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岔及具有其的轨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54103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0 1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道岔及具有其的轨道系统,道岔包括:固定梁,固定梁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边梁;和至少一个活动梁,至少一个活动梁可移动地设在两个边梁之间以限定出可切换的多个行车通道;至少一个行车通道中包括一段圆弧段和一段直线段,其中,圆弧段与直线段相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道岔具有体量小、占地面积小、过岔速度快等优点。

Turnout and its track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道岔及具有其的轨道系统
本技术属于轨道交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道岔及具有其的轨道系统。
技术介绍
道岔用于使轨道车辆从一行车通道转入另一行车通道,从而提升轨道线路的通过能力。相关技术中,道岔在轨道分岔处通过替换梁的形式实现换道,这种形式的道岔结构体量大、长度大、占地面积大;而且,相关技术中的道岔行车通道一般为一段圆弧,这将导致道岔分岔端两条线路开角很大,线间距太大,这样会增加道岔平台的尺寸。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道岔,具有体量小、占地面积小、过岔速度快等优点。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道岔,包括:固定梁,所述固定梁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边梁;和至少一个活动梁,所述至少一个活动梁可移动地设在两个所述边梁之间以限定出可切换的多个行车通道;至少一个所述行车通道中包括一段圆弧段和一段直线段,其中,所述圆弧段与直线段相切。由于本技术至少一个行车通道中包括一段圆弧段和一段直线段,在满足道岔分岔端开度d的条件下,本技术的道岔能够缩小道岔分岔端的开角θ,这样不仅能减小道岔的体量,而且缩小道岔的分岔端开角θ能够缩小岔后线路之间的线间距,从而大大减小道岔的大小,降低成本;而且,由于行车通道的圆弧段与直线段相切,不会影响道岔的过岔速度和舒适性;本技术的道岔转辙时只需移动滑块梁就能实现线路的切换,其结构简单、紧凑,道岔转辙量小,转辙时间短。另外,根据本技术的道岔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多个所述行车通道均包括一段圆弧段和一段直线段,或,多个所述行车通道中的部分所述行车通道包括一段圆弧段和一段直线段,其他所述行车通道为一段圆弧段。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活动梁为多个,其中一个所述边梁与邻近其的所述活动梁之间间隔开以形成一个所述行车通道,或者,相邻的两个所述活动梁间隔开以形成一个所述行车通道。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多个所述行车通道对称布置。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当所述行车通道为2n+1个时(n为正整数),第n+1个所述行车通道为直线段。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固定梁还包括与所述活动梁数量相等且间隔设置的中间梁;在从所述固定梁的长度方向的第一端到第二端的方向上,两个所述边梁的第二端在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上弯曲,多个所述中间梁设在两个所述边梁之间且靠近所述边梁的第二端设置,每个所述边梁与邻近其的所述中间梁之间、每相邻的两个所述中间梁之间均限定出导向道;所述行车通道与其对应的所述导向道连通。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导向道沿直线延伸。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每个所述中间梁包括:导向部,所述导向部与所述活动梁接触;两个分岔部,两个所述分岔部分别设在所述导向部上,两个所述分岔部之间的间距在远离所述导向部的方向上逐渐增大。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每个所述活动梁的与所述中间梁接触的端面为平面,多个所述活动梁的与所述中间梁接触的端面平齐设置。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轨道系统,包括本技术提供的道岔。通过采用本技术提供的道岔,所述轨道系统使得轨道车辆在所述道岔处具有较高的转辙速度,且所述道岔体量更小,占地面积更小,从而降低成本。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道岔和轨道系统的示意简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道岔和轨道系统的一种工作状态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道岔和轨道系统的一种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道岔和轨道系统的另一种工作状态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道岔和轨道系统的另一种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道岔和轨道系统的另一种工作状态的俯视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道岔和轨道系统的另一种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道岔和轨道系统的另一种工作状态的俯视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道岔和轨道系统的另一种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道岔和轨道系统的示意简图。图11是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道岔和轨道系统的俯视图。图12是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道岔和轨道系统的俯视图。图13是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道岔和轨道系统的俯视图。附图标记:10:道岔;1:轨道梁;2:边梁;3:活动梁;31:第一活动梁;32:第二活动梁;33:第三活动梁;4:中间梁;S:行驶通道;L1:第一线路;L2:第二线路;R1:第三线路;R2:第四线路;M:第五线路;S1:第一圆弧段;S2:第二直线段;θ:开角;X1:第二圆弧段;X2:第二直线段;Y1:第三圆弧段;Y2:第三直线段;d:分岔端开度。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垂向”、“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气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参考图1-13详细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道岔100及具有其的轨道系统200。在一些实施例中,道岔10为内导向道岔;轨道车辆的走行轮适于行驶在固定梁的上表面上,对轨道车辆起驱动和支撑的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道岔,其特征在于,包括:/n固定梁,所述固定梁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边梁;和/n至少一个活动梁,所述至少一个活动梁可移动地设在两个所述边梁之间以限定出可切换的多个行车通道;/n至少一个所述行车通道中包括一段圆弧段和一段直线段,其中,所述圆弧段与直线段相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岔,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梁,所述固定梁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边梁;和
至少一个活动梁,所述至少一个活动梁可移动地设在两个所述边梁之间以限定出可切换的多个行车通道;
至少一个所述行车通道中包括一段圆弧段和一段直线段,其中,所述圆弧段与直线段相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岔,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行车通道均包括一段圆弧段和一段直线段,
或,
多个所述行车通道中的部分所述行车通道包括一段圆弧段和一段直线段,其他所述行车通道为一段圆弧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梁为多个,其中一个所述边梁与邻近其的所述活动梁之间间隔开以形成一个所述行车通道,
或者,
相邻的两个所述活动梁间隔开以形成一个所述行车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道岔,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行车通道对称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道岔,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行车通道为2n+1个时(n为正整数),第n+1个所述行车通道为直线段。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映芝章志强王义磊刘华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