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1891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4:30
一种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该无级变速器(4)的变速器控制器(12)为了进行变速比的反馈控制,具有目标值生成部(131)、进行反馈控制的相位提前补偿的提前补偿器(136、137)、进行相位滞后补偿的滞后补偿器(145、146)、确定这些提前补偿及滞后补偿的通断的相位补偿通断确定部(133)。提前量确定部(134)根据车辆驾驶状态,设定提前量(Apk),滞后量确定部(142)根据车辆驾驶状态,设定滞后量(Bpk)。

The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of CV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搭载于车辆的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中,关于无级变速器的变速控制,公开有由于实际变速比相对于目标变速比的响应滞后而相应地对目标变速比进行提前补偿的技术。在无级变速器中,往往以动力系的共振频率发生前后方向的振动。在无级变速器的变速比相对于动力系的扭矩波动的稳定性不足的情况下,认为前后振动是扭矩波动和无级变速器的变速联合起来而发生的。因此,考虑通过进行提前补偿,提高无级变速器的变速比的稳定性即减振性,来抑制前后振动。作为提前补偿,考虑将峰值频率时的提前量固定而进行提前补偿。峰值频率是与频率对应的提前量呈现峰值的频率。但是,因车辆的驾驶状态会导致提前量不足,有可能得不到充分的减振性能。另一方面,在提前补偿中,当增大提前量时,高频的增益增大,因此,当使提前量过大时,存在变速比控制系统不稳定之类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能够确保进行提前补偿的无级变速器的变速比的稳定性,并且能够得到减振效果。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0670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本专利技术的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中,在无级变速器的变速比控制系统中,在根据车辆的驾驶状态进行相位提前补偿时,使与无级变速器的输入轴的扭转振动的振动频率对应的提前量可变,进而,根据车辆的驾驶状态,进行使滞后量可变的相位滞后补偿。因此,即使车辆状态发生了变化,也能够确保无级变速器的变速比的稳定性,同时得到减振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包含实施例的变速器控制器的车辆的概略结构图。图2是实施例的变速器控制器的概略结构图。图3是表示相位提前补偿器的伯德图之一例的图。图4是表示变速比控制系统的主要部分的方框图之一例的图。图5是表示变速器控制器进行的控制之一例的流程图。图6是表示与反馈增益对应的提前量的设定例的图。图7是表示与初级带轮的转速对应的提前量的设定例的图。图8是表示与变速比对应的提前量的设定例的图。图9是表示与次级压对应的提前量的设定例的图。图10是表示与无级变速器的油温对应的提前量的设定例的图。图11是表示与反馈增益对应的滞后量的设定例的图。图12是表示与反馈相位对应的滞后量的设定例的图。图13是表示与变速比对应的滞后量的设定例的图。图14是表示与输入扭矩对应的滞后量的设定例的图。图15是表示与无级变速器的油温对应的滞后量的设定例的图。图16是表示与变速速度对应的滞后量的设定例的图。图17是表示与初级带轮的转速对应的滞后量的设定例的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图1是包含实施例的变速器控制器的车辆的概略结构图。车辆具备发动机1作为动力源。发动机1的动力经由构成动力系PT的液力变矩器2、第一齿轮组3、变速器4、第二齿轮组(末端传动齿轮)5、差动装置6传递到驱动轮7。在第二齿轮组5设有在驻车时将变速器4的输出轴锁定为不能机械旋转的停车机构8。液力变矩器2具有锁止离合器2a。锁止离合器2a联接时,液力变矩器2不会打滑,液力变矩器2的传递效率提高。以下,将锁止离合器2a记述为LU离合器2a。变速器4是具有变速机构20的无级变速器。变速机构20具有:初级带轮即带轮21、次级带轮即带轮22、卷挂于带轮21、22之间的带23。带轮21构成主动侧旋转要素,带轮22构成从动侧旋转要素。带轮21、22分别具有:固定圆锥板、使滑轮面相对于固定圆锥板相对配置并在与固定圆锥板之间形成V形槽的可动圆锥板、设置于可动圆锥板的背面且使可动圆锥板沿轴向位移的油压缸。带轮21具有油压缸23a,带轮22具有油压缸23b。