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挂式轨道交通梁墩架设装备,包含前支腿、机臂、前起重小车、后起重小车、中支腿和后支腿,所述机臂的前端下方设有前支腿、后端下方设有后支腿、中部下方设有中支腿,所述前起重小车和后起重小车可移动的设置在机臂的上表面;由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高效实现钢墩及钢梁架设,不受道路限制。
Erection equipment of beam and pier for suspended rail trans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悬挂式轨道交通梁墩架设装备
本技术涉及悬挂式轨道交通系统的
,尤其涉及一种悬挂式轨道交通梁墩架设装备。
技术介绍
悬挂式轨道交通系统(也称“空轨”),通过车辆上部的走行部置于开口箱型的轨道梁内,车辆悬吊在轨道梁下方实现安全、平稳行驶。悬挂式轨道交通具有爬坡能力强、工期短、造价低、不占用城市路面空间、无污染和安全舒适等优点,近年来在国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悬挂式轨道交通系统可以作为中运量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景区的轨道交通系统,而其本身也可称为新颖的交通景观。国内许多城市纷纷提出建设此交通系统的交通规划。目前,传统的空轨梁及其钢墩架设采用吊车吊装作业,具有以下缺点:(1)安装对位繁琐,作业效率较低;(2)吊车吊装作业影响桥下交通;(3)一些偏僻的景观地区通常位于悬崖峭壁或山河湖泊处,受环境限制无便道用于吊车作业施工。为此,本技术的设计者有鉴于上述缺陷,通过潜心研究和设计,综合长期多年从事相关产业的经验和成果,研究设计出一种悬挂式轨道交通梁墩架设装备,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悬挂式轨道交通梁墩架设装备,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能高效实现钢墩及钢梁架设,不受道路限制。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悬挂式轨道交通梁墩架设装备,包含前支腿、机臂、前起重小车、后起重小车、中支腿和后支腿,所述机臂的前端下方设有前支腿、后端下方设有后支腿、中部下方设有中支腿,所述前起重小车和后起重小车可移动的设置在机臂的上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腿由前挂轮机构、前托轮机构、前横移油缸、前上横梁、前升降框架和前抱箍装置组成,所述前上横梁位于前支腿的顶部,所述前上横梁和机臂之间设置有前托轮机构和前挂轮机构,前挂轮机构驱动实现前支腿相对机臂的纵移,前托轮机构驱动实现机臂相对前支腿的纵移,前上横梁上设有驱动前支腿相对机臂进行横移的前横移油缸;所述前升降框架包含前升降外柱体、前升降油缸和前升降内柱体,所述前升降内柱体可伸缩的设置于前升降外柱体内,且所述前升降外柱体和前升降内柱体之间设置前升降油缸实现前支腿的伸长与缩短以适应不同工况,所述前升降内柱体的下部与前抱箍装置连接。其中:所述机臂的两端下方分别容置供前挂轮机构移动的轨道,所述前托轮机构的下端连接至前上横梁的上表面,所述前挂轮机构和前托轮机构上分别设有驱动装置。其中:所述中支腿由中托轮机构、中挂轮机构、中横移油缸、中升降油缸、中升降外柱体、中升降内柱体和中锚固装置组成,所述中升降外柱体位于中支腿的上部,且所述中升降外柱体和机臂之间设置有中托轮机构和中挂轮机构,实现相对机臂的纵移,所述中升降外柱体的上表面设有中横移油缸来驱动中支腿相对机臂进行横移;所述中升降内柱体可伸缩的设置于中升降外柱体内,且所述中升降外柱体和中升降内柱体之间设置中升降油缸从而实现中支腿的伸长与缩短,中升降内柱体下部设置有两套中锚固装置。其中:所述后支腿由后升降外柱体、后升降油缸、后升降内柱体和后锚固装置组成,所述后升降外柱体的顶部与机臂连接,所述后升降油缸位于后升降外柱体和后升降内柱体内部,实现后支腿的伸长与缩短;后升降内柱体下部与后锚固装置铰接。其中:还包含悬挂式运送车,悬挂于钢梁下部,其由转向架系统、外框结构、钢墩前移动架、钢墩后移动架和驮梁台车组成,所述转向架系统位于钢梁内部以在钢梁内部走行;外框结构悬挂于钢梁下部,其上部与转向架系统连接来随转向架系统运动;驮梁台车位于外框结构内,钢墩前移动架和钢墩后移动架悬挂于外框结构下部。通过上述结构可知,本技术的悬挂式轨道交通梁墩架设装备具有如下效果:1、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高效、不受道路限制的进行施工;2、安装对位更为简单,且作业效率大大提高,施工时间有效减少;3、不会影响桥下交通,避免受环境限制;4、采用悬挂式运送车梁上运钢墩及钢梁,并采用步履式吊装机完成钢墩及钢梁架设,适用广泛,有效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的详细内容可通过后述的说明及所附图而得到。附图说明图1显示了本技术的悬挂式轨道交通梁墩架设装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了本技术前支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显示了本技术中支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显示了本技术后支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显示了本技术悬挂式运送车的示意图。