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叉车电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03829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2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叉车电源装置,包括用于设在叉车座椅下部的前蓄电池以及用于设在配重处的后蓄电池,前蓄电池上连接有第一插接件,后蓄电池上连接有与第一插接件配合的第二插接件,前蓄电池的正极连接于第一插接件的负极,后蓄电池的正极连接于第二插接件的正极,后蓄电池的负极连接于第二插接件的负极,还包括用于与叉车电路连接的第三插接件,第三插接件的正极连接于第一插接件的正极,第三插接件的负极连接于前蓄电池的负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串联的方式设置两个体型较小的蓄电池,增大输出电压的以减少能耗的同时,方便的将蓄电池从叉车上取下进行维护或充电,简单高效。

A forklift power suppl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叉车电源装置
本技术涉及叉车电源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叉车电源装置。
技术介绍
叉车是工业搬运车辆,是指对成件托盘货物进行装卸、堆垛和短距离运输作业的各种轮式搬运车辆。常用于仓储大型物件的运输,通常使用燃油机或者电池驱动。现有技术中,大吨位5-10t蓄电池叉车采用80V系统,由于蓄电池的重量较重,因此,将蓄电池从叉车上取下进行充电或维护的过程非常不便,且由于80V车系统的电压比较低,输出电流大,导致耗能较高,因此,为了满足工况,往往选配大容量蓄电池,单组重量较重,维护不变。因此,如何解决大吨位蓄电池叉车的蓄电池维护不变且能耗高的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且耗能低的叉车电源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叉车电源装置,包括用于沉在叉车机盖下方的前蓄电池以及用于放置在配重上方的后蓄电池,所述前蓄电池上连接有第一插接件,所述后蓄电池上连接有与所述第一插接件配合的第二插接件,所述前蓄电池的正极连接于所述第一插接件的负极,所述后蓄电池的正极连接于所述第二插接件的正极,所述后蓄电池的负极连接于所述第二插接件的负极,还包括用于与叉车电路连接的第三插接件,所述第三插接件的正极连接于所述第一插接件的正极,所述第三插接件的负极连接于所述前蓄电池的负极。优选的,所述第二插接件固定安装于所述后蓄电池上方的护顶架立板上。优选的,所述第一插接件上设有便于插接的第一拉手。<br>优选的,所述后蓄电池上方的护顶架立板上在所述第二插接件与所述第一插接件插接处设有便于所述第一插接件插入或退出的U型槽。优选的,所述第三插接件上设有便于将所述第三插接件与叉车插接的第二拉手。优选的,所述前蓄电池与所述后蓄电池的输出电压均为48伏。本技术所提供的叉车电源装置,包括两个相互独立的前蓄电池与后蓄电池,前蓄电池连接有第一插接件与第三插接件,后蓄电池连接有第二插接件,前蓄电池沉于叉车机盖下方,车架底部,使得整车重心偏下,有利整车稳定性。后蓄电池放置于配重上方,起到部分配重作用,同时降低整车重量。使用时,分别将前蓄电池与后蓄电池安装就位,并通过插接第一插接件与第二插接件即可实现前蓄电池与后蓄电池的串联,然后将第三插接件与叉车电路插接连通,即可使串联后的前蓄电池与后蓄电池为叉车提供电源,安装与接线均非常便捷,且接线整齐不凌乱。在需要对前后蓄电池组进行充电时,可将第三插接件从叉车上拔下,再将该插头与充电机连接即可进行充电;当需要对前后蓄电池进行起吊维护时,可将第三接插件拔掉的同时,再将第一插接件从第二插接件上拔出,便可将前后蓄电池组完全分离,从而分别单独将前蓄电池与后蓄电池的从叉车上取下。相比于现有技术中设置一个体型较大的蓄电池,本技术通过串联的方式设置两个体型较小的蓄电池,增大输出电压以减少能耗的同时,可方便的将两组蓄电池从叉车上取下进行维护或充电,且充电时可将前蓄电池与后蓄电池串联起来,采用一个充电机即可进行充电,简单高效。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叉车电源装置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叉车电源装置具体实施例的线路断开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提供叉车电源装置具体实施例的线路插接的示意图。其中,1-前蓄电池、2-后蓄电池、3-第一插接件、4-第二插接件、5-第三插接件、6-第一拉手、7-第二拉手、8-第四插接件、9-叉车电路、10-钣金支架、11-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且耗能低的叉车电源装置。