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2702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6: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进一步扩大通过透光部的光的允许量的遮阳装置,其具备:在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导轨的车辆的后方处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卷绕轴(23);第一终端部连接于卷绕轴的遮光片材(24);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且连接有遮光片材的第二终端部的装饰框架(25);安装于装饰框架的长度方向各端部且滑动自如地支承于导轨的滑动部件(26);以及安装于装饰框架的长度方向各端部且滑动自如地支承于导轨,在遮光片材的带部件(42)折返的状态下固定带部件的引导部件(27)。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引导部件中的带部件的固定位置比装饰框架更远离卷绕轴,收纳状态下的带部件的折返与打开进行推移的范围与装饰框架的范围重叠。

Sun shad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遮阳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遮光片材卷绕于卷绕轴而成为收纳状态并且从卷绕轴卷出而成为展开状态的遮阳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这种遮阳装置,例如已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装置。该遮阳装置具备向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导轨、在两导轨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侧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卷绕轴、一侧端部连接于该卷绕轴的遮光片材、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且连接有遮光片材的另一侧端部的杆(operatingbeam,操作梁)。另外,遮阳装置具备安装于杆的长度方向两端部且滑动自如地支承于两导轨的一对滑动部件(mountingpart,安装部)、同样安装于杆的长度方向两端部且滑动自如地支承于两导轨并将遮光片材的两侧缘(车辆的宽度方向两缘)以折返的状态固定的一对引导部件(positioningmember,定位构件)。并且,当杆沿远离卷绕轴的车辆的前后方向与两滑动部件一起移动时,遮光片材从卷绕轴卷出而变为展开状态,阻挡通过设置于车辆的透光部的光。另一方面,当杆沿接近卷绕轴的车辆的前后方向与两滑动部件一起移动时,遮光片材卷绕于卷绕轴而变为收纳状态,允许透光部的光的通过。此时,遮光片材的两侧缘处于在两导轨内折返的状态,并且处于在两导轨的外侧折返打开的状态。并且,遮光片材的两侧缘在折返打开的状态下卷绕于卷绕轴。各引导部件以尤其是在从杆最接近卷绕轴的收纳状态卷出遮光片材时,其侧缘以折返的状态进入导轨内的方式进行引导。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0/0032992A1号说明书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可是,在专利文献1中,遮光片材处于收纳状态时的杆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位置与通过透光部的光的允许量相关,因此更优选尽可能缩短杆及卷绕轴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间隔距离。另一方面,当缩短杆及卷绕轴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间隔距离时,有可能无法充分确保遮光片材的侧缘的折返与打开的推移所需要的距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一步扩大通过透光部的光的允许量的遮阳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解决上述课题的遮阳装置具备:一对导轨,该一对导轨彼此平行地沿作为一方向的第一方向延伸;卷绕轴,该卷绕轴在两个所述导轨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端侧沿第二方向延伸,该第二方向与该第一方向正交;遮光片材,该遮光片材的一侧端部连接于所述卷绕轴;杆,该杆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连接有所述遮光片材的另一侧端部;一对滑动部件,该一对滑动部件安装于所述杆的长度方向两端部且滑动自如地支承于两个所述导轨;以及一对引导部件,该一对引导部件安装于所述杆的长度方向两端部且滑动自如地支承于两个所述导轨,所述遮光片材的两侧缘在折返的状态下固定于该一对引导部件,所述遮阳装置构成为,当所述杆向接近所述卷绕轴的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时,所述遮光片材将在两个所述导轨折返的所述两侧缘打开并卷绕于所述卷绕轴而变为收纳状态,从而允许设置于车辆的透光部的光通过,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引导部件中的所述侧缘的固定位置比所述杆更远离所述卷绕轴,所述遮光片材的所述收纳状态下的所述侧缘的折返与打开进行推移的范围与所述杆的范围重叠。根据该结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引导部件中的所述侧缘的固定位置比所述杆更远离所述卷绕轴,所述遮光片材的所述收纳状态下的所述侧缘的折返与打开进行推移的范围与所述杆的范围重叠。即,处于所述收纳状态的所述遮光片材利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杆的范围而确保所述侧缘的折返与打开的推移所需要的距离。因此,在所述遮光片材的所述收纳状态下,能够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使所述杆更接近所述卷绕轴,进而能够进一步扩大所述透光部中的光通过的允许量。对于上述遮阳装置,优选的是,两个所述引导部件配置成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夹在两个所述滑动部件之间,在所述杆的长度方向各端部形成有凹部,该凹部向第三方向凹陷并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连通,该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正交,所述侧缘通过所述凹部而固定于所述引导部件。