图6显示了本技术悬挂式运送车的侧视图。图7A至图7H显示了本技术的钢墩架设施工工法示意图。图8A至图8D显示了本技术的钢梁架设施工工法示意图。图9A至图9D显示了本技术的步履式吊装机过孔施工工法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显示了本技术的悬挂式轨道交通梁墩架设装备。所述悬挂式轨道交通梁墩架设装备主要可包含前支腿1、机臂2、前起重小车3、后起重小车4、中支腿5、后支腿6和悬挂式运送车,所述机臂2的前端下方设有前支腿1、后端下方设有后支腿6、中部下方设有中支腿5,所述前起重小车3和后起重小车4可移动的设置在机臂2的上表面。如图2所示,所述前支腿1由前挂轮机构7、前托轮机构8、前横移油缸9、前上横梁10、前升降框架和前抱箍装置14组成,所述前上横梁10位于前支腿1的顶部,所述前上横梁10和机臂2之间设置有前挂轮机构7和前托轮机构8,所述机臂2的两端下方分别容置供前挂轮机构7移动的轨道,所述前托轮机构8的下端连接至前上横梁10的上表面,所述前挂轮机构7和前托轮机构8上分别设有驱动装置,可通过前挂轮机构7驱动实现前支腿1相对机臂2的纵移,可通过前托轮机构8驱动实现机臂2相对前支腿1的纵移,所述前托轮机构8的下端和前上横梁10之间设有前滑动件,所述前上横梁的上表面设有供前滑动件横向滑动的前滑动轨道,且前滑动件的上端连接至前托轮机构8,下端与前滑动轨道相互卡接或扣接,且前上横梁上分别设有驱动前滑动件横向移动的前横移油缸9,通过前横移油缸9可驱动前支腿1相对机臂2进行横移;所述前升降框架包含前升降外柱体11、前升降油缸12和前升降内柱体13,所述前升降外柱体11的上端连接至前上横梁10,所述前升降内柱体13可伸缩的设置于前升降外柱体11内,且所述前升降外柱体11和前升降内柱体13之间设置前升降油缸12,从而可通过前升降油缸12的伸缩实现前支腿1的伸长与缩短,以适应不同工况,所述前升降外柱体11上设有多个前定位孔,所述前升降内柱体13上对应设有前升降销孔,从而通过前定位销进行前升降外柱体11和前升降内柱体13的定位;所述前升降内柱体13的下部与前抱箍装置14连接,架梁钢及钢墩施工时,前抱箍装置14抱箍于钢墩基座上。如图3所示,所述中支腿5由中挂轮机构15、中托轮机构16、中横移油缸17、中升降油缸18、中升降外柱体19、中升降内柱体20和中锚固装置21组成,所述中升降外柱体19位于中支腿5的上部,且所述中升降外柱体19和机臂2之间设置有中挂轮机构15和中托轮机构16,其结构与前支腿中类似,所述中挂轮机构15容置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悬挂式轨道交通梁墩架设装备,包含前支腿、机臂、前起重小车、后起重小车、中支腿和后支腿,所述机臂的前端下方设有前支腿、后端下方设有后支腿、中部下方设有中支腿,所述前起重小车和后起重小车可移动的设置在机臂的上表面,其特征在于:/n所述前支腿由前挂轮机构、前托轮机构、前横移油缸、前上横梁、前升降框架和前抱箍装置组成,所述前上横梁位于前支腿的顶部,所述前上横梁和机臂之间设置有前托轮机构和前挂轮机构,前挂轮机构驱动实现前支腿相对机臂的纵移,前托轮机构驱动实现机臂相对前支腿的纵移,前上横梁上设有驱动前支腿相对机臂进行横移的前横移油缸;所述前升降框架包含前升降外柱体、前升降油缸和前升降内柱体,所述前升降内柱体可伸缩的设置于前升降外柱体内,且所述前升降外柱体和前升降内柱体之间设置前升降油缸实现前支腿的伸长与缩短以适应不同工况,所述前升降内柱体的下部与前抱箍装置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挂式轨道交通梁墩架设装备,包含前支腿、机臂、前起重小车、后起重小车、中支腿和后支腿,所述机臂的前端下方设有前支腿、后端下方设有后支腿、中部下方设有中支腿,所述前起重小车和后起重小车可移动的设置在机臂的上表面,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支腿由前挂轮机构、前托轮机构、前横移油缸、前上横梁、前升降框架和前抱箍装置组成,所述前上横梁位于前支腿的顶部,所述前上横梁和机臂之间设置有前托轮机构和前挂轮机构,前挂轮机构驱动实现前支腿相对机臂的纵移,前托轮机构驱动实现机臂相对前支腿的纵移,前上横梁上设有驱动前支腿相对机臂进行横移的前横移油缸;所述前升降框架包含前升降外柱体、前升降油缸和前升降内柱体,所述前升降内柱体可伸缩的设置于前升降外柱体内,且所述前升降外柱体和前升降内柱体之间设置前升降油缸实现前支腿的伸长与缩短以适应不同工况,所述前升降内柱体的下部与前抱箍装置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式轨道交通梁墩架设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臂的两端下方分别容置供前挂轮机构移动的轨道,所述前托轮机构的下端连接至前上横梁的上表面,所述前挂轮机构和前托轮机构上分别设有驱动装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式轨道交通梁墩架设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支腿由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珍西,陈浩,胡旭东,李伟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工程机械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