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文科专利>正文

具幽浮型改良炉体的焚化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4507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幽浮型改良炉体的焚化炉,炉体呈幽浮型,包括容撑本体、喷压锥体、助燃锥体及灰炉座;助燃锥体位于容撑本体下方,呈向下渐缩形状连接于灰炉座上部,喷压锥体位于容撑本体上方,呈向上渐缩形状连接至导烟管下。大容量的容撑本体可增加焚化物容量,喷压锥体令焚化粉尘微粒在此空间翻转并进行长时间的二次燃烧,使黑烟和臭味排放明显减少,助燃锥体促使焚化物多部位充分燃烧,达到较佳的初次燃烧效果。(*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小型焚化炉,尤其涉及一种具幽浮型改良炉体的焚化炉,这种焚化炉通过炉体的改良,可增加焚化炉容量,并使焚化物充分燃烧,从而降低黑烟和臭气的排放。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现有的立式焚化炉1,主要包含有立式炉体11、汽水分离器12、集尘器13及烟囱14,而现有的卧式焚化炉2如图2所示,包含有卧式炉体21、汽水分离器22、集尘器23及烟囱24。两者的主要区别仅在于前者有立式炉体11,后者具有卧式炉体21。该立式炉体11为直管状,焚化炉内部在燃烧时,其产生的焚化粉尘微粒会在较高位置处进行二次燃烧,但因立式炉体11的内壁为直通向上形式,故焚化粉尘微粒会很快地通过此二次燃烧部位,而不会在二次燃烧时停留较长时间,使得焚化粉尘微粒很难被充分地烧化,即会放出黑烟,而且因为二次燃烧时间短,相对燃烧温度较低,很容易排放出臭味。而图2所示的卧式炉体21,则因为整体为平卧式的构造,故焚化粉尘微粒几乎未被二次燃烧,因此效果又较前者立式炉体11为差,即黑烟及臭味的排放程度更为严重。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改良的具幽浮型炉体的焚化炉,达到使焚化物充分燃烧,有效降低黑烟及臭气排放的目的。本技术提供的具幽浮型改良炉体的焚化炉,包含有炉体、汽水分离器、集尘器、烟囱及鼓风机,其中炉体上方连接有导烟管,导烟管上方是汽水分离器,侧边接通至集尘器,且炉体具有双层水壁构造,其间容置冷却液和导风歧管,该导风歧管底部与鼓风机的主风管接通,炉体内壁有可供喷出气体的出风孔;上述炉体呈幽浮型,包括容撑本体、喷压锥体、助燃锥体及灰炉座;该容撑本体位于炉体中部具最大径,助燃锥体位于容撑本体下方,呈向下渐缩形状连接于灰炉座上部,而喷压锥体则位于容撑本体上方,呈向上渐缩形状连接至导烟管下。本技术的技术特点是,呈向上渐缩形状的喷压锥体以锥形围覆构造配合斜向的向下、向内喷出气体作用,强压焚化粉尘微粒于其围覆空间内停留作翻转的二次高温燃烧,即,焚化粉尘微粒不能很快地通过喷压锥体内部空间,而会在此空间翻转并进行长时间的二次燃烧,不仅可充分地将焚化粉尘微粒烧化,使黑烟排放量明显减少,同时因为燃烧温度较高,故而可达到降低臭味排放的效果;再者,较大容量的容撑本体可增加焚化物容量,而向下渐缩的助燃锥体,以其锥形承纳构造配合斜向的向上、向内喷出气体作用,促使焚化物多部位充分燃烧,达到较佳的初次燃烧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和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特点。图面说明图1是现有立式焚化炉的立体图。图2是现有卧式焚化炉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的幽浮型焚化炉平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幽浮型焚化炉燃烧时的平面示意图。图5是图4中A部放大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炉体底部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的炉体立体图。图8是本技术炉体的另一实施例立体图。