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缸体冷却结构、发动机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01853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9:28
一种发动机缸体冷却结构、发动机及汽车,其中,发动机缸体冷却结构包括缸体本体、设于缸体本体中的气缸孔及缸体水套;缸体水套设置于气缸孔外围;缸体水套包括左侧水套和与左侧水套相连通的右侧水套,左侧水套和右侧水套之间设有第一冷却水道及第二冷却水道;第一冷却水道及第二冷却水道皆呈V型,且第一冷却水道相较于第二冷却水道靠近气缸孔的顶面。本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缸体冷却结构、发动机及汽车,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气缸孔降温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缸体冷却结构、发动机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缸体冷却结构、发动机及汽车。
技术介绍
现有的气缸是汽车发动机的关键零件,是安装活塞、曲轴等其他附件的支架。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燃料在燃料室里面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量,为了防止气缸孔间温度过高产生变形,需要在气缸孔外围设置冷却水套,然而气缸内的燃料燃烧时,气缸顶部温度最高,现有的冷却水套在给气缸孔降温时,仅靠顶部单一降温,气缸孔降温效果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缸体冷却结构、汽车发动机及汽车,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气缸孔降温效果不佳的问题。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缸体冷却结构,包括缸体本体、设于所述缸体本体中的气缸孔及缸体水套;所述缸体水套设置于所述气缸孔外围;所述缸体水套包括左侧水套和与所述左侧水套相连通的右侧水套,所述左侧水套和所述右侧水套之间设有第一冷却水道及第二冷却水道;所述第一冷却水道及所述第二冷却水道皆呈V型,且所述第一冷却水道相较于所述第二冷却水道靠近所述气缸孔的顶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缸体冷却结构,包括缸体本体、设于所述缸体本体中的气缸孔及缸体水套;所述缸体水套设置于所述气缸孔外围;所述缸体水套包括左侧水套和与所述左侧水套相连通的右侧水套,其特征在于:/n所述左侧水套和所述右侧水套之间设有第一冷却水道及第二冷却水道;所述第一冷却水道及所述第二冷却水道皆呈V型,且所述第一冷却水道相较于所述第二冷却水道靠近所述气缸孔的顶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缸体冷却结构,包括缸体本体、设于所述缸体本体中的气缸孔及缸体水套;所述缸体水套设置于所述气缸孔外围;所述缸体水套包括左侧水套和与所述左侧水套相连通的右侧水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侧水套和所述右侧水套之间设有第一冷却水道及第二冷却水道;所述第一冷却水道及所述第二冷却水道皆呈V型,且所述第一冷却水道相较于所述第二冷却水道靠近所述气缸孔的顶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缸体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水道包括第一支道及与所述第一水支道弯折连接的第二支道;所述第一支道的一端与所述左侧水套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道连通;所述第二支道的一端与所述右侧水套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道弯折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缸体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水道包括第三支道及与所述第三支道弯折连接的第四支道;所述第三支道的一端与所述左侧水套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支道连通;所述第四支道的一端与所述右侧水套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支道弯折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昌东黄前海陈凡唐德润唐代祥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