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包箱盖的局部补强方法及补强型电池包箱盖技术

技术编号:22976423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包箱盖的局部补强方法及补强型电池包箱盖,补强型电池包箱盖包括箱盖和补强结构,箱盖内表面向外突起形成一十字型凹槽,十字型凹槽包括垂直交叉布置的横向槽和纵向槽,纵向槽沿箱盖的长度方向布置,横向槽沿箱盖的宽度方向布置,横向槽的深度小于纵向槽的深度;横向槽的两端分别固定有补强结构,补强结构分别覆盖横向槽的槽底、槽壁以及所述箱盖内表面。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电池包箱盖的横向槽两端设置补强结构,能够增强电池包箱盖整体以及局部强度,减少电池包箱盖在局部出现断裂的风险,并且使电池包箱盖应力分配均匀;本发明专利技术不需要整体增加电池包箱盖的厚度,即不需要额外增加箱盖重量,使增设补强结构后,整体强度能够达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包箱盖的局部补强方法及补强型电池包箱盖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包箱盖的局部补强方法及补强型电池包箱盖。
技术介绍
目前,一般电池包箱盖的板材都是一个大型的冲压成型的整体,这样难免会出现局部强度不够的现象,当使用的时候,电池包箱盖直接的缺陷是会在某一个部位出现断裂,对于此种结构强度不达标的电池包箱盖一般是通过增加箱盖的厚度来进行补救,但是会增加箱盖的整体重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电池包箱盖局部强度不够,容易出现断裂等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补强型电池包箱盖,包括箱盖和补强结构,所述箱盖的箱盖内表面向外突起形成一十字型凹槽,所述十字型凹槽包括垂直交叉布置的横向槽和纵向槽,所述纵向槽沿所述箱盖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横向槽沿所述箱盖的宽度方向布置,所述横向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纵向槽的深度;所述横向槽的两端分别固定有所述补强结构,所述补强结构分别覆盖所述横向槽的槽底、槽壁以及所述箱盖内表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电池包箱盖的横向槽两端设置补强结构,能够增强电池包箱盖整体以及局部强度,减少电池包箱盖在局部出现断裂的风险,并且使电池包箱盖应力分配均匀;本专利技术在应力集中的横向槽两端设置补强结构,不需要整体增加电池包箱盖的厚度,即不需要额外增加箱盖重量,使整体强度不达标的电池包箱盖增设补强结构后,整体强度能够达到对电池包箱盖的强度要求。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补强结构包括一体连接且形成折弯结构的第一补强部、第二补强部以及第三补强部,所述第一补强部固定在所述横向槽一端的槽底上,所述第二补强部固定在所述横向槽一端的槽壁上,所述第三补强部固定在所述横向槽一端的箱盖内表面上。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形成折弯结构的第一补强部、第二补强部以及第三补强部,可将横向槽一端的槽底、槽壁以及箱盖内表面都固定住,使补强后的横向槽两端应力分布更加均匀。进一步,所述第一补强部、第二补强部和第三补强部均呈U型结构,所述第一补强部固定在所述横向槽端部以及靠近端部两侧的槽底上,所述第二补强部固定在所述横向槽端部以及靠近端部两侧的槽壁上,所述第三补强部固定在所述横向槽端部以及靠近端部两侧的箱盖内表面上。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U型结构的补强部,能够不仅仅对横向槽两端端部附近进行结构补强,还对横向槽端部两侧的位置进行结构补强,避免出现横向槽端部补强后,补强位置附近的折弯处应力集中的问题。进一步,所述横向槽两端端部位置的箱盖内表面向外突起形成一补强槽,所述补强槽与所述横向槽端部连通且深度小于所述横向槽的深度,所述第三补强部中部固定在所述补强槽的槽底且沿所述补强槽的槽壁延伸至所述箱盖内表面上。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三补强部与补强槽结构配合,防止补强槽与横向槽之间过渡部分出现应力集中的问题。进一步,所述横向槽的槽底与槽壁交接处设有加强凸筋,所述第一补强部包括相互连接成U型结构的中部补强段、侧部补强段一和侧部补强段二,所述中部补强段覆盖在所述横向槽端部的加强凸筋上,所述侧部补强段一和侧部补强段二分别覆盖靠近所述横向槽端部位置的加强凸筋上并延伸到所述横向槽的槽底上;而且所述侧部补强段一和侧部补强段二延伸到所述横向槽槽底的部分与所述中部补强段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加强凸筋的设置为横向槽的结构提供有效的加强支撑,而且采用中部补强段和侧部补强段配合的方式,不需要将第一补强部中部延伸到横向槽槽底上,利用侧部补强段延伸到横向槽的槽底上,就能够利用整体支撑结构实现横向槽结构的补强。进一步,所述补强结构和所述箱盖均采用铝型材材料制成;所述补强结构焊接在所述箱盖上;所述补强结构的厚度与所述箱盖厚度相同。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补强结构全面焊接在箱盖内表面上,能够使补强结构与箱盖形成一体结构,结构强度更高;补强结构和箱盖均采用铝型材材料制成且厚度相同,补强结构不需要额外制模或者选用其他材料,十分方便。一种电池包箱盖的局部补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具有十字型凹槽的箱盖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S2,确定箱盖中结构强度不满足箱盖材料屈服极限的应力集中部位;S3,设计与所述应力集中部位结构相同的补强结构;S4,将所述补强结构固定在所述箱盖中应力集中部位的内表面上,形成补强型电池包箱盖。