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管搭接缝压合机,它包括一基座本体,是由平台及延伸侧座组成,侧座上设有向外延伸,两平行列置的引导座及作用压合轨,引导座位于侧座上端,其具有鸠尾配合轨及齿条,作用压合轨位于侧座中段;一传动压合装置,设有一鸠尾槽座,鸠尾槽座架于引导座的鸠尾配合轨上,鸠尾槽座上配架传动机构及作用压合组件,该传动机构上具有一传动轮与齿条啮合;一控制检知装置,包括有控置踏板及两组行程检知器。优点在于:以机械代替了手工作业,减少了噪音和操做者的意外事故,提高了生产效率。(*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管搭接缝压合机本技术涉及一种风管搭接缝压合机,特别是可对风管搭接缝进行滚压使之紧密接合的压合机。一般风管的制作,是将裁材所需尺寸的铁板两端相互搭接,再将搭接缝予以压合密封。过去将搭接缝予以压合的方式是在搭接缝下方垫一平板,以操作者手持铁锤敲击搭接缝使之紧密结合,即完成搭接压和作业。然而此种制作方式,不但会产生极大敲击噪音,还会给操作者带来意外事故。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以自动机械对风管搭接缝进行滚压作业的风管搭接缝压合机。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风管搭接缝压合机,包括一基座本体,是由平台及延伸侧座组成,侧座上设有向外延伸、两平行列置的引导座及作用压合轨,引导座位于侧座上端,其具有鸠尾配合轨及齿条,作用压合轨位于侧座中段;一传动压合装置,设有一鸠尾槽座,鸠尾槽座架于引导座的鸠尾配合轨上,鸠尾槽座上配架传动机构及作用压合组件,该传动机构上具有一传动轮与齿条啮合;一控制检知装置,包括有控置踏板及两组行程检知器。-->本技术的优点在于:以机械代替了手工作业,减少了噪音和操做者的意外事故,提高了生产效率。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1图3为本技术传动压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2图5为本技术方形风管四隅向搭接缝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上述风管压合机包括有基座本体(1)、传动压合装置(2)及控制检知装置(3),其中基座本体(1)是由平台(11)及延伸侧座(12)组成,该侧座(12)上设有向外延伸、两平行列置的引导座(13)及作用压合轨(14),引导座(13)位于侧座(12)上端,且具有鸠尾配和轨(131)及齿条(132),供架构及引导传动压合装置(2),作用压合轨(14)位于侧座(12)中段,供置架风管(4)搭接缝(41)于上定位压合,作用压合轨(14)上方两侧具有缺口槽(141),使方型风管(4)的四隅向搭接缝(41)可顺利卡固定位于中压合,作用压合轨(14)一端上具有穿孔(142),挡杆(5)可穿贯定位于该孔中,该挡杆可将风管(4)卡止定位于作用压合轨(14)上。传动压合装置(2),是设有一鸠尾槽座(21),-->鸠尾槽座(21)架构配合于引导座(13)的鸠尾配合轨(131)上,鸠尾槽座(21)上配架传动机构(22)及作用压合组件(23),前者作为带动鸠尾槽座(21)移位,后者作为滚压风管(4)搭接缝(41)紧密接合。如图1、图2、图3所示,传动机构(22)包括传动马达(221)、减速机(222)及传动轮(223),该传动轮(223)配置于减速机(222)转轴上,与引导座(13)的齿条(132)啮合;当传动马达(221)作动减速机(222)时,减速机(222)可带动传动轮(223)于齿条(132)上转动,使鸠尾槽座(21)可于鸠尾配合轨(131)上移位。作用压合组件(23)具有固接于鸠尾槽座(21)上的一螺合座(231),其上螺合一调节杆(232),调节杆(232)下方配接滚压轮(2321),其轮面大于作用压合轨(14)的轨宽,且调节杆(232)可于螺合座(231)上移位,以控制滚压轮(2321)与作用压合轨(14)顶触的距离,进而调整滚压风管(4)搭接缝(41)压合密接的强度;如图4所示,螺合座(231)上另设有两组压持组件(233)、(234),该两组压持组件各由调整连杆(2331)、(2341)上配接压持轮(2332)、(2342)所构成,其中一组压持组件(233)的调整连杆(2331)设于螺合座(231)右侧,且其压持轮(2332)左侧具有一导引弧面(2333),另一组压持组件(234)的-->调整连杆(2341)设于螺合座(231)左侧,且其压持轮(2342)右侧也具有一导引弧面(2343),而该两组调整连杆(2331)、(2341)各置于螺合座(231)上并可做90度定点转动移位,且调整连杆(2331)本身可转动调整改变连杆长度,使压持轮(2332)、(2342)具有适当导引压持的距离,在压合方型风管(4)四隅向搭接缝(41)时,可放下螺合座(231)两侧的压持组件(233)、(234),借助其压持轮(2332)、(2342)的导引弧面(2333)、(2343)可预先导引搭接缝(41)凸边铁板(411)向内弯折,使滚压轮(2321)顺利滚压铁板(411)使之紧密接合。