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护套和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3077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中保护套和机器人,该保护套包括:下端开口的保护套本体、缓冲层和固定环,缓冲层设于保护套本体的内表面上;固定环设于保护套本体的上端位置,与保护套本体连接,并在保护套本体的上端位置处形成一个与固定环的内直径的大小相同的圆形开口。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缓冲层是主要的缓冲结构,在机器人与周围物体发生碰撞时对被碰撞物体进行保护,当机器人跌倒时有能对机器人进行保护;同时,在本实用性新型实施例中在缓冲层的外面还包裹了一层保护套本体,和对该保护套本体进行固定的固定环,固定环将保护套本体固定在缓冲层上,保护套本体对缓冲层进行保护,增强了保护套的耐用性。

A kind of protective sleeve and robo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protective sleeve and a robot, the protective sleeve includes: a protective sleeve body, a buffer layer and a fixed ring with an opening at the lower end, the buffer layer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protective sleeve body; the fixed ring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end of the protective sleeve body,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protective sleeve body, and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protective sleeve body is formed a size of the same internal diameter as the fixed ring Circular opening. In the embodiment of the utility model, the buffer layer is the main buffer structure, which protects the impacted object when the robot collides with the surrounding object, and can protect the robot when the robot falls down;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embodiment of the utility model, a layer of protective sleeve body is wrapped outside the buffer layer, and a fixed ring is used to fix the protective sleeve body, The fixing ring fixes the protective sleeve body on the buffer layer, and the protective sleeve body protects the buffer layer, thus enhancing the durability of the protective slee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护套和机器人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机器人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机器人保护套和机器人。
技术介绍
移动机器人是机器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服务型行业开始逐渐得到应用,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或者帮助人们完成部分的劳动而受到广泛的关注。现在的移动机器人根据移动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轮式、履带式和足式等,不同的移动方式在不同的应用环境中各有优势,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移动机器人均采用轮式驱动,其具备结构简单、控制方便、运动平稳和灵活等优点,可搭载不同的设备和平台,因此应用很广泛。目前,移动机器人多采用自主移动的控制方式,机器人在运行的过程中碰撞到周围的物体或者发生跌倒常有发生,又由于机器人为了保证耐用性外壳通常采用较硬的材质制成,在机器人与物体发生碰撞和跌倒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进行缓冲,容易对碰撞物体或者机器人本身造成损坏,因此,提供一种针对机器人的保护套十分的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保护套,解决现有技术中机器人与周围物体发生碰撞或者跌倒时,导致对周围物体或者使自身出现损坏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护套,该保护套应用于机器人上,该保护套包括:下端开口的保护套本体、缓冲层和固定环,缓冲层设于保护套本体的内表面上;固定环设于保护套本体的上端位置,与保护套本体连接,并在保护套本体的上端位置处形成一个与固定环的内直径的大小相同的圆形开口。可选的,固定环包括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通过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的相互卡合作用,将保护套本体夹紧于第一固定环的上表面和第二固定环下表面之间。可选的,第一固定环上设置有环形槽,环形槽内设置至少两个通孔;第二固定环横截面的形状为倒U字形,第二固定环上沿着其底面垂直方向有至少两个凸起的卡扣结构,安装时卡扣结构穿过通孔,卡扣结构顶端的倒钩将第二固定环固定在第一固定环上。可选的,在缓冲层的下端还设置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用于固定保护套本体的下端开口。可选的,限位结构为U形凹槽和直角三角形凸起中的一种,U形凹槽为由缓冲层的外表面向内凹所形成,直角三角形凸起为由缓冲层的外表面向外凸所形成。可选的,当限位结构为U形凹槽时,保护套本体下端的开口设置有松紧带,松紧带扣入U形凹槽内对保护套本体进行固定;当限位结构为直角三角形凸起时,保护套本体下端的开口设置有松紧带,松紧带扣入直角三角形凸起的直角面对保护套本体进行固定。可选的,缓冲层为分体结构,缓冲层以中轴面为对称面,将缓冲层分为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可选的,保护套本体为弹性材料,包括橡胶材料、杜邦莱卡材料、锦纶材料和涤纶材料任意一种。