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光装置、电光装置用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和电子机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07359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光装置用基板,其特征在于:具有形成多个显示用点的基材、设置在该基材上的基底层、设置在该基底层上的反射层和设置在该反射层上的着色层,上述基底层设置在与上述显示用点对应的区域,不设置在上述多个显示用点间的区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装置等这样的电光装置使用的基板、该基板的制造方法、使用该基板构成的电光装置和使用该电光装置的电子机器。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电光装置已广泛地应用于手机、便携式电脑等这样的电子机器。作为电光装置之一,已知的有可以进行反射型显示和透过型显示的反射半透过型液晶装置。在该液晶装置中进行反射型显示时,是自然光或室内光等这样的外部光入射到液晶装置的内部,该光由设置在液晶装置的内部的反射层反射,通过该反射光再次向外部出射而进行显示。这时,为了实现透过型显示的功能,反射层还必须具有使光透过的功能,因此,即使如上述那样由反射层反射外部光,所能反射的也不是外部光的全部,而是其一部分。但是,使用上述那样的反射层的外部光的反射结构本身与不具有透过型显示的功能的液晶装置即结构为由反射层反射外部光的全部的液晶装置即反射型液晶装置的情况是一样的。然而,在反射半透过型的液晶装置中,或者不论是否为反射型的液晶装置但可以进行反射型的显示的液晶装置中,如果反射层的表面是镜面状,在观察者观看的像中将反映出背景或室内照明,从而难于观看所显示的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迄今所知道的技术就是,通过在反射层之下设置表面具有大量的微细的凹凸形状,在该反射层的表面形成多个微细的突起部,使其表面粗糙化,借此使反射光适度地散射(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特开2002-258270号公报然而,在液晶装置中,广泛采用的方法是,将大量的作为显示的最小单位的显示用点进行平面排列,例如排列成矩阵状,通过有选择地使这些显示用点发光而显示所希望的像。并且,这时,也广泛地采用通过在多个显示用点间的区域设置遮蔽光的层即遮光层形成称为所谓的黑掩模或黑底的区域从而可以显示对比度高的像的这样的结构。这样在显示用点间设置遮光层时,以往是增加设置该遮光层的部分的厚度,于是,单元间隙的偏差就增大,因此,存在不能对取向膜很好地进行摩擦处理等问题。在液晶装置中,通常与遮光层重叠地形成取向膜或覆盖层,借助于这些层,基板的表面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平坦的,但是,即使如此,仍然不能消除上述单元间隙的偏差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案的,目的旨在抑制在多个显示用点区域与这些显示用点间的区域之间表面形成凹凸。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确保遮光层与由该层包围的层例如着色层间的平坦性。(1)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电光装置用基板的特征在于具有形成多个显示用点的基材、设置在该基材上的基底层、设置在该基底层上的反射层和设置在该反射层上的着色层,上述基底层设置在与上述显示用点对应的区域,不设置在上述多个显示用点间的区域。在该结构的液晶装置中,进行反射型显示时,外部光透过着色层后由反射层反射,向观察者传播。由于在着色层的下方设置了基底层和反射层,所以,外部光以适度的散射状态进行反射,从而可以进行视野宽的显示。另一方面,由于基底层不设置在显示用点间的区域,即基底层不设置在设置遮光层的区域,所以,设置遮光层的部分的厚度就减少了基底层的厚度部分。这样,就可以防止遮光层的突出,从而可以抑制在基板的表面形成凹凸。即,可以投稿基板的表面的平坦性。(2)在上述结构的电光装置用基板中,上述基底层的平面形状最好与上述显示用点的平面形状大致相同。这样,在进行反射型显示时,就可以以充分的宽度从基底层向着色层供给适度的散射光,从而可以进行视野角宽的反射型显示。