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模组极座上盖以及极座装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78183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5: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动力电池模组极座上盖以及极座装配结构,极座上盖包括一体注塑成型的上盖本体,所述上盖本体呈倒U型结构,所述上盖本体的两个卡入侧壁上分别设有卡口,所述上盖本体的两个卡入侧壁内表面上分别形成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分别延伸至对应卡入侧壁的端部形成用于卡入极座的第一入口,所述卡口位于对应的开口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一体注塑成型的倒U型结构的上盖本体,在上盖本体上设置开口槽与极座进行配合,使极座多个侧壁都能够被限位在上盖本体的开口槽内,再通过卡口与极座卡接,能够增强极座与上盖本体的连接强度,利用开口槽进行导向,方便拆装,拆装过程不易损坏。

A power battery module pole base upper cover and pole base assembly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极座上盖以及极座装配结构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相关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模组的模组极座上盖以及极座装配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安全将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整车的性能和安全。高压电路有能源传输任务,为防止高压短路造成的电池模组爆炸危险,电池系统中的高压防护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用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模组上高压连接处使用的极座上盖存在拆装容易损坏、与极座适配性较差、二次利用率低以及制造工艺复杂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极座上盖结构强度低、拆装容易损坏,而且与极座适配性较差。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动力电池模组极座上盖,包括一体注塑成型的上盖本体,所述上盖本体呈倒U型结构,所述上盖本体的两个卡入侧壁上分别设有卡口,所述上盖本体的两个卡入侧壁内表面上分别形成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分别延伸至对应卡入侧壁的端部形成用于卡入极座的第一入口,所述卡口位于对应的开口槽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一体注塑成型的倒U型结构的上盖本体,在上盖本体上设置开口槽与极座进行配合,使极座多个侧壁都能够被限位在上盖本体的开口槽内,再通过卡口与极座卡接,能够增强极座与上盖本体的连接强度,利用开口槽进行导向,方便拆装,拆装过程不易损坏。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开口槽与所述极座配合的槽底面为平面。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开口槽与极座配合的槽底面为平面,方便极座与上盖本体进行卡接,开口槽的整个槽底面都与极座进行配合,进一步增强了连接强度。进一步,所述上盖本体的顶壁内表面上设有帽檐,所述帽檐位于所述上盖本体的一侧且分别与所述上盖本体的两个卡入侧壁垂直布置。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帽檐的设置具有高压排进出线方向防呆的效果,提高安装效率,而且能够防止高压短路危险。进一步,所述上盖本体的顶壁分别与两个卡入侧壁垂直,所述卡入侧壁的内外表面分别为上下均匀的平面。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上盖本体结构能够与极座结构配合,增强结构强度,适应电池模组内部安装空间。进一步,所述卡口为方形通孔或方形槽。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方形通孔或方形槽,能够更好的与对应的极座卡接结构适配。一种动力电池模组极座装配结构,包括极座以及所述的极座上盖,所述极座相对的两卡接侧壁上分别设有卡扣,所述极座的两卡接侧壁分别从所述开口槽的入口移入所述开口槽内,所述卡扣适配卡入对应开口槽内的卡口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装配结构,在上盖本体上设置开口槽与极座的卡接侧壁进行配合,使极座多个侧壁都能够被限位在上盖本体的开口槽内,再通过卡口与极座上的卡扣卡接,能够增强极座与上盖本体的连接强度,利用开口槽进行导向,方便拆装,拆装过程不易损坏。进一步,所述卡扣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结构,其一个直角边所在面位于所述卡接侧壁上,其另一个直角边所在面适配抵接在所述卡口靠近开口槽第一入口的一条边内侧。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卡扣采用直角三角形结构,使其中一个直角边所在面抵接在卡口靠近开口槽第一入口的一条边内侧,能够使卡扣更加稳定的卡接在卡口内,增强了极座上盖与极座之间卡接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进一步,所述直角三角形结构的斜边所在面与另一个直角边所在面的连接处为倒圆角。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倒圆角结构能够使卡扣在沿开口槽槽底面卡入卡口的过程中,更加顺畅,避免卡顿。