请参阅图3至图7,本技术的幽浮型焚化炉3包括炉体31、导烟管32、汽水分离器33、集尘器34、烟囱35、鼓风机36及导风歧管37,其中炉体31上方连接导烟管32,导烟管32上方是汽水分离器33,侧边以连接管321接通至集尘器34,使排放的烟可经由集尘器34再次对较大悬浮微粒予以收集,再由烟囱35向外排出。又,炉体31具有双层水壁构造,以供其间容置冷却液和导风歧管37,该导风歧管37是间隔设置于炉体31内壁外侧部,底部为接通于鼓风机36的主风管361,可经由炉体31内壁的出风孔3111、3121、3131而喷出气体。请参阅图3~图7,该鼓风机36的主风管361除供给导风歧管37气体外,还经由炉篦315的出风孔3151排出气体,供位于炉篦315上方的焚化物得以有氧燃烧。炉体31包含有包括容撑本体311、喷压锥体312、助燃锥体313及灰炉座314;另外,容撑本体311设有投入门316,灰炉座314设有炉篦315及清理门317。炉体31呈幽浮型,其容撑本体311位于炉体311中部具最大径,助燃锥体313位于容撑本体311下方,呈向下渐缩形状连接于灰炉座314上部,而喷压锥体312则位于容撑本体311上方,呈向上渐缩形状连接至导烟管32下端。上述呈幽浮型炉体31,其向外撑大的容撑本体311可增大焚化炉的容量,且内壁设有的出风口3111可喷出气体帮助内部焚化物燃烧;助燃锥体313以其锥形承纳的构造,且内壁设有的出风孔3131,配合斜向的向上、向内喷出气体作用,促使焚化物能多部位的充分燃烧,提高初次燃烧的效果;喷压锥体312以其锥形围覆的构造,且内壁设有的出风孔3121,配合斜向的向下及向内喷出气体作用,将向上流动的焚化粉尘微粒予以向下向内强压,于其围覆的空间内停留,作较长时间、翻转性的二次高温燃烧。由于焚化物能被较为完全的初次燃烧,而且其燃烧产生的焚化粉尘微粒又会在喷压锥体312内部空间作较长时间、翻转性的二次高温燃烧,因此除了焚化粉尘微粒会几近被完全的烧化,可明显降低黑烟量外,亦因焚化粉尘微粒已被高温二次燃烧,故而可减少臭气排放。图7和图8是炉体31的两种不同实施例,即本技术并不限定炉体的外部形状,其它诸如此种形式的修饰与变化,在不变更实质内容的情况下,亦应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综上所述,本技术确能增进原有炉体的功效,使得焚化炉的排放黑烟及臭味程度可以明显地减少和降低,完全符合专利法规定的条件,故依法提出本申请。权利要求1.一种具幽浮型改良炉体的焚化炉,包含有炉体、汽水分离器、集尘器、烟囱及鼓风机,其特征在于,炉体上方连接有导烟管,导烟管上方是汽水分离器,侧边接通至集尘器,且炉体具有双层水壁构造,其间容置冷却液和导风歧管,该导风歧管底部与鼓风机的主风管接通,炉体内壁有可供喷出气体的出风孔;上述炉体呈幽浮型,包括容撑本体、喷压锥体、助燃锥体及灰炉座;该容撑本体位于炉体中部具最大径,助燃锥体位于容撑本体下方,呈向下渐缩形状连接于灰炉座上部,而喷压锥体则位于容撑本体上方,呈向上渐缩形状连接至导烟管下。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幽浮型改良炉体的焚化炉,炉体呈幽浮型,包括容撑本体、喷压锥体、助燃锥体及灰炉座;助燃锥体位于容撑本体下方,呈向下渐缩形状连接于灰炉座上部,喷压锥体位于容撑本体上方,呈向上渐缩形状连接至导烟管下。大容量的容撑本体可增加焚化物容量,喷压锥体令焚化粉尘微粒在此空间翻转并进行长时间的二次燃烧,使黑烟和臭味排放明显减少,助燃锥体促使焚化物多部位充分燃烧,达到较佳的初次燃烧效果。文档编号F23G5/14GK2336205SQ9820592公开日1999年9月1日 申请日期1998年6月15日 优先权日1998年6月15日专利技术者罗文科 申请人:罗文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幽浮型改良炉体的焚化炉,包含有炉体、汽水分离器、集尘器、烟囱及鼓风机,其特征在于,炉体上方连接有导烟管,导烟管上方是汽水分离器,侧边接通至集尘器,且炉体具有双层水壁构造,其间容置冷却液和导风歧管,该导风歧管底部与鼓风机的主风管接通,炉体内壁有可供喷出气体的出风孔;上述炉体呈幽浮型,包括容撑本体、喷压锥体、助燃锥体及灰炉座;该容撑本体位于炉体中部具最大径,助燃锥体位于容撑本体下方,呈向下渐缩形状连接于灰炉座上部,而喷压锥体则位于容撑本体上方,呈向上渐缩形状连接至导烟管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文科
申请(专利权)人:罗文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