(3)另外,上述结构的电光装置用基板最好在上述显示用延以外的区域具有遮光层。这样,由于在不设置基底层的区域设置了遮光层,所以,可以投稿基板全体的平坦性。(4)另外,在上述结构的电光装置用基板中,不设置上述基底层的区域最好与设置上述遮光层的区域基本上相同。这样,由于设置遮光层而引起的的基板的厚度的增加部分可以通过省略基底层而相抵消,所以,可以投稿基板的表面的平坦性。(5)其次,本专利技术的电光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所述的结构的电光装置用基板、与该电光装置用基板相对而设置的其他基板和设置在上述电光装置用基板与上述其他基板之间的电光物质层。按照工序结构的电光装置,由于在显示用点以外的区域不设置基底层,所以,可以使基板的厚度总体上是平坦的,因此,可以实现更薄的液晶装置。(6)其次,本专利技术的电子机器的特征在于具有上述结构的电光装置。由于上述结构的液晶装置可以形成得很薄,所以,可以将使用该液晶装置的电子机器也形成得很薄。(7)其次,本专利技术的电光装置用基板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在形成了多个显示用点的基材上形成基底层的工序、在上述基底层上形成反射层的工序和在上述反射层上形成着色层的工序,在形成上述着色层的工序中,在与上述显示用点对应的区域形成上述着色层,在上述多个显示用点间的区域不形成着色层。由于在显示用点间的区域不设置基底层,即在设置遮光层的区域不设置基底层,所以,设置遮光层的部分的厚度就减少了基底层的厚度部分。这样,就可以防止遮光层的突出,因此,可以抑制在基板的表面形成凹凸。即,可以提高基板的表面的平坦性。(8)在上述结构的电光装置用基板的制造方法中,最好进而具有与设置上述基底层的区域以外的区域对应地在上述反射层上形成遮光层的工序。按照该制造方法,不设置基底层的区域形成遮光层,所以,可以提高基本全体的平坦性。(9)其次,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电光装置用基板的特征在于具有形成多个显示用点的基材、设置在上述基材上的并且具有不规则地排列的突起部或凹谷部以使在相互相邻的上述显示用点间的区域具有凹部或开口部的基底层、设置在该基底层上的反射层和用以将上述凹部或上述开口部覆盖而设置的遮光层。在基材上均匀地设置基底层的这种结构的先有的电光装置用基板中,由于例如遮光的厚度增高,即使在其上集层覆盖层等在表面上也会产生凹凸,从而单元间隙的偏差将增大等。与此相反,按照上述结构的电光装置用基板,将基底层设置为在相互相邻的显示用点间的边界区域具有凹部或开口部,同时将遮光层设置为将该凹部或开口部埋没,所以,可以例如降低遮光层的高度,从而可以确保各显示用点与这些显示用点间的边界区域间的表面的平坦性。(10)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电光装置用基板中,上述开口部的底部具有除去上述降低层的区域。按照该结构,可以降低除去了降低残的部分例如遮光层的高度从而可以减小单元间隙的偏差等。(11)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电光装置用基板中,上述凹部的底部的基底层最好形成为比其他区域的上述基底层薄。如上所述,在开口部的底部如果将降低层完全除去,有时反而损害显示用点和与其相邻的显示用点间区域的平坦性。这时,最好是形成凹部而不是形成开口部,并在该凹部的底部以所希望的厚度形成基底层,这样,就可以确保表面的平坦性,减小单元间隙的偏差,摩擦处理也很容易。(12)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电光装置用基板中,上述凹部的底部的基底层最好由设置在上述基板上的第1绝缘层形成,上述其他区域的基底层由上述第1绝缘层和与上述第1绝缘层上的上述其他的区域重叠地设置的第1绝缘层形成。按照该结构,可以不在第1绝缘层的形成中形成凹部而在形成第2绝缘层时形成凹部,所以,可以使形成第1绝缘层的制造工序简单。(13)这里,上述第1绝缘层和第2绝缘层具有树脂材料。这样,基底层中使用的树脂材料就使光发生散射,所以,可以使显示明亮。(14)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电光装置用基板中,上述反射层可以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泷泽圭二小田切赖广中野智之金子英树松尾睦大竹俊裕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