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挠性基板用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4925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挠性基板用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于长轴向的相对两面分别设有插接面与焊接面,于插接面上设有插口,且插接面与焊接面之间设有呈落差的组合面,另,复数收容孔设置相对于该插口与组合面之间;导电端子,是收容于该收容孔,具有接触部、干涉部及焊接部,其中该接触部是组装邻近该插口与收容孔上,而焊接部则组装露出于焊接面;迫紧装置,是枢设于该组装面与固定槽之间。从而,使得电讯对接确实稳固,且提供具有操作到位的手感,以达到使用方便、电讯传输稳定确实的效果。(*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挠性基板用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以零插入,将可挠性电路板与主机板电讯连接,且能够提供电讯接触稳固定位及操作到位的手感效果的可挠性基板用连接器。
技术介绍
按,可挠性电路板的特色,即在于藉其可挠性能够将距离较远欲电讯接触的两端作有效的电讯连接,时下常见如携上型电脑、手机、个人数字秘书(Per 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DVD(DigitalVideo DiscDVD)等资讯产品,其上的液晶屏幕或电源装置的电讯接触皆采用可挠性电路板,因此,可挠性电路板的一端设有复数的导电接点,用于与该等资讯产品内的主机板连接,而另一端则设有可挠性基板用连接器,以便可与欲电讯对接的资讯产品上的连接器对接,以突破空间限制达到电讯连接的目的。而与本技术有关的可挠性电路板用连接器是为一种与可挠性电路板电讯接触时藉零插入力配合者,其相关技术可参考美国专利第5,580,272、5,785,549、5,904,586、6,116,947、6,383,017、5,695,360,以及6,056,572号等。惟,该等习知可挠性电路板用连接器普遍存在以下有待改善的瑕疵(一)可挠性电路板不容易插入于可挠性电路板用连接器...由于此种零插入力电讯接触普遍皆是以旋动迫紧方式来达成,因而,该可挠性电路板用连接器上具有一可旋动的迫紧件,该迫紧件可旋动在供可挠性电路板插入的松弛位置,及旋动在将可挠性电路板抵压电讯接触的迫紧位置。然而,由于该迫紧件并未被稳固的组接,因此,当旋动在松弛位置时是会晃动不稳,且往往朝迫紧位置方向移位,因而造成插入空间缩小而使得可挠性电路板插入时颇感不便。(二)可挠性电路板用连接器与可挠性电路板的电讯接触并无到位手感...如前段所述该迫紧件可旋动在迫紧位置,但是,旋动抵压电讯接触的操作过程完全是凭使用者的直觉,进言之,当迫紧件旋动至抵压紧迫整个过程皆在紧配合的状态,因此,何时已达可挠性电路板与可挠性电路板用连接器的电讯接触并无法知悉,况且,惯性的手部操作动作是否确实而稳固的达到抵压紧迫亦无法获知。如是,则易造成人为操作不当而有电讯接触不良的疑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挠性基板用连接器,是以零插入进行电讯对接的可挠性电路板用连接器,该连接器除可以提供可挠性电路板便捷的插入于可挠性电路板用连接器,更能够使得可挠性电路板与可挠性电路板用连接器的电讯对接确实稳固,且提供具有操作到位的手感,以达到使用方便、电讯传输稳定确实的效果。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可挠性基板用连接器,是组装在主机板上,包括绝缘壳体,为扁长形体,于长轴向的相对两面分别设有插接面与焊接面,于插接面上设有插口,且插接面与焊接面之间设有呈落差的组合面,另,复数收容孔设置相对于该插口与组合面之间,该组合面的两侧设有固定槽;导电端子,是收容于该收容孔,具有接触部、干涉部及焊接部,其中该接触部为U型,是组装邻近该插口与收容孔上,而焊接部则组装露出于焊接面;迫紧装置,是枢设于该组装面与固定槽之间,至少包含迫紧件及第一卡体。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可挠性基板用连接器,进一步包括导引片,是与该迫紧件相枢接,该导引片具有枢接并引导该迫紧件的枢接槽,及与该绝缘壳体的固定槽组装的固接体,而该迫紧件具有枢接于前述枢接槽的转轴,并旋动于松弛的第一位置或紧迫的第二位置。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可挠性基板用连接器,该枢接槽为半圆弧形,而该转轴为四分之一圆弧形,藉以该转轴枢接于该枢接槽上,并在该半圆弧形的枢接槽上旋动定位于松弛的第一位置或紧迫的第二位置。