进一步,所述极座还包括装配侧壁,所述装配侧壁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卡接侧壁对接,且对接处凹陷形成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上端延伸至所述极座顶壁形成用于所述卡入侧壁卡接所述极座的第二入口,当所述卡扣卡入所述卡口内时,所述上盖本体的卡入侧壁端部抵接在所述定位槽下端。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定位槽的设置,能够使极座与极座上盖之间的多个结构面配合,增强了连接强度和稳定性,而且进一步为极座上盖与极座的卡接提供导向定位。进一步,所述装配侧壁为平面,且当所述卡扣卡入所述卡口内时,所述装配侧壁与对应的所述极座上盖侧面平齐。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装配侧壁与对应的极座上盖侧面平齐,能够与动力电池模组内部安装结构适配,使装配侧壁配合极座上盖侧面更好的贴合高压排进出线的结构,增强了整个装配结构装配到动力电池模组上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极座上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极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极座的仰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上盖本体;11、卡入侧壁;12、开口槽;13、第一入口;14、卡口;15、帽檐;16、顶壁;2、极座;21、卡接侧壁;22、卡扣;23、装配侧壁;24、定位槽;25、第二入口;26、卡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动力电池模组极座上盖,包括一体注塑成型的上盖本体1,所述上盖本体1呈倒U型结构,所述上盖本体1的两个卡入侧壁11上分别设有卡口14,所述上盖本体1的两个卡入侧壁11内表面上分别形成有开口槽12,所述开口槽12分别延伸至对应卡入侧壁11的端部形成用于卡入极座2的第一入口13,所述卡口14位于对应的开口槽12内。可使极座从所述第一入口沿开口槽的槽壁滑入到开口槽内,具有导向性,而且连接强度更高。本实施例采用一体注塑成型的倒U型结构的上盖本体,在上盖本体上设置开口槽与极座进行配合,使极座多个侧壁都能够被限位在上盖本体的开口槽内,再通过卡口与极座卡接,能够增强极座与上盖本体的连接强度,利用开口槽进行导向,方便拆装,拆装过程不易损坏。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为,所述开口槽12与所述极座2配合的槽底面为平面。开口槽与极座配合的槽底面为平面,方便极座与上盖本体进行卡接,开口槽的整个槽底面都与极座进行配合,进一步增强了连接强度。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上盖本体1的顶壁16内表面上设有帽檐15,所述帽檐15位于所述上盖本体1的一侧且分别与所述上盖本体1的两个卡入侧壁11垂直布置。其中,所述帽檐15不仅垂直于所述卡入侧壁11设置,也与帽檐15所在面垂直设置。实际上,帽檐15相当于突出于所述上盖本体1一侧的一条窄边,而且帽檐15两端分别与两个卡入侧壁11连接。帽檐的设置具有高压排进出线方向防呆的效果,帽檐延伸方向就是高压排进出方向,如果上盖本体安装成反方向,帽檐会与电池模组其他零部件产生干涉,帽檐的设计能够提高安装效率,而且能够防止高压短路危险。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为,所述上盖本体1的顶壁分别与两个卡入侧壁11垂直,所述卡入侧壁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力电池模组极座上盖,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注塑成型的上盖本体,所述上盖本体呈倒U型结构,所述上盖本体的两个卡入侧壁上分别设有卡口,所述上盖本体的两个卡入侧壁内表面上分别形成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分别延伸至对应卡入侧壁的端部形成用于卡入极座的第一入口,所述卡口位于对应的开口槽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模组极座上盖,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注塑成型的上盖本体,所述上盖本体呈倒U型结构,所述上盖本体的两个卡入侧壁上分别设有卡口,所述上盖本体的两个卡入侧壁内表面上分别形成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分别延伸至对应卡入侧壁的端部形成用于卡入极座的第一入口,所述卡口位于对应的开口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动力电池模组极座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槽与所述极座配合的槽底面为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动力电池模组极座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本体的顶壁内表面上设有帽檐,所述帽檐位于所述上盖本体的一侧且分别与所述上盖本体的两个卡入侧壁垂直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动力电池模组极座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本体的顶壁分别与两个卡入侧壁垂直,所述卡入侧壁的内外表面分别为上下均匀的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动力电池模组极座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口为方形通孔或方形槽。


6.一种动力电池模组极座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极座以及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极座上盖,所述极座相对的两卡接侧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群李杨盛力杨槐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