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晓华专利>正文

一种行星齿轮减速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4639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行星齿轮减速箱,包括箱体、输入轴、输出轴、减速机构,所述减速机构包括设在输入轴端部的主动齿轮、设在箱体内的第一内齿圈、第二内齿圈、输出架、转接体,所述主动齿轮与第一内齿圈之间设有三个行星齿轮一,行星齿轮一转接在设于转接体上的转轴一上,转接体前端中心设有中间齿轮,所述中间齿轮与第二内齿圈间设有三个行星齿轮二,所述行星齿轮二活络转接于设在输出架上的转轴二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动齿轮通过三个行星齿轮与第一内齿圈作用,并带动转接体转动,实现第一级减速,主动齿轮与行星齿轮一作用,重合度增大,承载受力实现均衡分布,更好的保证了齿轮的传动性能及减速箱的稳定性,同时降低了噪音。(*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行星齿轮减速箱
技术介绍
现有的行星齿轮减速箱,其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大部分是单独一配一传动, 重合度较小,噪音相对较高,承载受力集中,对齿轮的使用寿命有较大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重合度大,噪音小, 承载受力均匀,能更好的保证齿轮的传动性能的行星齿轮减速箱。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行星齿轮减 速箱,包括箱体,箱体两端盖上分别活络转接有输入轴和输出轴,输入轴和输 出轴通过减速机构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机构包括设在输入轴端部的主 动齿轮、设在箱体内的小模数的第一内齿圈及大模数的第二内齿圈、设在输出 轴内端的输出架以及一个转接体,所述主动齿轮与第一内齿圈之间设有三个均 匀分布的行星齿轮一,所述转接体一侧环设有与所述行星齿轮一对应的转轴一, 行星齿轮一活络转接在所述转轴一上,所述转接体前端中心还设有一 中间齿轮, 所述中间齿轮与第二内齿圈间设有三个均匀分布的行星齿轮二,所述输出架上 环设有与所述行星齿轮二对应的转轴二,所述行星齿轮二活络转接在所述转轴 二上。改进的,所述主动齿轮直接开在输入轴轴体上。改进的,所述第一内齿圈直接设置在对应端的端盖内端上。改进的,所述第二内齿圈直接开设在箱体内壁上。改进的,所述第一内齿圈也可以开设在壳体内壁。 优选的,所述输出架可以为圆盘状,也可以为三杈状。优选的,所述主动齿轮为斜齿轮,所述行星齿轮一为斜齿行星轮,所述第 一内齿圈为斜齿内齿圈。第一级减速比受力比较小,做成小模数的斜齿有利于 增加齿轮啮合的重合度,从而提高传动的平稳性,降低传动产生的噪音。本技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输入轴上的主动齿轮通过三个行星齿 轮与小模数的第一内齿圈作用,并带动转接体转动,实现第一级减速,主动齿 轮与行星齿轮一作用,重合度增大,承载受力实现均衡分布,更好的保证了齿 轮的传动性能及减速箱的稳定性,同时降低了噪音。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行星齿轮减速箱的结构示意图2为转接体设转轴一端的端面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为本技术一种行星齿轮减速箱实施例,包括箱体11, 箱体两端分别活络转接有输入轴12和输出轴13,输入轴和输出轴通过减速机构 连接,所述减速机构包括设在输入轴端部的主动齿轮2、设在箱体ll内靠近输 入轴一端的小模数的第一内齿圈3、设在箱体11中部的大模数的第二内齿圈4、 设在输出轴13内端的输出架5以及一个转接体6,本技术实施例中,主动 齿轮直接开在输入轴12轴体上,第一内齿圈3直接设置在对应端的端盖14内 端上,第二内齿圈4直接开设在箱体11内壁上,以简化结构,所述主动齿轮2 与第一内齿圈3之间设有三个均匀分布的行星齿轮一 7,所述转接体6 —侧环设 有与所述行星齿轮一 7对应的转轴一 61,行星齿轮一 7活络转接在所述转轴一 61上,所述转接体6前端中心还设有一中间齿轮62,所述中间齿轮62与第二 内齿圈4间设有三个均匀分布的行星齿轮二 8,所述输出架5上环设有与所述行 星齿轮二 8对应的转轴二 51,所述行星齿轮二 8活络转接在所述转轴二 51上。权利要求1. 