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道岔转换系统注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6514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注油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铁路道岔转换系统注油装置,包括箱体、信号分机、动力及监测模块以及输出控制模块;所述动力及监测模块包括油箱盖板、油路板、电机、减速器、油泵、溢流阀以及过滤装置;所述电机、油泵、过滤装置分别固定在所述油路板上,泵上的油液流经所述过滤装置后到达末端出油孔,出油孔与所述输出控制模块中的进油管路连通;所述输出控制模块包括阀座、电磁管、线圈、电磁铁芯、弹簧及输出接头。本装置可以通过实际需求选择所述输出控制模块的安装数量,以此实现道岔滑床板、外锁、转辙机动作杆、表示杆各个部位的分别注油,每一注油点的注油量、注油时长、注油频次均可调节,方便现场随时调整。

Oiling device of railway switch convers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铁路道岔转换系统注油装置
本技术涉及注油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铁路道岔转换系统注油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铁路日常维护工作中,包括诸多人工注油工作。例如为了减轻道岔外锁闭锁钩与锁闭板以及销轴在道岔扳动过程中造成的磨损,需要对钩头以及销轴部位定期进行注油或刷油;同时,为了减轻尖轨与滑床板之间的磨损,需要对滑床板部位进行涂油;对于部分转辙机,为了提高动作杆与表示杆伸出部位的密封性,也需要在毛毡部位定期注油,由此造成人工注油工作量较大。且以上注油工作往往频次不同,同属外锁的钩头需经常涂油而销轴部位无需频繁注油,造成工作难以统一安排且记录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铁路道岔转换系统注油装置。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铁路道岔转换系统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信号分机、动力及监测模块以及输出控制模块;所述动力及监测模块包括油箱盖板、油路板、电机、减速器、油泵溢流阀以及过滤装置;所述油箱盖板固定在所述箱体内部,箱体内装润滑油;所述油路板固定在所述油箱盖板上,所述油路板内有若干条油路,分别连通所述油泵、所述溢流阀、所述过滤装置;所述电机和过滤装置分别固定在所述油路板上,减速器与所述电机输出端连接,所述油泵与所述减速器连接,泵出的油液经由所述油路板内部油路分流,流经所述过滤装置后到达油路板上的出油孔,所述出油孔与所述输出控制模块中的进油管路连通;所述输出控制模块包括阀座、电磁管、线圈、电磁铁芯、弹簧及输出接头;所述电磁管、所述调节旋钮及所述输出接头分别安装在所述阀座上,所述线圈套在所述电磁管上,所述电磁铁芯以及弹簧分别安装在所述电磁管内,所述电磁铁芯的底部设有密封头,所述阀座内设有油腔,油腔的一侧连接有进油管路,所述油腔的底部向上凸起并设有出油管路,所述出油管路的侧部与所述输出接头连接。优选地,所述油箱盖板上固定有加热装置。优选地,所述油路板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液位传感器、液位杆以及压力传感器。优选地,所述出油管路的末端设有封堵。优选地,所述出油管路的侧部设有支管路,所述输出接头与所述支管路连通。优选地,与所述支管路对应的一侧设有调节旋钮,调节旋钮的端部插入到所述支管路内,用于调节支管路的流量。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通过实际需求选择所述输出控制模块的安装数量,以此实现铁路道岔滑床板、外锁的钩头与销轴、转辙机动作杆、表示杆各个部位的分别注油,每一注油点的注油量、注油时长、注油频次均可调节,方便现场随时调整。动力及监测模块上集成有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及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所述压力传感器反馈的压力值可有效检测注油装置的工作状态,当设备出现故障或油路发生泄漏时及时告警,以便维护人员及时作出应对措施。所述液位传感器及所述温度传感器则可以实时监测油箱内油液的液位及温度变化,提醒操作人员及时补充油液或是在低温环境时打开或关闭所述加热装置。同时,油路采用板式结构,连接部位少,避免泄漏;装置集成度高,整体体积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总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动力及监测模块结构示意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动力及监测模块结构示意正视图;图4为本技术输出控制模块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如图1所示,一种铁路道岔转换系统注油装置,包括箱体(图1中为箱座1)、信号分机2、动力及监测模块3、输出控制模块4以及加油孔5。