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精密角接触球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05197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1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精密角接触球轴承,包括外圈、内圈、保持架和滚珠,外圈的内圆周上设有内环槽,内环槽内均匀分布有第一转辊,内圈的外圆周上设有外环槽,外环槽内均匀分布有第二转辊,第一转辊、第二转辊与滚珠相配合,内圈的两侧均设有限制盖,限制盖封闭外圈与内圈之间的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运行顺畅又可靠,耐磨损,使用寿命长。

A high precision angular contact ball bea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精密角接触球轴承
本技术属于机械轴承
,尤其涉及一种高精密角接触球轴承。
技术介绍
在机床主轴轴承中,角接触球轴承由于具有回转精度高、高速性能好等优点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有技术中的角接触球轴承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缺陷:1、滚珠与外圈、内圈之间为面接触方式,接触面积大,磨损速度快,使用寿命短;2、多采用油雾、油气以及喷油等润滑方式将润滑油从轴承端面以一定的角度射入保持架和外圈、内圈的缝隙,进而润滑,但是润滑油的消耗量大,利用率低,且不能保证很好的润滑效果;3、某些使用环境比较恶劣,碎屑、灰尘比多,这些杂质掉入轴承中,加速滚珠磨损,影响轴承的正常运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高精密角接触球轴承,结构新颖,运行顺畅又可靠,耐磨损,使用寿命长。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精密角接触球轴承,包括外圈、内圈、保持架和滚珠,其特征在于:外圈的内圆周上设有内环槽,内环槽内均匀分布有第一转辊,内圈的外圆周上设有外环槽,外环槽内均匀分布有第二转辊,第一转辊、第二转辊与滚珠相配合,内圈的两侧均设有限制盖,限制盖封闭外圈与内圈之间的空间;该轴承结构新颖,运行顺畅又可靠,耐磨损,使用寿命长。进一步,限制盖上设有注油孔,限制盖内设有环形储油槽,注油孔与环形储油槽相通,限制盖的底面上设有第一注油管,第一注油管与环形储油槽相通,外圈的侧面设有第一导流通道,第一导流通道与内环槽相通,第一注油管伸入第一导流通道内,向注油孔内注入润滑油,润滑油积聚在环形储油槽内,经第一注油管将润滑油送入第一导流通道内、再进入内环槽内,使得各第一转辊上沾有润滑油,滚珠带动第一转棍转动,两者接触,使得滚珠表面也沾有润滑油,从而润滑了滚珠,使得滚珠不易磨损,延长了使用寿命;在限制盖的安装过程中,第一注油管对准第一导流通道,定位方便,降低了安装难度。进一步,内圈的侧面设有第二导流通道,第二导流通道与外环槽相通,限制盖的底面上设有第二注油管,第二注油管与环形储油槽相通,第二注油管伸入第二导流通道内,环形储油槽的润滑油经第二注油管送入第二导流通道内、再进入外环槽内,使得各第二转辊上沾有润滑油,滚珠带动第二转棍转动,两者接触,使得滚珠表面也沾有润滑油,从而润滑了滚珠,使得滚珠不易磨损,延长了使用寿命;在限制盖的安装过程中,第一注油管对准第一导流通道,第二注油管对准第二导流通道,双重定位,安装更加简单。进一步,注油孔上螺纹连接有塞头,拆装便捷,通过塞头将注油孔封闭,可防止灰尘等杂质进入注油孔内,防止注入的润滑油和杂质混在一起而降低了润滑效果,起到防尘作用。进一步,内圈与限制盖之间穿设有螺纹杆,螺纹杆的两端连接有紧固螺帽,限制盖拆装简单,便于更换,通过紧固螺帽压紧限制盖的表面,使得限制盖固定在内圈上,牢固性强,螺纹杆限制限制盖相对于内圈发生转动,提高了限制盖安装的可靠性。进一步,保持架上设有保护圈,滚珠设于保护圈内,避免轴承在长时间使用时滚珠与保持架之间磨损较大或损坏不能对保持架更换而直接报废造成材料浪费,延长了使用寿命。进一步,外圈的外侧设有防撞外层,防撞外层的设置提高了外圈的承载能力,在轴承运转时,外圈可缓冲一部分的径向负荷,更有利于增加轴承的稳定。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轴承运转过程中,滚珠带动第一转辊、第二转辊转动,滚珠与第一转辊、第二转辊之间为点接触方式,减少了接触面积,摩擦阻力减小,减缓了滚珠的磨损程度,第一转辊、第二转辊同时转动给予滚珠传动力,使得滚珠转动更加顺畅,提高了传动效率。限制盖封闭外圈与内圈之间的空间,使得灰尘不容易掉入外圈与内圈之间的空间,起到了防尘作用,同时限制盖有效地锁住了外圈,避免了轴承内部磨损时外圈与内圈脱落的情况发生。向注油孔内注入润滑油,润滑油积聚在环形储油槽内,润滑油经第一注油管将润滑油送入第一导流通道内、再进入内环槽内,同时润滑油经第二注油管送入第二导流通道内、再进入外环槽内,使得各第一转辊、第二转辊上均沾有润滑油,滚珠带动第一转棍、第二转棍转动,接触后使得滚珠表面也沾有润滑油,从而润滑了滚珠,双重润滑,润滑效果好,使得滚珠不易磨损,延长了使用寿命。