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补强方法,先对电池包箱盖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确定应力集中部位后,再在应力集中部位增设补强结构,增强电池包箱盖整体以及局部强度,减少电池包箱盖在局部出现断裂的风险并且使箱盖应力分配更加均匀。进一步,S2中,所述箱盖材料为铝型材,屈服极限为100MPa;所述应力集中部位为所述十字型凹槽的横向槽两端位置,其中所述横向槽沿所述箱盖的宽度方向布置,所述补强结构分别覆盖所述横向槽的槽底、槽壁以及所述箱盖内表面。进一步,S1中,对具有十字型凹槽的箱盖结构模型利用ABQUS软件进行有限元8倍载荷静态计算。进一步,所述十字型凹槽包括沿所述箱盖宽度方向布置的横向槽;所述补强结构包括一体连接且形成折弯结构的第一补强部、第二补强部以及第三补强部,所述第一补强部固定在所述横向槽一端的槽底上,所述第二补强部固定在所述横向槽一端的槽壁上,所述第三补强部固定在所述横向槽一端的箱盖内表面上;所述第一补强部、第二补强部和第三补强部均呈U型结构,所述第一补强部固定在所述横向槽端部以及靠近端部两侧的槽底上,所述第二补强部固定在所述横向槽端部以及靠近端部两侧的槽壁上,所述第三补强部固定在所述横向槽端部以及靠近端部两侧的箱盖内表面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箱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箱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专利技术补强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4为本专利技术补强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5为本专利技术补强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三。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横向槽;11、加强凸筋;2、纵向槽;3、补强槽;4、补强结构;41、第一补强部;42、第二补强部;43、第三补强部;5、箱盖;51、箱盖内表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补强型电池包箱盖,包括箱盖5和补强结构4,所述箱盖5的箱盖内表面51向外突起形成一十字型凹槽,所述十字型凹槽包括垂直交叉布置的横向槽1和纵向槽2,所述纵向槽2沿所述箱盖5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横向槽1沿所述箱盖5的宽度方向布置,所述横向槽1的深度小于所述纵向槽2的深度;所述横向槽1的两端分别固定有所述补强结构4,所述补强结构4分别覆盖所述横向槽1的槽底、槽壁以及所述箱盖内表面51。本实施例的补强结构整体呈片状或板状结构,补强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补强型电池包箱盖,其特征在于,包括箱盖和补强结构,所述箱盖的箱盖内表面向外突起形成一十字型凹槽,所述十字型凹槽包括垂直交叉布置的横向槽和纵向槽,所述纵向槽沿所述箱盖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横向槽沿所述箱盖的宽度方向布置,所述横向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纵向槽的深度;所述横向槽的两端分别固定有所述补强结构,所述补强结构分别覆盖所述横向槽的槽底、槽壁以及所述箱盖内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补强型电池包箱盖,其特征在于,包括箱盖和补强结构,所述箱盖的箱盖内表面向外突起形成一十字型凹槽,所述十字型凹槽包括垂直交叉布置的横向槽和纵向槽,所述纵向槽沿所述箱盖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横向槽沿所述箱盖的宽度方向布置,所述横向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纵向槽的深度;所述横向槽的两端分别固定有所述补强结构,所述补强结构分别覆盖所述横向槽的槽底、槽壁以及所述箱盖内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补强型电池包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结构包括一体连接且形成折弯结构的第一补强部、第二补强部以及第三补强部,所述第一补强部固定在所述横向槽一端的槽底上,所述第二补强部固定在所述横向槽一端的槽壁上,所述第三补强部固定在所述横向槽一端的箱盖内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补强型电池包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强部、第二补强部和第三补强部均呈U型结构,所述第一补强部固定在所述横向槽端部以及靠近端部两侧的槽底上,所述第二补强部固定在所述横向槽端部以及靠近端部两侧的槽壁上,所述第三补强部固定在所述横向槽端部以及靠近端部两侧的箱盖内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一种补强型电池包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槽两端端部位置的箱盖内表面向外突起形成一补强槽,所述补强槽与所述横向槽端部连通且深度小于所述横向槽的深度,所述第三补强部中部固定在所述补强槽的槽底且沿所述补强槽的槽壁延伸至所述箱盖内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补强型电池包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槽的槽底与槽壁交接处设有加强凸筋,所述第一补强部包括相互连接成U型结构的中部补强段、侧部补强段一和侧部补强段二,所述中部补强段覆盖在所述横向槽端部的加强凸筋上,所述侧部补强段一和侧部补强段二分别覆盖靠近所述横向槽端部位置的加强凸筋上并延伸到所述横向槽的槽底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刚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