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跨连续梁合龙段劲性骨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0171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5: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跨连续梁合龙段劲性骨架,涉及桥梁施工的技术领域,包括合龙段和两段分别位于合龙段相对两端的桥体节段,所述合龙段中设有两个分居拱轴线上下两侧且相互平行的第一杆件,两个所述第一杆件通过一对固定交叉设置的斜撑杆连接,两段所述桥体节段中分别预埋有与所述第一杆件两端连接的第二杆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都更好从而提升合龙段防开裂性能的技术效果。

A kind of rigid skeleton for closure section of multi span continuous bea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跨连续梁合龙段劲性骨架
本技术涉及桥梁施工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多跨连续梁合龙段劲性骨架。
技术介绍
钢筋混凝土构件(拱肋)在施工过程中,自身不能承担自身的重量,需要借助其他构件来承担。劲性骨架就是在钢筋混凝土截面中加入钢管、工字钢或其他钢材,以加固构筑物以提高受力性能,达到可以满足施工条件的方法。如桥梁合拢段一般采取劲性骨架加固,部分薄壁墩柱也有增设。专利公告号为CN205025086U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劲性骨架混凝土梁施工的悬吊模板,劲性骨架混凝土梁包括劲性骨架,圆钢悬吊杆设于劲性骨架上,悬吊横梁悬吊在圆钢悬吊杆上,悬吊横梁上设有工字钢纵梁,工字钢纵梁上设有底模方木,底模方木上设有底模模板,底模模板位于劲性骨架下方;侧模方木和侧模模板均垂直设于底模方木上,侧模方木与侧模模板紧贴且均设于劲性骨架侧面。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劲性骨架混凝土梁施工的悬吊模板通过设置悬吊装置以方便现场浇筑混凝土施工作业,但是在应用在长联大跨度桥梁合龙时,这种劲性骨架与现有技术中的大多数合龙段劲性骨架都存在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不够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都更好从而提升合龙段防开裂性能的多跨连续梁合龙段劲性骨架。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多跨连续梁合龙段劲性骨架,包括合龙段和两段分别位于合龙段相对两端的桥体节段,所述合龙段中设有两个分居拱轴线上下两侧且相互平行的第一杆件,两个所述第一杆件通过一对固定交叉设置的斜撑杆连接,两段所述桥体节段中分别预埋有与所述第一杆件两端连接的第二杆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合龙段通过两个分居拱轴线上下两侧的第一杆件与预埋在桥体节段中的第二杆件连接,则合龙段内的应力可以通过第一杆件向桥体节段中的第二杆件传递,进而消除合龙段处的应力集中及除残次应力,从而提高劲性骨架的强度。同时两个第一杆件通过一对固定交叉的斜撑杆进行连接,使两个第一杆件连接成整体且被牢固支撑,进一步提高劲性骨架的强度、刚度和结构稳定性,从而提高合龙段处的防开裂性能,提高多跨连续梁合龙段处的合龙质量。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杆件包括两根平行间隔设置且凹槽相对的第一槽钢,所述第二杆件包括两根平行间隔设置且凹槽相对的第二槽钢,两根所述第一槽钢与两根所述第二槽钢分别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一槽钢和第二槽钢在连接处的侧面上共同固定有第一加固钢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根平行间隔设置且凹槽相对的第一槽钢在合龙段内形成承力筋,增大合龙段的可承力强度。两根第一槽钢和两根第二槽钢一一对应的连接,并在侧面共同固定有第一加固钢板,则第一槽钢和第二槽钢通过第一加固钢板牢固连接成整体结构,第一槽钢和第二槽钢连接更加牢固,合龙段内的应力通过第一槽钢向第二槽钢过渡更加顺利,从而提高合龙段与桥体节段之间的连接强度与牢固程度。进一步设置为:两根所述第一槽钢与两根所述第二槽钢连接处的顶面和底面上均固定有第二加固钢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加固钢板在第一加固钢板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第一槽钢与第二槽钢的连接强度,从而使合龙段与桥体节段之间连接更加牢固。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杆件中的两根第一槽钢的顶面和底面均固定有同时与两根第一槽钢连接的第三加固钢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杆件中两根第一槽钢的顶面和底面均通过第三加固钢板进行固定连接,则两根第一槽钢除了在两端处由第一加固钢板和第二加固钢板进行加固以外,两根第一槽钢的中间部分还通过第三加固钢板进行固定,两根第一槽钢的连接更加牢固稳定,整体结构强度更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斜撑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第一槽钢相异一端上的第一加固钢板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斜撑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第一槽钢相异一端上的第一加固钢板固定连接,则斜撑杆、第一槽钢和第二槽钢均在第一加固钢板处进行连接,第一加固钢板可以更加迅速地进行应力传导,斜撑杆、第一槽钢和第二槽钢上不易产生应力集中。