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车辆边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9081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09: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轨道车辆边顶结构,圆顶结构车体断面不需要对边顶型材断面进行加工,这样的结构增大了圆顶区域断面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平顶结构的车体断面,需要对边顶型材进行加工,加工去除部分区域。该结构能同时兼容平顶和圆顶的结构要求,降低开模费用,又减少了后期加工量,降低了加工难度及加工成本,同时又考虑了对整车断面强度降低的影响;该发明专利技术巧妙对圆顶、平顶型材功能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圆顶不做加工改制,只需加工平顶区域,而且加工去除量降至最低,降低后期工艺制造难度,优点显著,该创新点为该发明专利技术的重要保护点。

A side roof structure of rail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车辆边顶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制造方法
,特别是涉及一种轨道车辆边顶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轨道车辆每列车各编组车辆需要承担不同的功能,而带受电弓或空调机组的车辆,为了满足受电弓或空调机组的安装要求,车顶一般设计成圆顶带平顶的非等截面的结构形式。涉及到圆顶与平顶的车体型材断面形式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车顶边顶型材的断面形式不同,现有的轨道车辆边顶型材设计形式分两种情况:一种为圆顶部分的边顶与平顶区域的边顶型材单独挤压成型,即为不同的断面形式,这种形式的边顶结构主要应用于高速动车组(如图1,阴影区域);另一种为圆顶与平顶部分的型材为同一断面形式,需要后期进行加工改制实现圆顶与平顶结构的组合(如图2,阴影区域)。但是,针对图1的结构形式,单独挤压两种不同断面型材,需要增加昂贵的型材挤压模具费用。针对图2的结构形式,虽然实现了一种模具挤压边顶型材,降低了开模费用,但后续为了兼容圆顶与平顶结构要求,需要增加复杂的加工过程,而且加工去除量大,加工难度大,加工定位压卡困难,同时加工后的边顶型材会对此区域的断面结构强度产生影响。图2边顶型材如果满足圆顶结构,需要加工的型腔为如图3阴影区域,如果满足平顶结构,需要加工的型腔为如图4阴影区域。同时,针对该结构,如果加工去除阴影区域的型腔,由于型材形状的不规则性,很难在加工工装上定位、压卡,固定加工工件的稳定性差。现有技术方案虽然解决了节约模具费用问题,但由于在结构设计上未充分考虑工艺性因素,存在以下缺点:1)增加了型材改制的加工量和加工难度,制造周期和加工质量得不到保证;2)需要对整个边顶型材进行加工改制,去除母材后。导致加工后的型材断面型腔减少,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车辆的强度和刚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轨道车辆边顶结构,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在保证不增加车体型材模具费用的基础上,通过对现有车顶边顶结构进行分析,设计出了一种新型的车顶边顶型材结构,该结构既可以兼容平顶和圆顶结构要求,减少或不进行加工,降低加工难度。同时,对整车的断面强度不产生影响或降低影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轨道车辆边顶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边顶型材,弓形的所述边顶型材的顶部延伸弧边用于连接安装圆顶型材,所述边顶型材的底部设置有用于连接安装平顶型材的定位卡。优选的,一体成型的所述边顶型材的内部断面结构均匀且一致。优选的,当轨道车辆采用圆顶结构时,不需要对所述边顶型材断面进行加工,直接将圆顶型材与所述边顶型材的顶部延伸弧边相固定连接。优选的,当轨道车辆采用平顶结构时,需要将所述边顶型材高出平顶型材的部分去除,然后将平顶型材定位于定位卡中。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中的轨道车辆边顶结构,提出一种最优的车顶边梁结构设计方案,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该结构规避了现有车顶设计结构的缺点(延长制造周期、影响产品质量,降低整车强度和刚度),在保证不增加车体型材模具费用的基础上,通过对现有车顶边顶结构进行分析,设计出了一种新型的车顶边顶型材结构,该结构既可以兼容平顶和圆顶结构要求,减少或不进行加工,降低加工难度。同时,对整车的断面强度不产生影响或降低影响。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a和1b为现有技术中圆顶部分的边顶与平顶区域的边顶型材单独挤压成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圆顶与平顶部分的型材为同一断面形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边顶型材如果满足圆顶结构,需要加工的型腔;图4为图2边顶型材如果满足平顶结构,需要加工的型腔;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边顶型材的断面示意图;图6为图5中边顶型材断面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边顶型材加厚区域示意图;图8为平顶结构的车体断面,需要对本专利技术边顶型材加工去除的区域;图9为平顶结构加工具体支撑和压卡点的位置(图中箭头所示位置);图10为实施例一中整个车体的纵向结构;图11为平顶结构加工完成后组装车顶部件示意图;图12为图11平顶区域的断面图;图13为圆顶区域的断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轨道车辆边顶结构,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在保证不增加车体型材模具费用的基础上,通过对现有车顶边顶结构进行分析,设计出了一种新型的车顶边顶型材结构,该结构既可以兼容平顶和圆顶结构要求,减少或不进行加工,降低加工难度。同时,对整车的断面强度不产生影响或降低影响。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轨道车辆边顶结构,既能解决减少型材挤压模具费用,又能实现兼容平顶和圆顶的结构要求。最重要的该专利技术方案成功的解决了后续加工难度,减少加工量,降低加工后对车体断面强度的影响。具体方案如下:车顶型材主要由圆顶型材(3PC)和边顶型材(2PC),共计5PC组成,其整体断面结构如下图所示。本专利技术方案中的边顶型材结构如图5阴影区域的断面所示。其中,圆顶结构车体断面不需要对上述边顶型材断面进行加工,这样的结构增大了圆顶区域断面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边顶的型腔厚度加厚,加厚区域如图7三角形标记的区域。平顶结构的车体断面,需要对上述边顶型材进行加工,加工去除区域如图8非阴影区域,阴影部分即为平顶结构。此种结构的边顶结构,在加工改制平顶时,由于型腔加厚部分内表面设计成水平面结构,很容易实现对型材的压卡,定位,支撑面处于水平状态,增加加工的稳定性。加工具体支撑、压卡点如图9所示。同时,平顶纵向长度占整个车体纵向长度基本上小于等于40%,此结构对平边顶的加工量降低,相应地圆顶区域长度变长,而圆顶不需要进行加工改制,总体来说,对整车车体断面的强度影响降低很多。实施例一下面以一种城际动车中间车车体结构为例,对本专利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整个车体的纵向结构如图10所示,其中整个车体长度22米,平顶区域长度为5米左右。装配车体前,需要将车顶带平顶的边顶型材按照图9所示的定位、压卡方式进行加工,加工完成后组装车顶部件,如图11所示。其中,平顶区域的断面如图12B-B截面所示。圆顶区域的断面如图13A-A截面所示。本专利技术设计一种新型的新型的车顶边顶型材结构,通过对传统的车顶边顶设计结构进行分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车辆边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的边顶型材,弓形的所述边顶型材的顶部延伸弧边用于连接安装圆顶型材,所述边顶型材的底部设置有用于连接安装平顶型材的定位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车辆边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的边顶型材,弓形的所述边顶型材的顶部延伸弧边用于连接安装圆顶型材,所述边顶型材的底部设置有用于连接安装平顶型材的定位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边顶结构,其特征在于:一体成型的所述边顶型材的内部断面结构均匀且一致。


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振国杨利军侯秀娟尹德猛李充郝文波田亚林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京车轨道交通车辆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