如图1、图2所示,控制检知装置(3)包括控制踏板(31)及两组行程检知器(32)、(33),控制踏板(31)可控制传动机构(22)作动,使鸠尾槽座(21)在传动机构(22)带动下前进或后退,两组行程检知器(32)、(33)各置设于引导座(13)的左右两侧,当鸠尾槽座(21)作动时,鸠尾槽座(21)上配接的拨杆(24)可触控两组行程检知器(32)、(33),进而控制鸠尾槽座(21)于引导座(13)上具有前进或后退位移的安全行程。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压合圆型风管(4)搭接缝(41)的使用情形。首先将圆形风管(4)搭接缝(41)置于作用压合轨(14)上,并使定位挡杆(5)-->予以档止定位,转动调节杆(232)以调整滚压轮(2321)压合搭接缝(41)密接强度,踏触控制踏板(31)控制传动机构(22)动作,而带动鸠尾槽座(21)移位,使滚压轮(2321)依移位方向顺利滚压搭接缝(41)紧密接合,直至拨杆(24)触控前进行程检知器(32)控制传动机构(22)停止带动,再踏触控制踏板(31)控制作动,使滚压轮(2321)反向移位,作二次滚压工作,最后由拨杆(24)触控后退行程检知器(33)停止作动,即完成自动压合接缝作业。如图4、图5所示,为本技术压合方形风管(4)搭接缝(41)的使用情形及方形风管(4)具有四隅向搭接缝(41)的组织关系的情形。欲使方形风管(4)四隅向搭接缝(41)压合时,其左上、右下搭接缝(41)为卡止定位于作用压合轨(14)左侧缺口槽(141)中压合作业,首先将螺合座(231)左侧压持组件(233)放下,踏触控制踏板(31)控制传动机构(22)作动,而带动鸠尾槽座(21)移位,使搭接缝(41)凸边铁板(411)可借压持轮(2332)的导引弧面(2333)移位预导引向内弯折,再经滚压轮(2321)依移位方向顺利滚压紧密接合,再踏触控制踏板(31)控制作动,使滚压轮(2321)反向移位,作二次滚压工作,即可完成自动压合接缝作业;再者,方形风管(4)的右上、左下搭接缝(41)为卡止定位于作用压合轨(14)右侧缺口槽(141)中压合作业,-->此时将螺合座(231)右侧压持组件(234)放下,借其压持轮(2342)的导引弧面(2343)可预先导引搭接缝(41)凸边铁板(411)向内弯折,再以上述同样操作程序,即可顺利完成自动压合接缝作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管搭接缝压合机,其特征在于:一基座本体(1),是由平台(11)及延伸侧座(12)组成,侧座(12)上设有向外延伸、两平行列置的引导座(13)及作用压合轨(14),引导座(13)位于侧座(12)上端,其具有鸠尾配合轨(131)及齿条(132),作用压合轨(14)位于侧座(12)中段;一传动压合装置(2),设有一鸠尾槽座(21),鸠尾槽座(21)架于引导座(13)的鸠尾配合轨(131)上,鸠尾槽座(21)上配架传动机构(22)及作用压合组件(23),该传动机构上具有一传动轮(223)与齿条(132)啮合;一控制检知装置(3),包括有控置踏板(31)及两组行程检知器(32)、(3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管搭接缝压合机,其特征在于:一基座本体(1),是由平台(11)及延伸侧座(12)组成,侧座(12)上设有向外延伸、两平行列置的引导座(13)及作用压合轨(14),引导座(13)位于侧座(12)上端,其具有鸠尾配合轨(131)及齿条(132),作用压合轨(14)位于侧座(12)中段;一传动压合装置(2),设有一鸠尾槽座(21),鸠尾槽座(21)架于引导座(13)的鸠尾配合轨(131)上,鸠尾槽座(21)上配架传动机构(22)及作用压合组件(23),该传动机构上具有一传动轮(223)与齿条(132)啮合;一控制检知装置(3),包括有控置踏板(31)及两组行程检知器(32)、(3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搭接缝压合机,其特征在于:基座本体(1)的作用压合轨(14)上方两侧具有缺口槽(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文科,
申请(专利权)人:罗文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