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式送排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07873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喷流扇的工厂的引导送气排气系统以及空气流谱自动控制系统。引导送排气系统包括:框架(1),设置于工厂的中央各壁以及两侧壁上;至少一个放置台(2),从上述的框架的中央部向工厂内部延伸设置;喷流扇(3),可调整上下角度及可旋转地设置在上述放置台(2)的上面,且容易地向工厂内部引导供给新鲜空气,并且,通过高速喷射抽排,将周边的受污染空气向主气流区域引导,使其一起流动,从而实现排气。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空气流谱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引导送气部(A)和引导换气部(B)。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进行根据外气风向简单地改变主气流方向的空气流谱控制,从而使工厂的换气效率达到最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用喷流扇(jet fan)的工厂中的引导式送气排气系统以及空气流谱(airflow pattern)自动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在不可避免地产生焊接烟气、粉尘、气体等的造船所以及其他重工业领域的开放型出入口的单体工厂以及半开放型联体工厂中,以最佳状态配置喷流扇,利用上述喷流扇简单地引导供给新鲜空气,并且,通过上述喷流扇的高速喷射抽排,将周边的受污染空气向主气流区域引导,使其一起流动,从而实现排气的高效率化,同时,在工厂内可以进行根据外气流风向简单地改变主气流方向的空气流谱控制,从而使工厂的换气达到最佳化。通常,造船所以及其他重工业领域的工厂等,为了进行室内作业,具有大规模的单体型以及联体型的工厂。在上述的工厂中,加工材料具有产生既不利于工作环境又有害于工作者的健康的大量的焊接烟气、粉尘、气体等的特征,所以需要进一步重视工厂内部的换气,但是,由于大部分的工厂单纯依靠旋转式电风扇等来进行工厂内部的换气,因此,不仅没有改善工厂内部的换气,反而处于导致恶化的状态,从而需要提出能够时常维持上述工厂内部的舒适状态的根本性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不可避免地产生焊接烟气、粉尘、气体等的造船所以及其他重工业领域的开放型出入口的单体工厂以及半开放型联体工厂中,以最佳状态配置喷流扇,利用上述喷流扇简单地引导供给新鲜空气,并且,通过上述喷流扇的高速喷射抽排,将周边的受污染空气向主气流区域引导,使其一起流动,从而高效率地进行排气,同时在工厂内可以进行依据外气的风向改变主气流的形成方向的空气流谱的控制,使工厂的换气达到最佳化。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使用喷流扇的引导送排风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送排风系统包括框架(frame),设置于工厂的中央各个壁以及两侧壁上;至少一个放置台,从上述的框架的中央部向工厂内部延伸设置;以及喷流扇,可调整上下角度及可旋转地设置在上述放置台的上面,且容易地向工厂内部引入供给新鲜空气,并且,通过高速喷射抽排,将周边的受污染空气向主气流区域引导,使其一起流动,从而实现排气。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包括引导送气部和引导换气部的喷流扇的工厂的空气流谱自动控制系统,上述送气部包括通风管,紧贴着设置于工厂的中央各个壁以及两侧壁的框架设置,且其上部向工厂的房顶突出,以便输入空气;喷流扇,多级配置在垂直于上述框架固定的通风管的两侧,且与上述通风管连接设置,用于将通风管内的空气向工厂内部供给;引导换气用气流引入扇(fan),多级设置在邻近上述喷流扇两侧的位置,用于引导空气进行换气;引导排气用气流引入扇,与上述引导换气用气流引入扇的两侧相隔一定距离设置,用于引导排气;以及控制箱,与上述一系列的喷流扇和引导换气用气流引入扇及引导排气用气流引入扇有线地连接,以控制上述各个扇而设置在通风管的下方;此外,引导换气部包括喷流扇,多级设置在工厂的中央各个壁以及两侧壁上,用于将由上述引导送气部供给的空气向工厂内部扩散,从而进行换气;引导换气用气流引入扇,多级配置在邻近上述喷流扇两侧的位置,用于引导空气进行换气;引导排气用气流引入扇,设置在与上述引导换气用气流引入扇两侧相隔一定距离的位置处,用于引导排气;以及控制箱,与上述一系列的喷流扇和引导换气用气流引入扇以及引导排气用气流引入扇有线连接,为控制上述各个扇而设置在喷流扇之间。本专利技术在无法避免产生焊接烟气、粉尘、气体等的造船所以及其他重工业领域的开放型出入口的单体工厂以及半开放型联体工厂中,以最佳状态配置喷流扇,利用上述喷流扇容易地引导供给新鲜空气,并且,通过上述喷流扇的高速喷射抽排,将周边的受污染空气向主气流区域引导,使其一起流动,从而实现排气的高效率化,同时,在工厂内可以进行根据外气风向简单地改变主气流方向的空气流谱控制,从而使工厂的换气效率达到最高。