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可挠性基板用连接器,该第一卡体为凸脊,是设于该导引片的枢接槽与迫紧件的转轴之间。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可挠性基板用连接器,该导引片与迫紧件相枢接之间进一步设有第二卡体,该第一、二卡体是分别设于枢接槽与转轴的松弛第一位置及紧迫第二位置附近,藉凹凸的型式嵌合。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可挠性基板用连接器,该第一卡体是为凸粒且设于迫紧件上,并抵压于导引件的表面上。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可挠性基板用连接器,进一步设有第二卡体,是设于该迫紧件与绝缘壳体相对应处,该第二卡体藉凹凸型式与第一卡体嵌合。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可挠性基板用连接器,该迫紧件相对于该导电端子的接触部进一步设有导口,并与该插口形成错位。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可挠性基板用连接器,该导引片的固接体是为夹臂,而该固定槽是于该绝缘壳体上设置夹槽。本技术使得电讯对接确实稳固,且提供具有操作到位的手感,以达到使用方便、电讯传输稳定确实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图1的立体组合图。图3为图2的上视图。图4为图3的4-4剖视图。图5为图4的5-5剖视图。图6为图5中迫紧件的转轴被连动移位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8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的可挠性基板用连接器1主要包括绝缘壳体2、复数导电端子3,以及迫紧装置4等构造,其中绝缘壳体2,为扁长形体,于长轴向的相对两面分别设有插接面20与焊接面21,于插接面20上设有插口201,且插接面20与焊接面21之间设有呈落差的组合面22。另,复数收容孔23设置相对于该插口201与组合面22之间,且该组合面22的两侧设有固定槽,用于组装该迫紧装置4,于本实施例该固定槽是为夹槽24。该复数导电端子3,是收容于该等收容孔23,每一根导电端子具有接触部30、干涉部31及焊接部32,其中该接触部30侧视概为横躺的U型,是组装邻近于该插口201与收容孔23上,该接触部30上端的端缘形成凸弧,用于抵靠于该迫紧装置4,下端则用于与可挠性电路板(未示出)的接点接触。而干涉部31是用于组装时与前述夹槽24的内壁干涉,以便将导电端子3组装定位。该焊接部32为水平设置于组装后露出于焊接面,以利于与主机板进行表面黏着的焊接。该迫紧装置4,如图5所示,是枢设于组装面22与夹槽24之间,包含导引片40与迫紧件41,其中该导引片40上设有枢接槽401,是为半圆弧形用于枢接该迫紧件41,另,该枢接槽401的一侧形成有固接体,本实施例中为夹臂402可组装夹置于前述该夹槽24上(注该夹臂402与夹槽24的夹置配合型态,亦可改为将导引片40的一端形成干涉端,而在该组合面22的两侧相对应处设干涉槽,而以干涉配合方式来达到组装目的)。而该迫紧件41的两侧具有可枢接于前述枢接槽401的转轴411,该转轴411为四分之一圆弧形,藉以可在半圆弧形的枢接槽40上旋动定位于松弛的第一位置或紧迫的第二位置(如图5、6),亦即,该迫紧件41藉两侧四分之一圆弧形的转轴411,可在半圆弧形的枢接槽401槽内旋动,当旋动位于枢接槽401的一侧时,该迫紧件41是保持较大的插入间距可供可挠性电路板插入(即,第一位置;如图6),而当旋动位于枢接槽401另一侧,则该迫紧件41将会对可挠性电路板与导电端子3作迫紧的抵压接触(即,第二位置;如图5)。另,该迫紧件4相对于该等导电端子3的接触部30设有导口412,可与该等插口201形成错位,当该迫紧件41抵压可挠性电路板时,可形成上下起伏的波浪状抵压效果。再者,如图5、6所示,该导引片4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挠性基板用连接器,是组装在主机板上,其特征是:包括绝缘壳体,为扁长形体,于长轴向的相对两面分别设有插接面与焊接面,于插接面上设有插口,且插接面与焊接面之间设有呈落差的组合面,另,复数收容孔设置相对于该插口与组合面之间,该组合面的两侧设有固定槽;导电端子,是收容于该收容孔,具有接触部、干涉部及焊接部,其中该接触部为U型,是组装邻近该插口与收容孔上,而焊接部则组装露出于焊接面;迫紧装置,是枢设于该组装面与固定槽之间,至少包含迫紧件及第一卡体。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钦
申请(专利权)人:鸿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