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面屏和平面液晶模组全贴合工装及全贴合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882983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6: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曲面屏和平面液晶模组全贴合工装及全贴合方法,属于显示屏全贴合技术领域。所述曲面屏和平面液晶模组全贴合工装,包括定位注胶框组件,定位注胶框组件的第一侧被配置为与曲面屏贴合,定位注胶框组件的第二侧被配置为固定平面液晶模组,于定位注胶框组件内,曲面屏和平面液晶模组之间形成注胶空间,定位注胶框组件上还设有至少一个注胶口,注胶口与注胶空间连通。所述曲面屏和平面液晶模组全贴合方法采用上述曲面屏和平面液晶模组全贴合工装。在注胶工序之前,先固定平面液晶模组,即在注胶前,便限制出液态光学胶的流动空间,防止发生溢胶或缺胶。

Full fit tooling and method for curved screen and flat LCD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曲面屏和平面液晶模组全贴合工装及全贴合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屏全贴合
,尤其涉及一种曲面屏和平面液晶模组全贴合工装及全贴合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较大尺寸的车规液晶模组都是平面液晶模组,很难在车机上实现曲面娱乐屏。用普通平面液晶模组和曲面盖板组合来实现车机曲面屏可以作为一种实现方法。其中,全贴合过程大致为:先在液晶模组上均匀涂布液态或固态光学胶,然后采用能够进行定位的机械设备将液晶模组按照预定好的位置,平铺或者沿某一角度进行贴合。这种全贴合方法,如果运用在成型后的曲面玻璃贴合上,会产生严重的溢胶、缺胶或气泡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曲面屏和平面液晶模组全贴合工装,贴合效果好,能够有效防止溢胶或缺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曲面屏和平面液晶模组全贴合方法,贴合效果好。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曲面屏和平面液晶模组全贴合工装,包括定位注胶框组件,所述定位注胶框组件的第一侧被配置为与所述曲面屏贴合,所述定位注胶框组件的第二侧被配置为固定所述平面液晶模组,于所述定位注胶框组件内,所述曲面屏和所述平面液晶模组之间形成注胶空间,所述定位注胶框组件上还设有至少一个注胶口,所述注胶口与所述注胶空间连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曲面屏和平面液晶模组全贴合工装的优选方案,还包括双面胶,所述定位注胶框组件通过所述双面胶与所述曲面屏相连。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曲面屏和平面液晶模组全贴合工装的优选方案,还包括定位治具,所述定位治具被配置为对所述曲面屏和所述定位注胶框组件进行定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曲面屏和平面液晶模组全贴合工装的优选方案,所述定位注胶框组件包括定位框,所述定位框被配置为固定所述平面液晶模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曲面屏和平面液晶模组全贴合工装的优选方案,所述注胶口设有一个,并位于所述定位注胶框组件的上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曲面屏和平面液晶模组全贴合工装的优选方案,所述定位注胶框组件的上端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与所述注胶空间连通。一种曲面屏和平面液晶模组全贴合方法,采用如上所述的曲面屏和平面液晶模组全贴合工装,包括如下步骤:S1、将所述曲面屏固定于定位注胶框组件的第一侧;S2、将所述平面液晶模组固定于所述定位注胶框组件的第二侧;S3、由所述定位注胶框组件的注胶口向注胶空间注入液态光学胶,直至所述液态光学胶填充满所述注胶空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曲面屏和平面液晶模组全贴合方法的优选方案,所述S1包括如下步骤:S1.1、采用双面胶将曲面屏固定于所述定位注胶框组件上,再采用定位治具对所述曲面屏和所述定位注胶框组件定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曲面屏和平面液晶模组全贴合方法的优选方案,所述S2包括如下步骤:S2.1、将所述平面液晶模组安装于所述定位注胶框组件的定位框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曲面屏和平面液晶模组全贴合方法的优选方案,在所述S3之后,执行如下步骤:S4、对所述曲面屏、所述定位注胶框组件和所述平面液晶模组进行加温,使所述液态光学胶固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曲面屏和平面液晶模组全贴合工装中,定位注胶框组件的两侧分别用于固定曲面屏和平面液晶模组,在定位注胶框组件内部,并位于曲面屏和平面液晶模组之间,形成注胶空间,从而限制出液态光学胶的流动空间,防止发生溢胶或缺胶。