根据该结构,所述侧缘通过所述凹部而固定于所述引导部件,由此,与例如将所述侧缘相对于未形成所述凹部的所述杆在所述第三方向上偏移地固定于所述引导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缩小在所述第三方向上所需要的空间。对于上述遮阳装置,优选的是,具备一对打开保持部件,该一对打开保持部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配置于两个所述导轨与所述卷绕轴之间,并且该一对打开保持部件在两个所述导轨侧允许所述两侧缘的折返并且在所述卷绕轴侧将所述两侧缘保持为打开的状态。根据该结构,通过所述打开保持部件,能够在所述遮光片材向所述卷绕轴的卷绕之前将所述侧缘保持为打开的状态,能够更顺畅地将所述遮光片材卷绕于所述卷绕轴。对于上述遮阳装置,优选的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基于所述打开保持部件的允许所述侧缘的折返与保持所述侧缘的打开状态的边界位置比处于所述收纳状态的所述遮光片材的最接近所述导轨的外周位置更远离所述导轨。根据该结构,通过所述打开保持部件,处于所述收纳状态的所述遮光片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从与最接近所述导轨的外周位置相比远离所述导轨的位置允许所述侧缘的折返,由此例如与从该外周位置允许的情况相比,能够确保所述侧缘的折返与打开的推移所需要的距离。对于上述遮阳装置,优选的是,在所述杆的长度方向各端部形成有嵌合凹部,该嵌合凹部向第三方向凹陷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连通,该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正交,在所述滑动部件形成有嵌合凸部,该嵌合凸部向所述第三方向突出而插嵌于所述嵌合凹部。根据该结构,所述嵌合凸部通过插嵌于所述嵌合凹部而被该嵌合凹部包围。因此,例如在所述杆与所述滑动部件相比被设定为高刚性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嵌合凹部抑制所述嵌合凸部的变形。因此,能够使所述杆与所述滑动部件之间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动力传递更加效率化。技术的效果本技术具有能够进一步扩大通过透光部的光的允许量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应用遮阳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车顶的立体图。图2是对于同实施方式的遮阳装置表示其构造的展开状态下的立体图。图3是对于同实施方式的遮阳装置表示其构造的展开状态下的侧视图。图4的(a)、(b)是沿着图3的4A-4A线及4B-4B线的剖视图。图5是对于同实施方式的遮阳装置表示其构造的收纳状态下的侧视图。图6的(a)、(b)是沿着图5的6A-6A线及6B-6B线的剖视图。图7是对于同实施方式的遮阳装置表示其构造的展开状态下的立体图。图8是对于同实施方式的遮阳装置表示其构造的展开状态下的立体图。图9是对于同实施方式的遮阳装置表示其构造的展开状态下的分解立体图。图10的(a)是对于同实施方式的遮阳装置表示其构造的收纳状态下的俯视图,图10的(b)是沿着图10的(a)的10B-10B线的剖视图。图11的(a)、(b)是沿着图10的11A-11A线及11B-11B线的剖视图。图12是对于同实施方式的遮阳装置表示其构造的收纳状态下的立体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n一对导轨,该一对导轨彼此平行地沿作为一方向的第一方向延伸;/n卷绕轴,该卷绕轴在两个所述导轨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端侧沿第二方向延伸,该第二方向与该第一方向正交;/n遮光片材,该遮光片材的一侧端部连接于所述卷绕轴;/n杆,该杆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连接有所述遮光片材的另一侧端部;/n一对滑动部件,该一对滑动部件安装于所述杆的长度方向两端部且滑动自如地支承于两个所述导轨;以及/n一对引导部件,该一对引导部件安装于所述杆的长度方向两端部且滑动自如地支承于两个所述导轨,所述遮光片材的两侧缘在折返的状态下固定于该一对引导部件,/n所述遮阳装置构成为,当所述杆向接近所述卷绕轴的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时,所述遮光片材将在两个所述导轨折返的所述两侧缘打开并卷绕于所述卷绕轴而变为收纳状态,从而允许设置于车辆的透光部的光通过,/n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引导部件中的所述侧缘的固定位置比所述杆更远离所述卷绕轴,所述遮光片材的所述收纳状态下的所述侧缘的折返与打开进行推移的范围与所述杆的范围重叠。/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412 JP 2018-0770751.一种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一对导轨,该一对导轨彼此平行地沿作为一方向的第一方向延伸;
卷绕轴,该卷绕轴在两个所述导轨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端侧沿第二方向延伸,该第二方向与该第一方向正交;
遮光片材,该遮光片材的一侧端部连接于所述卷绕轴;
杆,该杆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连接有所述遮光片材的另一侧端部;
一对滑动部件,该一对滑动部件安装于所述杆的长度方向两端部且滑动自如地支承于两个所述导轨;以及
一对引导部件,该一对引导部件安装于所述杆的长度方向两端部且滑动自如地支承于两个所述导轨,所述遮光片材的两侧缘在折返的状态下固定于该一对引导部件,
所述遮阳装置构成为,当所述杆向接近所述卷绕轴的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时,所述遮光片材将在两个所述导轨折返的所述两侧缘打开并卷绕于所述卷绕轴而变为收纳状态,从而允许设置于车辆的透光部的光通过,
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引导部件中的所述侧缘的固定位置比所述杆更远离所述卷绕轴,所述遮光片材的所述收纳状态下的所述侧缘的折返与打开进行推移的范围与所述杆的范围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引导部件配置成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夹在两个所述滑动部件之间,
在所述杆的长度方向各端部形成有凹部,该凹部向第三方向凹陷并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连通,该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正交,
所述侧缘通过所述凹部而固定于所述引导部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松新一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