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杆件中的两根第二槽钢远离所述第一槽钢的一端共同固定有端部钢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根第二槽钢远离第一槽钢的一端共同固定端部钢板,端部钢板可以使第二槽钢更加牢固地埋设在桥体节段中,从而可以承受更大的应力,合龙段与桥体节段的连接强度。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端部钢板背向所述第二槽钢的侧面上周向固定有若干锚固钢筋,所述锚固钢筋沿拱轴线埋设于所述桥体节段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在端部钢板背向第二槽钢侧面上的若干锚固钢筋进一步将第二槽钢和端部钢板上的应力向桥体节段中传导,最终由若干桥墩承受应力,减轻合龙段与桥体节段所承受应力大小,提高桥梁整体强度和质量。进一步设置为:固定交叉设置的两根所述斜撑杆在交叉处的一侧面上固定有第四加固钢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四加固钢板在两根斜撑杆的交叉处对两根斜撑杆进行加固,使两根斜撑杆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从而加强劲性骨架的可承压强度,减少合龙段开裂的情况发生。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合龙段通过两个分居拱轴线上下两侧的第一杆件与预埋在桥体节段中的第二杆件连接,使合龙段内的应力可以通过第一杆件向桥体节段中的第二杆件传递,进而消除合龙段处的应力集中及除残次应力,从而提高劲性骨架的强度;(2)两个第一杆件通过一对固定交叉的斜撑杆进行连接,使两个第一杆件连接成整体且被牢固支撑,进一步提高劲性骨架的强度、刚度和结构稳定性,从而提高合龙段处的防开裂性能;(3)在第一槽钢与第二槽钢的连接处固定第一加固钢板和第二加固钢板,第一加固钢板和第二加固钢板加强第一槽钢与第一槽钢的连接强度,使合龙段内的应力向桥体节段中的传递更加顺利;斜撑杆、第一槽钢和第二槽钢均在第一加固钢板处进行连接,第一加固钢板可以更加迅速地进行应力传导,斜撑杆、第一槽钢和第二槽钢上不易产生应力集中,进一步提高合龙段处的防开裂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正视图;图2是沿图1中A-A向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图。附图标记:1、合龙段;2、桥体节段;3、拱轴线;4、第一杆件;5、斜撑杆;6、第二杆件;7、第一槽钢;8、第二槽钢;9、第一加固钢板;10、第二加固钢板;11、第三加固钢板;12、端部钢板;13、锚固钢筋;14、第四加固钢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多跨连续梁合龙段劲性骨架,包括合龙段1和两段分别位于合龙段1相对两端的桥体节段2,两段桥体节段2为分别浇筑在相邻两个桥墩上的桥梁主体,合龙段1将相邻两个桥墩上的桥梁主体进行连接,形成多跨连续桥梁。合龙段1的横截面中埋设有六组上下相对的共计12个第一杆件4,六组上下相对的第一杆件4在合龙段1中沿垂直于拱轴线3方向均匀分布。每组第一杆件4分居拱轴线3上下两侧且沿拱轴线3方向延伸,两个第一杆件4通过一对固定交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跨连续梁合龙段劲性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合龙段(1)和两段分别位于合龙段(1)相对两端的桥体节段(2),所述合龙段(1)中设有两个分居拱轴线(3)上下两侧且相互平行的第一杆件(4),两个所述第一杆件(4)通过一对固定交叉设置的斜撑杆(5)连接,两段所述桥体节段(2)中分别预埋有与所述第一杆件(4)两端连接的第二杆件(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跨连续梁合龙段劲性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合龙段(1)和两段分别位于合龙段(1)相对两端的桥体节段(2),所述合龙段(1)中设有两个分居拱轴线(3)上下两侧且相互平行的第一杆件(4),两个所述第一杆件(4)通过一对固定交叉设置的斜撑杆(5)连接,两段所述桥体节段(2)中分别预埋有与所述第一杆件(4)两端连接的第二杆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跨连续梁合龙段劲性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件(4)包括两根平行间隔设置且凹槽相对的第一槽钢(7),所述第二杆件(6)包括两根平行间隔设置且凹槽相对的第二槽钢(8),两根所述第一槽钢(7)与两根所述第二槽钢(8)分别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一槽钢(7)和第二槽钢(8)在连接处的侧面上共同固定有第一加固钢板(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跨连续梁合龙段劲性骨架,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第一槽钢(7)与两根所述第二槽钢(8)连接处的顶面和底面上均固定有第二加固钢板(10)。


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长友李贻新齐进广郭朝张智军黄永华柳帆高永河何虎徐昌张波胡昌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七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