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设置状态的工厂的侧面构成简略图;图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设置状态的工厂的平面构成简略图;图3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设置状态的另一个工厂的平面构成简略图;图4是适用于本专利技术的喷流扇的侧面构成图;图5是适用于本专利技术的喷流扇的侧面剖视构成图;图6是示出适用于本专利技术的喷流扇的设置状态的正面构成图; 图7是示出适用于本专利技术的喷流扇的设置状态的侧面构成图;图8是示出适用于本专利技术的喷流扇的设置状态的平面构成图;图9是示出适用于本专利技术的喷流扇的工作状态的平面构成图;图10是示出适用于本专利技术的喷流扇的工作状态的侧面构成图;图1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设置的气流变化的工厂侧面构成图;图12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设置的气流变化的工厂平面构成图;图13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设置的气流变化的另一个工厂平面构成图;图14是示出适用于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设置状态的照片;图15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可视化实验的照片;图16是使用本专利技术前后的烟气浓度的比较图;图1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概略性整体构成图;图18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喷流扇的角度调节状态的侧面构成图;图19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喷流扇的旋转角度调节状态的侧面构成图;图20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粉尘浓度的变化曲线图; 图21a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单体型工厂的风扇配置状态的视图;图21b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单体型工厂的风扇配置状态的平面图;图21c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单体型工厂的定温状态下的气流视图;图21d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单体型工厂的定温状态下的气流平面图;图21e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联体型工厂输入东南风时的气流平面图;图21f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联体型工厂输入北风时的气流平面图;图21g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联体型工厂输入西南风时的气流平面图;图21h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联体型工厂输入西风时的气流平面图;图22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喷流扇的设置状态的照片;图23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强制送风时的可视化实验的照片;图2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单体型工厂的透视图; 图25a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适用前的模拟结果示意图;图25b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适用后的模拟结果示意图;图2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联体型工厂的透视图;图27a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适用前的模拟结果的示意图;图27b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适用后的模拟结果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设置于工厂的中央各壁以及两侧壁上;至少一个放置台2,从上述框架的中央部向工厂内部延伸设置;以及喷流扇3,可调整上下角度及可旋转地放置在上述放置台2的上面,且容易向工厂内部引导供给新鲜空气,并且,通过高速喷射抽排,将周边的受污染空气向主气流区域引导,使其一起流动,从而实现排气。本专利技术在不可避免地产生焊接烟气、粉尘、气体等的造船所以及其他重工业领域的开放型出入口的单体工厂以及半开放型联体工厂中,以最佳状态配置喷流扇3,利用上述喷流扇3容易地引导供给新鲜空气,并且,通过上述喷流扇的高速喷射抽排,将周边的受污染空气向主气流区域引导,使其一起流动,从而实现排气的高效率化。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喷流扇3由设置在工厂中央各壁以及两侧壁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使用喷流扇的工厂中的引导送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设置于工厂的中央各壁以及两侧壁上;至少一个放置台(2),从所述框架的中央部向工厂内部延伸设置;以及,喷流扇(3),以可调整上下角度及可旋转的状态放置在所述放置台(2)的上面,且容易地向工厂内部引导供给新鲜空气,并且,通过高速喷射抽排,将周边的受污染空气向主气流区域引导,使其一起流动,从而实现排气。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慎承叙林润彻
申请(专利权)人:大宇造船海洋株式会社MJ气流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