当调节向油压缸23a、23b供给的油压时,V形槽的宽度发生变化,带23与各带轮21、22的接触半径发生变化,变速机构20的变速比无级地变化。变速机构20也可以是环形无级变速器。变速器4还具备副变速机构30。副变速机构30是具有前进2级、后退1级的变速机构,作为前进用变速级,具有1速和变速比小于1速的2速。副变速机构30在从发动机1到驱动轮7的动力传递路径中,以与变速机构20串联的方式设置。副变速机构30可以如该例那样直接与变速机构20的输出轴连接,也可以经由其他变速机构或齿轮组等动力传递机构而连接。或者,副变速机构30也可以与变速机构20的输入轴侧连接。车辆具有:利用发动机1的一部分动力而驱动的油泵10、调节由油泵10产生的油压并将其供给到变速器4的各部位的油压控制回路11、控制油压控制回路11的变速器控制器12。油压控制回路11由多个流路及多个油压控制阀构成。油压控制回路11基于来自变速器控制器12的变速控制信号,控制多个油压控制阀,切换油压供给路径。另外,油压控制回路11将从由油泵10产生的油压调节为必要的油压,并将调节后的油压供给到变速器4的各部位。由此,进行变速机构20的变速、副变速机构30的变速级的变更、LU离合器2a的联接、释放。图2是实施例的变速器控制器12的概略结构图。变速器控制器12具有:CPU121、由RAM、ROM构成的存储装置122、输入接口123、输出接口124、使它们相互连接的总线125。输入接口123例如输入:检测表示加速器踏板的操作量的加速器开度APO的加速器开度传感器41的输出信号、检测变速器4的输入侧转速的转速传感器42的输出信号、检测带轮22的转速Nsec的转速传感器43的输出信号、检测变速器4的输出侧转速的转速传感器44的输出信号。变速器4的输入侧转速具体而言是变速器4的输入轴的转速,即带轮21的转速Npri。变速器4的输出侧转速具体而言是变速器4的输出轴的转速,即副变速机构30的输出轴的转速。变速器4的输入侧转速例如也可以是液力变矩器2的蜗轮转速等在与变速器4之间隔着齿轮组等的位置的转速。变速器4的输出侧转速也是同样的。输入接口123被输入:检测车速VSP的车速传感器45的输出信号、检测变速器4的油温TMP的油温传感器46的输出信号、检测变速杆的位置的断路开关47的输出信号、检测发动机1的转速Ne的转速传感器48的输出信号、用于将变速器4的变速范围扩大为小于1的变速比的OD开关49的输出信号、检测向LU离合器2a供给的油压的油压传感器50的输出信号、检测向带轮22供给的油压即次级压Psec的油压传感器52的输出信号、检测车辆的前后加速度的G传感器53的输出信号等。输入接口123也从控制发动机1的发动机控制器51输入发动机扭矩Te的扭矩信号。在存储装置122内存储有变速器4的变速控制程序、变速控制程序中使用的各种图等。CPU121读出并执行存储于存储装置122的变速控制程序,基于经由输入接口123输入的各种信号,生成变速控制信号。另外,CPU121将所生成的变速控制信号经由输出接口124输出到油压控制回路11。CPU121在运算处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所述无级变速器搭载于车辆,其中,/n在所述无级变速器的变速比控制系统中,在根据所述车辆的驾驶状态进行相位提前补偿时,使与所述无级变速器的输入轴的扭转振动的振动频率对应的提前量可变,进而,根据车辆的驾驶状态,进行使滞后量可变的相位滞后补偿。/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915 JP 2017-1782841.一种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所述无级变速器搭载于车辆,其中,
在所述无级变速器的变速比控制系统中,在根据所述车辆的驾驶状态进行相位提前补偿时,使与所述无级变速器的输入轴的扭转振动的振动频率对应的提前量可变,进而,根据车辆的驾驶状态,进行使滞后量可变的相位滞后补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其中,
在进行所述相位滞后补偿时,根据所述提前量,变更所述滞后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其中,
在所述变速比控制系统进行的所述无级变速器的变速比控制的反馈增益根据所述车辆的驾驶状态可变,
根据所述反馈增益,使所述滞后量可变。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无级变速器具备变速机构,该变速机构具有初级带轮、次级带轮、卷挂于所述初级带轮与所述次级带轮的带,
根据所述初级带轮的转速,使所述滞后量可变。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原谦
申请(专利权)人:加特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