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地形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24307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5:02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其旨在解决全地形车的前减震器的避震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该全地形车的前悬挂包括前减震器、上摇臂及下摇臂;上摇臂布置于下摇臂的上方,前减震器的顶端与车架连接,前减震器的底端穿过上摇臂,并连接于下摇臂上。本申请提供的全地形车,通过将前减震器的底端穿过上摇臂并连接于下摇臂上,可增大前减震器的行程,可提升前减震器的避震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车辆,尤其涉及一种全地形车


技术介绍

1、全地形车具有较好越野性能,逐渐适用于运动休闲和赛车等活动。由于全地形车通常应用于地形复杂的道路中,对其通过性以及减震性要求较高,因此前减震器作为影响全地形车的通过性、减震性的关键部件,成为研究的热点。

2、当前全地形车包括车架、前悬挂,其中前悬挂设置于车架的前端,前悬挂包括上、下布置的上摇臂和下摇臂,前减震器的顶部与车架连接,前减震器的底部与上摇臂连接。前减震器依靠自身的缓冲特性在车辆运行过程中达到减震效果。

3、然而,当前受限于前减震器的安装空间,前减震器的避震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通过改变前减震器的安装位置,以提升前减震器的避震效果。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其包括车架及悬架,所述悬架包括前悬架,沿第一方向所述前悬架设置于所述车架的前端;所述前悬架包括沿第二方向左右布置的前悬挂,所述前悬挂包括前减震器、上摇臂及下摇臂;沿第三方向,所述上摇臂布置于所述下摇臂的上方,所述前减震器的顶端与所述车架连接,所述前减震器的底端穿过所述上摇臂,并连接于所述下摇臂上。

4、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沿第三方向,所述下摇臂朝向所述前减震器的表面具有凹陷部;所述前减震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凹陷部内。

5、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车架的前端的散热器;沿第三方向,所述前减震器的顶端凸出于所述散热器的上边缘。

6、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前桥总成、转向机构及行走机构;所述前桥总成包括差速器及两个半轴,两个所述半轴沿第二方向设置于所述差速器两侧,所述半轴的一端与所述差速器连接,所述半轴的另一端与行走机构连接;所述转向机构包括助力转向机、转向器及两个转向拉杆,两个所述转向拉杆沿第二方向设置于所述转向器两侧,所述转向拉杆的一端与所述转向器传动连接,所述转向拉杆的另一端与行走机构连接;所述助力转向机与所述转向器连接,以向其提供转向助力。

7、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所述前减震器的底端与所述下摇臂的安装点位于所述转向拉杆与所述半轴之间。

8、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上摇臂与所述车架连接,并形成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形成第一投影面,所述助力转向机及所述转向器在第一投影面具有第一投影;所述第一连接点和所述第二连接点在所述第一投影面形成第一投影点和第二投影点,且所述第一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投影点和所述第二投影点之间。

9、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前悬挂还包括稳定杆及稳定拉杆;沿第一方向,所述稳定杆设置于所述转向器的前侧,且位于所述上摇臂的上方;所述稳定拉杆沿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上摇臂的前侧,且所述稳定拉杆沿第三方向延伸;沿第一方向,所述稳定拉杆设置于上摇臂的前侧,所述稳定拉杆的一端与所述稳定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上摇臂连接。

10、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上摇臂包括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其中所述第一支臂的第一端与所述车架连接形成所述第一连接点,且所述第一支臂用于承载所述稳定拉杆;所述第二支臂的第一端与所述车架连接形成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二支臂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支臂上,并形成第三连接点;所述第三连接点与所述第一支臂的第二端的端部沿第二方向保持间隔,以使所述第二支臂的一侧形成避位空间。

11、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上摇臂还包括第三支臂;所述第三支臂设置于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之间,且所述第三支臂沿第二方向倾斜设置,并分别与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连接。

12、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支臂、所述第二支臂和所述第一支臂围成的空间在所述第一投影面上的投影呈三角形。

13、与相关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全地形车,具有以下优点;

1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全地形车,通过将前减震器的底端穿过上摇臂并连接于下摇臂上,且沿第三方向下摇臂布置在上摇臂的下方,即前减震器与下摇臂的连接点位于上摇臂的下方。如此设置,可增大前减震器的行程。

15、与相关技术中前减震器的底端安装于上摇臂上相比,本申请实施例中前减震器的底端连接在下摇臂上,以此增大了前减震器的行程,进而增大前减震器的可变形空间,以此在不改变下摇臂的安装高度前提下,可提升前减震器的避震效果,同时保证了全地形车的通过性。

16、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全地形车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地形车,其包括车架及悬架,所述悬架包括前悬架,沿第一方向所述前悬架设置于所述车架的前端;所述前悬架包括沿第二方向左右布置的前悬挂,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悬挂包括前减震器、上摇臂及下摇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沿第三方向,所述下摇臂朝向所述前减震器的表面具有凹陷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车架的前端的散热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前桥总成、转向机构及行走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沿第一方向,所述前减震器的底端与所述下摇臂的安装点位于所述转向拉杆与所述半轴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摇臂与所述车架连接,并形成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悬挂还包括稳定杆及稳定拉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摇臂包括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摇臂还包括第三支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臂、所述第二支臂和所述第一支臂围成的空间在所述第一投影面上的投影呈三角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地形车,其包括车架及悬架,所述悬架包括前悬架,沿第一方向所述前悬架设置于所述车架的前端;所述前悬架包括沿第二方向左右布置的前悬挂,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悬挂包括前减震器、上摇臂及下摇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沿第三方向,所述下摇臂朝向所述前减震器的表面具有凹陷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车架的前端的散热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前桥总成、转向机构及行走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沿第一方向,所述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进丰
申请(专利权)人:赛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