所述动力及监测模块3整体固定在所述箱座1安装凸台上,所述凸台以下空间装有润滑油。所述信号分机2及所述加油孔5固定在所述油箱盖板301上。如图2、图3所示,所述动力及监测模块3包括油箱盖板301、油路板302、电机303、减速器304、油泵305、过滤装置306、温度传感器307、加热装置308、溢流阀309、液位传感器310、液位杆311、压力传感器312。对于所述动力及监测模块3中结构,所述油路板302及加热装置308固定在所述油箱盖板301上,所述油路板302有若干出油孔,可通过实际需求安装多个所述输出控制模块4。所述油路板302上安装有所述电机303、减速器304、油泵305、过滤装置306、温度传感器307、溢流阀309、液位传感器310、液位杆311、压力传感器312。工作时,所述电机303经由所述减速器304变速后,通过联轴节带动所述油泵305工作。泵出的油液经由所述油路板302内部油路分流,流经所述过滤装置306后到达出油孔,通过所述溢流阀309回油箱,同时可通过所述压力传感器312检测油路内部压力。同时,所述温度传感器307可检测油箱内油液温度。所述液位杆311可随着油箱内液位的变化而变化,所述液位传感器310通过检测所述液位杆311的变化输出相应信号。如图4所示,所述输出控制模块4包括阀座401、电磁管402、线圈403、电磁铁芯404、弹簧405、调节旋钮406及输出接头407。对于所述输出控制模块4中结构,所述阀座401可安装在所述动力及监测模块3中所述油路板302上,所述电磁管402、所述调节旋钮406及所述输出接头407安装在所述阀座401上。所述电磁管402内装有所述电磁铁芯404及所述弹簧405,所述线圈403与所述电磁管402连接安装。所述电磁铁芯的底部设有密封头408,所述阀座内设有油腔409,油腔的一侧连接有进油管路410,所述油腔的底部向上凸起并设有出油管路411,所述出油管路的侧部与所述输出接头连接;所述出油管路的末端设有封堵412;所述出油管路的侧部设有支管路413,所述输出接头与所述支管路连通。与所述支管路对应的一侧设有所述调节旋钮,调节旋钮的端部插入到所述支管路内,用于调节支管路的流量。通过所述线圈403的得电与失电,可控制所述阀座401内部油路的通与止。通过调节所述调节旋钮406,可控制输出的流量大小。各个所述输出控制模块4彼此间相互独立,可满足铁路各个注油点定时定量进行注油工作。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铁路道岔转换系统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信号分机、动力及监测模块以及输出控制模块;所述动力及监测模块包括油箱盖板、油路板、电机、减速器、油泵、溢流阀以及过滤装置;所述油箱盖板固定在所述箱体内部,箱体内装润滑油;所述油路板固定在所述油箱盖板上,所述油路板内有若干条油路,分别连通所述油泵、所述溢流阀以及所述过滤装置;所述电机和过滤装置分别固定在所述油路板上,所述减速器与所述电机输出端连接,所述油泵与所述减速器连接,泵出的油液经由所述油路板内部油路分流,流经所述过滤装置后到达油路板上的出油孔,所述出油孔与所述输出控制模块中的进油管路连通;所述输出控制模块包括阀座、电磁管、线圈、电磁铁芯、弹簧、调节旋钮及输出接头;所述电磁管、所述调节旋钮及所述输出接头分别安装在所述阀座上,所述线圈套在所述电磁管上,所述电磁铁芯以及弹簧分别安装在所述电磁管内,所述电磁铁芯的底部设有密封头,所述阀座内设有油腔,油腔的一侧连接有进油管路,所述油腔的底部向上凸起并设有出油管路,所述出油管路的侧部与所述输出接头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路道岔转换系统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信号分机、动力及监测模块以及输出控制模块;所述动力及监测模块包括油箱盖板、油路板、电机、减速器、油泵、溢流阀以及过滤装置;所述油箱盖板固定在所述箱体内部,箱体内装润滑油;所述油路板固定在所述油箱盖板上,所述油路板内有若干条油路,分别连通所述油泵、所述溢流阀以及所述过滤装置;所述电机和过滤装置分别固定在所述油路板上,所述减速器与所述电机输出端连接,所述油泵与所述减速器连接,泵出的油液经由所述油路板内部油路分流,流经所述过滤装置后到达油路板上的出油孔,所述出油孔与所述输出控制模块中的进油管路连通;所述输出控制模块包括阀座、电磁管、线圈、电磁铁芯、弹簧、调节旋钮及输出接头;所述电磁管、所述调节旋钮及所述输出接头分别安装在所述阀座上,所述线圈套在所述电磁管上,所述电磁铁芯以及弹簧分别安装在所述电磁管内,所述电磁铁芯的底部设有密封头,所述阀座内设有油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亮李培明艾兴祥居荫忠王中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国铁路阳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