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衬套、悬置件以及电动车辆
本技术涉及电动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衬套、悬置件以及电动车辆。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近年来,电动车辆得到了迅猛发展,电动车辆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其中的重要竞争指标之一就是整车续航里程,而整车轻量化正是降低整车能耗,增加续航里程的主要措施之一。进而,为了降低整车重量,对底盘悬架系统中的副车架进行了结构改进。基于此,现有的悬置件与改进后的副车架的匹配性较差,与改进后的副车架之间的装配困难,且装配后难以满足底盘悬架系统的性能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衬套,所述衬套的装配更加方便,可以避免与衬套连接的部件与周围部件干涉。本技术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衬套的悬置件。本技术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副车架的电动车辆。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衬套包括:上衬套、下衬套,所述上衬套与所述下衬套可分离地相对贴合设置以形成衬套本体,所述衬套本体包括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容纳空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衬套,其特征在于,包括:/n上衬套(31);/n下衬套(32);/n所述上衬套(31)与所述下衬套(32)可分离地相对贴合设置以形成衬套本体,所述衬套本体包括第一容纳空间(a),所述第一容纳空间(a)自所述上衬套(31)和所述下衬套(32)的内部贴合处向外延伸并贯通所述衬套本体一侧的外侧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衬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衬套(31);
下衬套(32);
所述上衬套(31)与所述下衬套(32)可分离地相对贴合设置以形成衬套本体,所述衬套本体包括第一容纳空间(a),所述第一容纳空间(a)自所述上衬套(31)和所述下衬套(32)的内部贴合处向外延伸并贯通所述衬套本体一侧的外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衬套(31)的贴合面自内部形成有向侧壁延伸并贯通下侧壁的上容纳空间(a1),所述下衬套(32)的贴合面自内部形成有向侧壁延伸并贯通上侧壁的下容纳空间(a2),所述上容纳空间(a1)与所述下容纳空间(a2)限定出所述第一容纳空间(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本体还包括第二容纳空间(b),所述第二容纳空间(b)沿所述衬套本体的轴向延伸并贯通所述衬套本体。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衬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衬套(31)和所述下衬套(32)均包括:外管、内芯和主簧,所述主簧设置在所述外管和所述内芯之间;
所述上衬套(31)和所述下衬套(32)贴合面处的内芯、主簧和外管共同限定出第一容纳空间(a),
所述上衬套(31)和所述下衬套(32)的内芯共同限定出第二容纳空间(b)。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衬套,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a)贯穿所述上衬套(31)和所述下衬套(32)的内芯处,形成有第一避让孔(c);
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a)贯穿所述上衬套(31)和所述下衬套(32)的外管处,形成有第二避让孔(d)。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衬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衬套(31)和所述下衬套(32)的贴合面处的内芯侧壁均具有缺口,共同限定出第一避让孔(c);
所述上衬套(31)和所述下衬套(32)贴合面处的外管侧壁均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增满,李波,张浩,王松,陈奇,李雨,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