可选的,缓冲层为软质材料,包括发泡棉和橡胶任意一种。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机器人,该机器人包括:机器人外壳和上述保护套,上述保护套套在机器人外壳上。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护套,该保护套包括:下端开口的保护套本体、缓冲层和固定环,缓冲层设于保护套本体的内表面上;固定环设于保护套本体的上端位置,与保护套本体连接,并在保护套本体的上端位置处形成一个与固定环的内直径的大小相同的圆形开口。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保护套,该保护套上的缓冲层能够对机器人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同时由于缓冲层的存在,当机器人碰撞到周围物体时,也能避免对被碰撞物体造成损坏;而保护套本体处在缓冲层的外面,对整个保护套起到装饰作用,同时还能给缓冲层提供一定的保护,增加保护套的耐用性。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保护套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保护套上端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保护套下端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保护套下端C处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中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出进一步的诠释说明。参见图1,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保护套的结构图,该保护套包括:下端开口的保护套本体1、缓冲层2和固定环3,缓冲层2设于保护套本体1的内表面上;固定环3设于保护套本体1的上端位置,与保护套本体1连接,并在保护套本体1的上端位置处形成一个与固定环3的内直径的大小相同的圆形开口。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保护套本体1覆盖在缓冲层2的外面,且保护套本体1一定是柔性的材质,保护套本体1的下端和上端分别开设有一个开口,开设下端开口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将保护套从上到下套在机器人上,上端圆形开口内设置有固定环3,固定环3对保护套本体1起固定作用,避免保护套本体1从缓冲层上脱落。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缓冲层2是保护套起到保护作用的主要结构,缓冲层直接套在机器人的外壳上,当机器人与周围物体发生碰撞时,缓冲层2向内凹陷形变进行缓冲,同时给机器人提供一定的反应时间来改变方向;当机器人跌倒时,缓冲层2发生形变,给机器人提供缓冲,对机器人提供保护。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固定环3用于固定保护套本体1,固定环3在固定保护套本体1时,固定环3设置在保护套本体1上端的圆形开口内,并将保护套本体1上端的圆形开口周围的材料夹持在固定环3上,实现对保护套本体1的固定;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环3的环形内可以是封闭结构也可以是开放结构,若在组装时机器人会有一部分组件从保护套内伸出时固定环3为封闭结构,若在组装时机器人的组件不会从保护套内伸出时固定环3可以选择封闭结构,这样不但起到了保护作用,还起到一定的防尘作用。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环3在固定保护套本体1时,采用的是夹持的方式进行固定,因此,可选地,固定环3的结构如图2所示,图2中固定环3采用的是两个固定环通过卡扣方式进行夹紧,图2中,固定环3包括:第一固定环31和第二固定环32,通过第一固定环31和第二固定环32的相互卡合作用,将保护套本体1夹紧于第一固定环31的上表面和第二固定环32的下表面之间。第一固定环31为T字形,上端面上设置有一环形槽,环形槽内设置有至少两个通孔,设置通孔的目的是为了让卡扣从通孔内穿过;第二固定环32的横截面形状为倒U字形,第二固定环32外侧的环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卡扣33,安装时卡扣33穿过通孔,卡扣33顶端的倒钩将第二固定环32固定在第一固定环31上。在组装时将保护套本体1上端的开口的边缘的材料放置在第一固定环31和第二固定环32之间,第二固定环33内侧的环包裹住第一固定环31的内侧边沿,第二固定环32外侧的环嵌入第一固定环31的环形槽内,同时将保护套本体1上的材料夹持在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护套,应用于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下端开口的保护套本体、缓冲层和固定环,所述缓冲层设于所述保护套本体的内表面上;/n所述固定环设于所述保护套本体的上端位置,与所述保护套本体连接,并在所述保护套本体的上端位置处形成一个与所述固定环的内直径的大小相同的圆形开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护套,应用于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下端开口的保护套本体、缓冲层和固定环,所述缓冲层设于所述保护套本体的内表面上;
所述固定环设于所述保护套本体的上端位置,与所述保护套本体连接,并在所述保护套本体的上端位置处形成一个与所述固定环的内直径的大小相同的圆形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包括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通过所述第一固定环和所述第二固定环的相互卡合作用,将所述保护套本体夹紧于所述第一固定环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二固定环的下表面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环上设置有环形槽,环形槽内设置至少两个通孔;
所述第二固定环横截面的形状为倒U字形,所述第二固定环上沿着其底面垂直方向有至少两个凸起的卡扣结构,安装时所述卡扣结构穿过所述通孔,所述卡扣结构顶端的倒钩将所述第二固定环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环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缓冲层的下端还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固定所述保护套本体的下端开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天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创想未来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