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滤清器及具有其的全地形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0910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2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滤清器及具有其的全地形车,所述空气滤清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进口和出口,所述壳体内构造有第一插装结构;滤芯,所述滤芯设于所述壳体内且对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之间的流体进行过滤,所述滤芯的一端配合于所述第一插装结构;旋盖,所述壳体设有供所述滤芯进出所述壳体的滤芯装配口,所述旋盖旋合于所述壳体且封盖所述滤芯装配口,所述旋盖构造有第二插装结构,所述滤芯的另一端配合于所述第二插装结构。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空气滤清器具有滤芯拆卸方便、维修保养的时间成本低等优点。

Air filter and all terrain vehicle with 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滤清器及具有其的全地形车
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空气滤清器和具有所述空气滤清器的全地形车。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的全地形车,在发动机的进气端设置有空气滤清器,长时间工作后,需要对空气滤清器内的滤芯进行清洗或保养。空气滤清器通常具有上下分布或左右分布的两个外盖,且滤芯与发动机的进气管相连,例如通过抱箍相连,这样在更换滤芯时,需要拆卸两个外盖,并将滤芯与发动机的进气管进行拆卸,操作十分麻烦,且需要使用辅助工具,导致空气滤清器维修保养的时间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气滤清器,该空气滤清器具有滤芯拆卸方便、维修保养的时间成本低等优点。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所述空气滤清器的全地形车。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空气滤清器,所述空气滤清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进口和出口,所述壳体内构造有第一插装结构;滤芯,所述滤芯设于所述壳体内且对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之间的流体进行过滤,所述滤芯的一端配合于所述第一插装结构;旋盖,所述壳体设有供所述滤芯进出所述壳体的滤芯装配口,所述旋盖旋合于所述壳体且封盖所述滤芯装配口,所述旋盖构造有第二插装结构,所述滤芯的另一端配合于所述第二插装结构。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气滤清器具有滤芯拆卸方便、维修保养的时间成本低等优点。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插装结构为围绕所述出口的锥形插槽,所述滤芯的所述一端具有锥形插头,所述锥形插头配合于所述锥形插槽。进一步地,所述壳体构造有出口接头,所述出口接头具有头部、根部及位于所述头部和根部之间的台阶部,所述根部具有向所述壳体内凹陷的凹部,所述锥形插槽形成于所述根部,所述出口形成于所述头部。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二插装结构为向所述壳体的内部凹陷的沉台,所述滤芯的所述另一端具有端板且所述端板具有环形筋,所述沉台配合于所述环形筋围成的凹槽内。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壳体设有围绕所述滤芯装配口延伸的第一卡筋且所述第一卡筋设有缺口,所述旋盖设有第二卡筋,所述第二卡筋由所述缺口进入滤芯装配口后通过所述旋盖的旋转而卡合于所述第一卡筋的内侧。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旋盖与所述壳体螺纹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外表面设有围绕所述旋盖设置的限位环。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具体示例,所述空气滤清器还包括:海绵泡沫层,所述海绵泡沫层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海绵泡沫层沿所述滤芯的周向围绕所述滤芯且对所述进口和所述滤芯之间的流体进行过滤。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全地形车,所述全地形车包括:车架;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安装于所述车架;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空气滤清器,所述空气滤清器安装于所述车架且所述出口与所述发动机相连。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全地形车,通过利用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空气滤清器,具有维修保养的时间成本低等优点。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车架具有驾驶室,所述发动机和所述空气滤清器设于所述驾驶室的后方,所述空气滤清器在左右方向上偏于一侧布置,且所述旋盖朝向所述偏于一侧的方向。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气滤清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全地形车的后视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全地形车的侧视图。附图标记:全地形车1、车架10、驾驶室11、空气滤清器20、货箱30、膨胀腔体40、壳体100、出口110、滤芯装配口120、锥形插槽130、出口接头140、头部141、根部142、台阶部143、凹部144、第一卡筋150、限位环160、滤芯200、锥形插头210、滤芯密封圈211、端板220、环形筋221、凹槽222、旋盖300、沉台310、第二卡筋320、旋盖密封圈330、海绵泡沫层40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气滤清器20。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气滤清器20包括壳体100、滤芯200和旋盖300。壳体100设有进口(图中未示出)和出口110,壳体100内构造有第一插装结构。滤芯200设于壳体100内,且滤芯200对所述进口和出口110之间的流体(如空气)进行过滤,即由进口进入的空气经滤芯200过滤后从出口110流出,滤芯200的一端配合于所述第一插装结构,从而对滤芯200的一端进行支撑定位。壳体100设有滤芯装配口120,滤芯装配口120供滤芯200进出壳体100,即滤芯200可通过滤芯装配口120进入壳体100,也可以通过滤芯装配口120从壳体100中拿出。旋盖300旋合于壳体100且封盖滤芯装配口120,旋盖300构造有第二插装结构,滤芯200的另一端配合于所述第二插装结构,以对滤芯200的另一端进行支撑定位。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气滤清器20,通过在壳体100设置滤芯装配口120以及与壳体100旋合的旋盖300,可以通过旋盖300对滤芯200进行拆装,并且,壳体100设有第一插装结构,旋盖300设有第二插装结构,滤芯20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插装结构和第二插装结构配合,实现对滤芯200的支撑定位,且插装的形式能够方便插拔,即方便滤芯200的拆装,无需辅助工具,由此可以减少更换滤芯200的时间,从而降低空气滤清器20维修保养的时间成本。具体地,当需要拆卸滤芯200时,首先旋转旋盖300,将旋盖300从壳体100上拿下,在此过程中,滤芯200的所述另一端与旋盖300的第二插接结构脱离,然后将滤芯200从滤芯装配口120拿出,同时滤芯200的所述一端与第一插装结构脱离,完成滤芯200的拆卸。当需要安装滤芯200时,将滤芯200从滤芯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所述壳体设有进口和出口,所述壳体内构造有第一插装结构;/n滤芯,所述滤芯设于所述壳体内且对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之间的流体进行过滤,所述滤芯的一端配合于所述第一插装结构;/n旋盖,所述壳体设有供所述滤芯进出所述壳体的滤芯装配口,所述旋盖旋合于所述壳体且封盖所述滤芯装配口,所述旋盖构造有第二插装结构,所述滤芯的另一端配合于所述第二插装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进口和出口,所述壳体内构造有第一插装结构;
滤芯,所述滤芯设于所述壳体内且对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之间的流体进行过滤,所述滤芯的一端配合于所述第一插装结构;
旋盖,所述壳体设有供所述滤芯进出所述壳体的滤芯装配口,所述旋盖旋合于所述壳体且封盖所述滤芯装配口,所述旋盖构造有第二插装结构,所述滤芯的另一端配合于所述第二插装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装结构为围绕所述出口的锥形插槽,所述滤芯的所述一端具有锥形插头,所述锥形插头配合于所述锥形插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构造有出口接头,所述出口接头具有头部、根部及位于所述头部和根部之间的台阶部,所述根部具有向所述壳体内凹陷的凹部,所述锥形插槽形成于所述根部,所述出口形成于所述头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装结构为向所述壳体的内部凹陷的沉台,所述滤芯的所述另一端具有端板且所述端板具有环形筋,所述沉台配合于所述环形筋围成的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强范戈
申请(专利权)人:赛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