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半导体装置之制造方法及半导体装置的技术,特别是涉及适用于如 下半导体装置之制造方法及半导体装置的有效技术,此种半导体装置使用有引线之打线 接合部经压溃加工的所谓压框。
技术介绍
在QFN (Quad Flat Non leaded package,四侧无引线扁平封装)等所代表的无引线封 装型半导体装置中,考虑到确保引线和焊接线的接合可靠性,有时使用压框,对在引线 中接合有焊接线的部分进行压溃加工(冲压)。此外,在无引线封装型半导体装置中,因有时引线较短而导致在塑封工序后产生脱 落,因此考虑到强化引线和塑封树脂的密着性,在引线表面的一部分中和塑封树脂相接 的部位,在和引线表面交叉的方向上设置凹槽(notch)。对于QFN而言,例如在日本专利特开2005 — 2768卯号公报(专利文献l)中有所揭 示。所述专利文献l中,揭示有如下技术在无引线封装型半导体装置的引线中,通过 蚀刻或压溃加工,使连接有焊接线的部分凹陷,并使焊接线的拱丝高度低于所述凹陷量, 由此使焊接线不致从封装体下表面露出。此外,在所述专利文献l中,揭示有如下技术在和引线中接合有焊接线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工序:(a)工序,准备引线框,所述引线框具有沿着厚度方向相互位于相反侧的第1主面及第2主面,且具有在每个单位区域中的芯片搭载部及多个引线;(b)工序,在所述引线框的所述芯片搭载部的第2主面上,搭载所述半导体芯片;(c)工序,通过焊接线电性连接所述半导体芯片和所述引线框的所述多个引线;(d)工序,以覆盖所述多个引线的各引线的一部分,整个所述半导体芯片及整个所述焊接线的方式,形成封装体;(e)工序,在所述多个引线中,对从所述封装体中露出的部分进行镀敷处理;以及(f)工序,切割所述引线框的一部分,使所述封装体从所述引线框分开,且对所述 ...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6-9-14 2006-2491381. 一种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工序(a)工序,准备引线 框,所述引线框具有沿着厚度方向相互位于相反侧的第1主面及第2主面,且具有在每个单位区域中的芯片搭载部及多个引线;(b)工序,在所述引线框的所述芯片搭载部的第2主面上,搭载所述半导体芯片;(C)工序,通过焊接线电性连接所述 半导体芯片和所述引线框的所述多个引线;(d)工序,以覆盖所述多个引线的各 引线的一部分,整个所述半导体芯片及整个所述焊接线的方式,形成封装体;(e) 工序,在所述多个引线中,对从所述封装体中露出的部分进行镀敷处理;以及(f)工序,切割所述引线框的一部分,使所述封装体从所述引线框分开,且对所述(a) 工序中的引线框实施如下工序,(al)在所述引线框的所述多个引线的各引线的第 2主面中,在并未接合有所述焊接线且由所述封装体覆盖的部分中,在和所述多个 引线的各引线的第2主面交叉的方向上,以横切所述多个引线的各引线长度方向的 方式,形成凹槽,(a2)在所述引线框中所述多个引线的各引线第2主面上,对接 合有所述焊接线的部分,以相对靠近所述半导体芯片的位置的压溃量大于相对远离 所述半导体芯片的位置的压溃量的方式进行压溃加工,(a3)对所述引线框中所述 多个引线接合有所述焊接线的部分,实施镀敷处理。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a)工序中所 述引线框的所述多个引线的各引线第2主面侧,接合有所述焊接线的部分,形成有 相对于所述多个引线的各引线第2主面倾斜的第3主面。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2)中所述引 线框的所述多个引线的各引线的压溃量,大于所述(a3)中的镀敷的厚度。4. 一种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工序(a)工序,准备引线 框,所述引线框具有沿着厚度方向相互位于相反侧的第1主面及第2主面,且具有在 每个单位区域中的芯片搭载部及多个引线;(b)工序,在所述引线框的所述芯片 搭载部的第2主面上,搭载所述半导体芯片;(c)工序,通过焊接线电性连接所述 半导体芯片和所述引线框的所述多个引线;(d)工序,以覆盖所述多个引线中的 各引线的一部分,整个所述半导体芯片及整个所述焊接线的方式,形成封装体;(e) 工序,在所述多个引线中,对从所述封装体中露出的部分进行镀敷处理;以及(f) 工序,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茂树,长谷部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瑞萨科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