润滑油被保持在限制盖和外圈、内圈围合而成的封闭空间内,润滑油不易漏出,提高了润滑油的利用率,随着轴承的运转形成流体动力润滑,起到持续润滑效果。本技术结构新颖,运行顺畅又可靠,耐磨损,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高精密角接触球轴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限制盖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限制盖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内圈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外圈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保持架和滚珠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圈;2-内圈;3-保持架;4-滚珠;5-保护圈;6-内环槽;7-第一转辊;8-外环槽;9-第二转辊;10-限制盖;11-横向通孔;12-限位孔;13-螺纹杆;14-紧固螺帽;15-注油孔;16-环形储油槽;17-塞头;18-第一注油管;19-第一导流通道;20-第二导流通道;21-第二注油管。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6所示,为本技术一种高精密角接触球轴承,包括外圈1、内圈2、保持架3和滚珠4,保持架3位于外圈1和内圈2之间,保持架3上设有保护圈5,滚珠4设于保护圈5内,避免轴承在长时间使用时滚珠4与保持架3之间磨损较大或损坏不能对保持架3更换而直接报废造成材料浪费,延长了使用寿命。外圈1的内圆周上设有内环槽6,内环槽6内均匀分布有第一转辊7,第一转辊7可转动,内圈2的外圆周上设有外环槽8,外环槽8内均匀分布有第二转辊9,第二转辊9可转动,第一转辊7、第二转辊9与滚珠4相配合,在轴承运转过程中,滚珠4带动第一转辊7、第二转辊9转动,滚珠4与第一转辊7、第二转辊9之间为点接触方式,减少了接触面积,摩擦阻力减小,减缓了滚珠4的磨损程度,第一转辊7、第二转辊9同时转动给予滚珠4传动力,使得滚珠4转动更加顺畅,提高了传动效率。内圈2的两侧均设有限制盖10,内圈2上设有横向通孔11,限制盖10上设有限位孔12,限位孔12与横向通孔11之间穿设有螺纹杆13,螺纹杆13的两端连接有紧固螺帽14,限制盖10拆装简单,便于更换,通过紧固螺帽14压紧限制盖10的表面,使得限制盖10固定在内圈2上,牢固性强,螺纹杆13限制限制盖10相对于内圈2发生转动,提高了限制盖10安装的可靠性。限制盖10封闭外圈1与内圈2之间的空间,使得灰尘不容易掉入外圈1与内圈2之间的空间,从而影响滚珠4、第一转辊7和第二转辊9的转动,起到了防尘作用,同时限制盖10有效地锁住了外圈1,避免了轴承内部磨损时外圈1与内圈2脱落的情况发生。外圈1的外侧设有防撞外层,防撞外层的设置提高了外圈1的承载能力,在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精密角接触球轴承,包括外圈、内圈、保持架和滚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的内圆周上设有内环槽,所述内环槽内均匀分布有第一转辊,所述内圈的外圆周上设有外环槽,所述外环槽内均匀分布有第二转辊,所述第一转辊、所述第二转辊与所述滚珠相配合,所述内圈的两侧均设有限制盖,所述限制盖封闭所述外圈与所述内圈之间的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精密角接触球轴承,包括外圈、内圈、保持架和滚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的内圆周上设有内环槽,所述内环槽内均匀分布有第一转辊,所述内圈的外圆周上设有外环槽,所述外环槽内均匀分布有第二转辊,所述第一转辊、所述第二转辊与所述滚珠相配合,所述内圈的两侧均设有限制盖,所述限制盖封闭所述外圈与所述内圈之间的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精密角接触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盖上设有注油孔,所述限制盖内设有环形储油槽,所述注油孔与所述环形储油槽相通,所述限制盖的底面上设有第一注油管,所述第一注油管与所述环形储油槽相通,所述外圈的侧面设有第一导流通道,所述第一导流通道与所述内环槽相通,所述第一注油管伸入所述第一导流通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精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斌何钟萍朱文
申请(专利权)人:新昌县兴轮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