请参考图1至图2,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叉车电源装置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叉车电源装置具体实施例的线路断开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提供叉车电源装置具体实施例的线路插接的示意图。本技术所提供的叉车电源装置,包括用于沉在叉车机盖下方的前蓄电池1以及用于放置在配重上方的后蓄电池2,前蓄电池1上连接有第一插接件3,后蓄电池2上连接有与第一插接件3配合的第二插接件4,前蓄电池1的正极连接于第一插接件3的负极,后蓄电池2的正极连接于第二插接件4的正极,后蓄电池2的负极连接于第二插接件4的负极,还包括用于与叉车电路9连接的第三插接件5,第三插接件5的正极连接于第一插接件3的正极,第三插接件5的负极连接于前蓄电池1的负极。其中,前蓄电池1与后蓄电池2为两块独立的蓄电池,前蓄电池1沉于叉车机盖下方,车架底部,使得整车重心偏下,有利整车稳定性。后蓄电池2放置于配重上方,起到部分配重作用,同时降低整车重量。前蓄电池1上连接有第一插接件3,后蓄电池2上连接有第二插接件4,以便通过第一插接件3与第二插接件4将前蓄电池1与后蓄电池2串联起来,形成电压较大的供电电源。前蓄电池1的正极连接于第一插接件3的负极,前蓄电池1的负极连接于第三插接件5的负极,后蓄电池2的正极连接于第二插接件4的正极,后蓄电池2的负极连接于第二插接件4的负极,如此,当第一插接件3与第二插接件4插接连通后,即第一插接件3的正极与第二插接件4的正极连接、第一插接件3的负极与第二插接件4的负极连接后,便可将前蓄电池1的正极连接于后蓄电池2的负极,从而实现前蓄电池1与后蓄电池2的串联。第三插接件5用于与叉车连接,第三插接件5的负极连接于前蓄电池1的负极,第三插接件5的正极连接第一插接件3的正极,从而当第一插接件3与第二插接件4插接连通后,前蓄电池1与后蓄电池2实现串联的同时,第三插接件5正极连接于后蓄电池2的正极,第三插接件5的负极连接于前蓄电池1的负极,即第三插接件5作为前蓄电池1与后蓄电池2串联后的电压输出端,为插接提供电能。需要指出的是,应当在叉车上设有与第三插接件5配合的插接的第四插接件8,以便将第三插接件5插装于第四插接件8,以与叉车电路9导通,进而实现为叉车提供电源的目的。考虑到第一插接件3、第二插接件4、第三插接件5以及第四插接件8的具体选择,优选的第一插接件3、第二插接件4、第三插接件5以及第四插接件8均可为安德森插接件,且第一插接件3与第二插接件4可为蓝色插接件,第三插接件5与第四插接件8可为棕色插接件,且蓝色与棕色接插件本身也不可互插,从而方便工作人员根据颜色判断插接件的配合关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叉车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沉在叉车机盖下方的前蓄电池(1)以及用于放置在配重上方的后蓄电池(2),所述前蓄电池(1)上连接有第一插接件(3),所述后蓄电池(2)上连接有与所述第一插接件(3)配合的第二插接件(4),所述前蓄电池(1)的正极连接于所述第一插接件(3)的负极,所述后蓄电池(2)的正极连接于所述第二插接件(4)的正极,所述后蓄电池(2)的负极连接于所述第二插接件(4)的负极,还包括用于与叉车电路(9)连接的第三插接件(5),所述第三插接件(5)的正极连接于所述第一插接件(3)的正极,所述第三插接件(5)的负极连接于所述前蓄电池(1)的负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叉车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沉在叉车机盖下方的前蓄电池(1)以及用于放置在配重上方的后蓄电池(2),所述前蓄电池(1)上连接有第一插接件(3),所述后蓄电池(2)上连接有与所述第一插接件(3)配合的第二插接件(4),所述前蓄电池(1)的正极连接于所述第一插接件(3)的负极,所述后蓄电池(2)的正极连接于所述第二插接件(4)的正极,所述后蓄电池(2)的负极连接于所述第二插接件(4)的负极,还包括用于与叉车电路(9)连接的第三插接件(5),所述第三插接件(5)的正极连接于所述第一插接件(3)的正极,所述第三插接件(5)的负极连接于所述前蓄电池(1)的负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车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接件(4)固定安装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建锋金志号杜雄郑继翔
申请(专利权)人: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