收容孔的缺口、而与对接连器的端子相接触。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板对板连接器,该接触臂的接触面上设有扣合部,且与对接连器的端子相扣合。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板对板连接器,紧邻该扣合部的接触臂的接触面前缘形成弧状导面。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板对板连接器,该干涉臂上设有干涉体且与收容孔的内壁干涉配合。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板对板连接器,该接触臂的接触面上的扣合部是在该接触面形成凹口。本技术可适合小型化设计需求,且与对接连接器的端子能够稳固对接。附图说明图1为美国专利第5,975,916号的板对板连接器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板对板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图2的立体组合图。图4为图3翻转一百八十度的立体图。图5、6为本技术板对板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的对接连续状态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本技术板对板连接器1主要包括绝缘本体2、复数导电端子3,其中该绝缘本体2为扁长形体,具有对接面21及相邻于对接面21的焊接面22,且于对接面21与焊接面22之间设有相对应的两排收容孔23,用于收容该等导电端子3。另,每一个收容孔23在对接面21与焊接面22之间的侧壁形成缺口24。导电端子3,是冲压成型,收容于前述该等收容孔,具有一本体30,由该本体30形成相互对应的接触臂31与干涉臂32,且由接触臂31的一端延伸可与电路板焊接的焊接臂33,其中该接触臂31接触面310是被收容对应并露出于收容孔23的缺口24,可与对接连器的端子相接触。另,该接触臂31的接触面310上设有扣合部311是在该接触面310形成凹口,可与对接连器的端子相扣合。另,紧邻该扣合部311的接触面310的前缘形成弧状导面312,利于与对接连器的接触端子顺畅的对接。请参阅图3、4,为本技术板对板连接器1的立体组合图。如图所示,该板对板连接器1为低构形配置,该等导电端子3组装之后,可清楚看出每一根端子的接触臂31的接触面310是略微露出于该缺口24。续请参阅图5,当本技术板对板连接器1与对接连接器4电讯接时,该接触臂31的接触面310的前缘形成弧状导面312,是具有导引作可让板对板连接器1顺畅的与对接连接器4的接触端子的抵触并推移,而能使板对板连接器1轻松的插入于对接连接器4内。当插置于定位时,如图6所示,该接触臂31扣合部311(凹口)是可与对接连接器4的接触端子40的前端凸缘扣合,而可提供两者稳固的对接,以确保电讯传输的稳定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板对板连接器藉其端子以直接冲压成形,不但可以配合小型化设计,且其冲压的构形所提供的扣合部能够与对接连接器的端子达到稳固对接效果,符合技术专利要件,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大凡依据本技术所为的各种修饰与变化,仍应包含于本专利申请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板对板连接器,是组装在电路板上提供与另一板对板连接器的电讯对接,其特征是该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为扁长形体,具有对接面为焊接面,且于对接面与焊接面之间设有相对应的两排收容孔,且每一个收容孔在对接面与焊接面之间的侧壁形成缺口;导电端子,是收容于前述该收容孔,具有一本体,由该本体形成相互对应的接触臂与干涉臂,且由接触臂的一端延伸与电路板焊接的焊接臂,其中该接触臂的接触面是被收容对应并露出于收容孔的缺口、而与对接连器的端子相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是该接触臂的接触面上设有扣合部,且与对接连器的端子相扣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是紧邻该扣合部的接触臂的接触面前缘形成弧状导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板对被连接器,其特征是该干涉臂上设有干涉体且与收容孔的内壁干涉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是该接触臂的接触面上的扣合部是在该接触面形成凹口。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板对板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具有对接面为焊接面,且于对接面与焊接面之间设有相对应的两排收容孔,且每一个收容孔在对接面与焊接面之间的侧壁形成缺口;导电端子,是收容于前述该收容孔,由该本体形成相互对应的接触臂与干涉臂,其中该接触臂的接触面是被收容对应并露出于收容孔的缺口、而与对接连器的端子相接触。从而,可适合小型化设计需求,且与对接连接器的端子能够稳固对接。文档编号H01R12/00GK2665956SQ0320891公开日2004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1日专利技术者曾朝堃 申请人:鸿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板对板连接器,是组装在电路板上提供与另一板对板连接器的电讯对接,其特征是:该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为扁长形体,具有对接面为焊接面,且于对接面与焊接面之间设有相对应的两排收容孔,且每一个收容孔在对接面与焊接面之间的侧壁形成缺口;导电端子,是收容于前述该收容孔,具有一本体,由该本体形成相互对应的接触臂与干涉臂,且由接触臂的一端延伸与电路板焊接的焊接臂,其中该接触臂的接触面是被收容对应并露出于收容孔的缺口、而与对接连器的端子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朝堃
申请(专利权)人:鸿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