一种行星齿轮减速箱,包括箱体(11),箱体两端盖上分别活络转接有输入轴(12)和输出轴(13),输入轴和输出轴通过减速机构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机构包括设在输入轴端部的主动齿轮(2)、设在箱体内的小模数的第一内齿圈(3)及大模数的第二内齿圈(4)、设在输出轴内端的输出架(5)以及一个转接体(6),所述主动齿轮(2)与第一内齿圈(3)之间设有三个均匀分布的行星齿轮一(7),所述转接体(6)一侧环设有与所述行星齿轮一(7)对应的转轴一(61),行星齿轮一(7)活络转接在所述转轴一(61)上,所述转接体(6)前端中心还设有一中间齿轮(62),所述中间齿轮与第二内齿圈间设有三个均匀分布的行星齿轮二(8),所述输出架(5)上环设有与所述行星齿轮二(8)对应的转轴二(51),所述行星齿轮二活络转接在所述转轴二上。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行星齿轮减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2) 直接开在输入轴(12)轴体上。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行星齿轮减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齿 圈(3)直接设置在对应端的端盖(14)内端上。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行星齿轮减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齿圈(4) 直接开设在箱体(11)内壁上。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行星齿轮减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齿 圈(3)开设在箱体(11)内壁。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行星齿轮减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架(5) 可以为圆盘状或三杈状。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行星齿轮减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2) 为斜齿轮,所述行星齿轮一 (7)为斜齿行星轮,所述第一内齿圈(3)为斜齿 内齿圈。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行星齿轮减速箱,包括箱体、输入轴、输出轴、减速机构,所述减速机构包括设在输入轴端部的主动齿轮、设在箱体内的第一内齿圈、第二内齿圈、输出架、转接体,所述主动齿轮与第一内齿圈之间设有三个行星齿轮一,行星齿轮一转接在设于转接体上的转轴一上,转接体前端中心设有中间齿轮,所述中间齿轮与第二内齿圈间设有三个行星齿轮二,所述行星齿轮二活络转接于设在输出架上的转轴二上。本技术主动齿轮通过三个行星齿轮与第一内齿圈作用,并带动转接体转动,实现第一级减速,主动齿轮与行星齿轮一作用,重合度增大,承载受力实现均衡分布,更好的保证了齿轮的传动性能及减速箱的稳定性,同时降低了噪音。文档编号F16H1/32GK201078438SQ20072018380公开日2008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27日专利技术者苏由唱, 辛世玺 申请人:许晓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行星齿轮减速箱,包括箱体(11),箱体两端盖上分别活络转接有输入轴(12)和输出轴(13),输入轴和输出轴通过减速机构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机构包括设在输入轴端部的主动齿轮(2)、设在箱体内的小模数的第一内齿圈(3)及大模数的第二内齿圈(4)、设在输出轴内端的输出架(5)以及一个转接体(6),所述主动齿轮(2)与第一内齿圈(3)之间设有三个均匀分布的行星齿轮一(7),所述转接体(6)一侧环设有与所述行星齿轮一(7)对应的转轴一(61),行星齿轮一(7)活络转接在所述转轴一(61)上,所述转接体(6)前端中心还设有一中间齿轮(62),所述中间齿轮与第二内齿圈间设有三个均匀分布的行星齿轮二(8),所述输出架(5)上环设有与所述行星齿轮二(8)对应的转轴二(51),所述行星齿轮二活络转接在所述转轴二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由唱辛世玺
申请(专利权)人:许晓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