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曲面屏和平面液晶模组全贴合方法,采用上述曲面屏和平面液晶模组全贴合工装,首先将曲面屏和平面液晶模组分别固定于定位注胶框组件的两侧,之后由注胶口向注胶空间内注射液态光学胶,实现曲面屏和平面液晶模组的全贴合。在注胶工序之前,先固定平面液晶模组,即在注胶前,便限制了所有的注胶空间,防止发生溢胶或缺胶。液态光学胶由定位注胶框组件上端的注胶口注射入注胶空间,液态光学胶在重力的作用下填满注胶空间,进一步防止局部区域欠胶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曲面屏和平面液晶模组全贴合工装的使用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曲面屏和平面液晶模组全贴合工装使用时的侧视图;图3为图2中A-A处的剖视图;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曲面屏和平面液晶模组全贴合方法的流程图。附图标记:1-定位注胶框组件;11-注胶口;12-定位框;121-定位卡孔;2-曲面屏;21-盖板;22-触摸屏;3-平面液晶模组;31-定位卡凸;4-双面胶;5-注胶空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曲面屏和平面液晶模组全贴合工装,用于实现曲面屏和平面液晶模组之间的全贴合。需要说明的是,曲面屏2可以包括盖板21,或者曲面屏2也可以包括盖板21及贴设于其上的触摸屏22,在此不做限定。其中,盖板21可以是钠硅/铝硅玻璃或亚克力盖板等,在此不做限定。盖板21及由其组成的曲面屏2,可以是单曲面或者双曲面,也可以是不规则曲面。本实施例中,曲面屏2包括盖板21及贴设于其上的触摸屏22,且盖板21和触摸屏22优选通过OCA光学胶(OpticallyClearAdhesive,OCA)连接。如图1-图4,该曲面屏和平面液晶模组全贴合工装可选择性地包括定位注胶框组件1。定位注胶框组件1整体呈口字形。定位注胶框组件1的第一侧被配置为与曲面屏2贴合,定位注胶框组件1的第二侧被配置为固定平面液晶模组3,从而确定曲面屏2和平面液晶模组3的相对装配位置。同时,在定位注胶框组件1内,曲面屏2和平面液晶模组3之间,形成注胶空间5(参见图4)。定位注胶框组件1上设有注胶口11。注胶口11与注胶空间5连通,可由注胶口11向注胶空间5内注射液态光学胶,从而实现曲面屏2和平面液晶模组3之间的全贴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曲面屏和平面液晶模组全贴合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注胶框组件(1),所述定位注胶框组件(1)的第一侧被配置为与所述曲面屏(2)贴合,所述定位注胶框组件(1)的第二侧被配置为固定所述平面液晶模组(3),于所述定位注胶框组件(1)内,所述曲面屏(2)和所述平面液晶模组(3)之间形成注胶空间(5),所述定位注胶框组件(1)上还设有至少一个注胶口(11),所述注胶口(11)与所述注胶空间(5)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曲面屏和平面液晶模组全贴合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注胶框组件(1),所述定位注胶框组件(1)的第一侧被配置为与所述曲面屏(2)贴合,所述定位注胶框组件(1)的第二侧被配置为固定所述平面液晶模组(3),于所述定位注胶框组件(1)内,所述曲面屏(2)和所述平面液晶模组(3)之间形成注胶空间(5),所述定位注胶框组件(1)上还设有至少一个注胶口(11),所述注胶口(11)与所述注胶空间(5)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面屏和平面液晶模组全贴合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双面胶(4),所述定位注胶框组件(1)通过所述双面胶(4)与所述曲面屏(2)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曲面屏和平面液晶模组全贴合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治具,所述定位治具被配置为对所述曲面屏(2)和所述定位注胶框组件(1)进行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面屏和平面液晶模组全贴合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注胶框组件(1)包括定位框(12),所述定位框(12)被配置为固定所述平面液晶模组(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面屏和平面液晶模组全贴合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注胶口(11)设有一个,并位于所述定位注胶框组件(1)的上端。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曲面屏和平面液晶模组全贴合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宏菲回姝王淑琴郑红丽高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