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制造,特别是涉及一种地铁车辆侧墙窗间板平面度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轨道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交通工具的舒适性、安全性、快捷性以及环保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铝及铝合金型材因其密度低、强度高、塑性好、益成型和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及耐腐蚀性等特点,逐渐成为轨道车辆车体首选的原材料。为了提高车辆的运营速度,方便人们的日常出行,铝合金车体的轻量化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然而型材的减薄势必造成制造工艺的困难。
2、现有的轨道交通车辆,车体轻量化主要从侧墙大部件型材结构壁厚减薄来进行减重,其侧墙窗间板外部型材由传统型材壁厚的3.3mm减为了2.8mm,且内部筋板型腔也由传统的8-9个减到目前的7个,而且窗口尺寸较大,侧墙窗间板区域整体强度、刚度减弱,从而导致车体各大部件在装配、焊接到一起过程中,出现了窗间板平面度超出了图纸要求的2mm/m标准,而且窗间板外平面基本都向车内塌陷。
3、现有技术方案是按照传统的方式,车体各大部件包括侧墙的高度、轮廓度尺寸,车顶宽度、轮廓度尺寸符合设计图纸公差要求进行制造后,最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铁车辆侧墙窗间板平面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车辆侧墙窗间板平面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断面尺寸宽度的调整范围的理论公差为(-4,+2)mm,车体高度调整范围的理论公差为(-2,+6)mm,侧墙高度调整范围的理论公差为(+3,+7)mm,所述侧墙外轮廓度的外鼓调整范围的理论公差为(-2,+2)mm,所述车顶外轮廓度的外鼓调整范围的理论公差为(-3,+3)mm,车顶宽度调整范围的理论公差为(-4,+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车辆侧墙窗间板平面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铁车辆侧墙窗间板平面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车辆侧墙窗间板平面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断面尺寸宽度的调整范围的理论公差为(-4,+2)mm,车体高度调整范围的理论公差为(-2,+6)mm,侧墙高度调整范围的理论公差为(+3,+7)mm,所述侧墙外轮廓度的外鼓调整范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振国,申凤青,李朔晗,闫强华,刘立玺,杨娅楠,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京车轨道交通车辆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