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平专利>正文

汽车动力传递离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3410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动力传递离合器,具有与发动机相联的输入端和与变速器相联的输出端,其特征是:所述输入端为周转轮系的太阳轮,输出端为周转轮系的转臂,环齿圈外圆周面上设置摩擦区与电磁作用区,摩擦区的外部设置制动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具有摩擦离合器刚性好、传递动力大的优点,又可方便地实现变矩传动,具有了液力变矩器或液力耦合器柔性好、缓冲能力强的优点,而且传动效率较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发动机增加了一级变速输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设置单向常闭楔块后还具有逆向力消除功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亦可在输出端另外引入其他动力。(*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传动离合装置,直接涉及汽车发动机至变速器的动力传递离合器。
技术介绍
目前,从汽车发动机到变速器的动力传递普遍采用以下两种装置一是与手动变速器配套使用的摩擦式离合器;二是与自动变速器配套使用的液力变矩器或液力耦合器。摩擦式离合器结构简单、刚性好,传递动力大、但相对柔性较差,缓冲能力小;液力变矩器或液力耦合器柔性好,缓冲能力相对较强,但传递效率相对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汽车动力传递用离合器,它不仅能有效地克服现有的摩擦式离合器存在的柔性较差,缓冲能力小的问题,同时它也能有效地克服现有液力变矩器或液力耦合器存在的传递效率低的弊端。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汽车动力传递离合器,具有与发动机相联的输入端和与变速器相联的输出端,其特征是所述输入端为周转轮系的太阳轮,输出端为周转轮系的转臂,环齿圈外圆周面上设置摩擦区与电磁作用区,摩擦区的外部设置制动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电磁作用区上设置鼠笼圈。作为本技术另一种进一步方案,所述电磁作用区上设置磁极。本技术的目的也可以这样实现,汽车动力传递离合器,具有与发动机相联的输入端和与变速器相联的输出端,其特征是所述输入端为周转轮系的太阳轮,输出端为周转轮系的转臂,环齿圈外部设置控制圈,环齿圈与控制圈之间设置常闭楔块与常开楔块,常闭楔块靠保持弹簧支撑,常开楔块靠定位弹簧定位,控制圈的外表面设置摩擦区与电磁作用区,摩擦区的外部设置制动带。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电磁作用区上设置鼠笼圈。作为本技术另一种进一步方案,所述电磁作用区上设置磁极。本技术由于采用了周转轮系结构,因而根据工作需要可调整出定轴轮系工作状态、行星轮系工作状态,与制动带结合使用时,可方便实现离合器的分离与结合,具有了摩擦式离合器刚性好,传递动力大的优点;本技术还由于设置了电磁作用区,因而根据工作需要在对周转轮系调整出差动轮系工作状态后,可方便地实现变矩传动,具有了液力变矩器或液力耦合器柔性好,缓冲能力较强的优点,而且传动效率较高;不仅如此,本技术在打开制动带并将转臂与环齿圈固定在一起时,还为发动机增加了一级变速输出;同时,本技术在设置单向常闭楔块后,即使制动带未打开,也还具有逆向力消除功能;本技术由于差动轮系的特殊调节作用,使在其输出端可另外引入其他动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原理图,图2是本技术的另一种结构原理图,图3与图4为电磁作用区与摩擦区两种具体结构的展开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结构,图3、图4分别示出了图1中环齿圈4外表面展开的两种具体结构。与发动机相联的输入端为周转轮系的太阳轮3,与变速器相联的输出端为周转轮系的转臂2,环齿圈4的内表面上为内齿轮,外表面上设置电磁作用区9和摩擦区7,摩擦区7外部设置制动带5,电磁作用区9的具体结构既可以是鼠笼圈6,也可以是磁极8,周转轮系中环太阳轮3转动的为行星轮1。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另一种结构,图3、图4也可分别表示为图2中控制圈14外表面展开的两种具体结构。与发动机相联的输入端为周转轮系的太阳轮3,与变速器相联的输出端为周转轮系的转臂2,环齿圈4的内圆周面上设置与行星轮1相啮合的内齿轮,环齿圈4的外部设置控制圈14,控制圈14外部设置制动带5,环齿圈4与控制圈14之间设置常闭楔块10与常开楔块12,常闭楔块10靠保持弹簧13支撑,常开楔块12靠定位弹簧11作用定位,控制圈14的外表面上设置电磁作用区9和摩擦区7。电磁作用区9的具体结构既可以是鼠笼圈6,也可以是磁极8。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结合考虑图1、图2、图3表示的本技术的结构。发动机启动后,太阳轮3逆时针转动,如果制动带5处于打开位置,环齿圈4顺时针空转,转臂2因负载阻力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周转轮系呈定轴轮系方式运转、不传递动力,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闭合制动带5时,环齿圈4被锁紧,从而不能转动,太阳轮3通过行星轮1带动转臂2转动,周转轮系呈行星轮系方式转动,发动机的动力也就传递到变速器,离合器处于结合状态。在发动机通过离合器带动变速器工作的过程中,打开制动带5,若环齿圈4的外表面的电磁作用区9上为鼠笼圈6结构,则通过设置在鼠笼圈6外部的定磁极绕组控制环齿圈4的转动,此时周转轮系呈差动轮系工作方式;若环齿圈4外表面的电磁作用区9上为磁极8结构,环齿圈4转动时,如设置在磁极8外部的发电机定子绕组带有电负荷,则对环齿圈4的转动产生阻力,此时周转轮系呈差动轮系工作方式。差动轮系工作状态下,系统具有两个自由度,通过电磁作用区9的调控,使本技术实现了变矩功能。打开制动带5,将转臂2与环齿圈4固定在一起,转臂2的转速等于太阳轮3的转速,实现了定传动比传动,为发动机增加了一级变速输出。发动机正常运转后,打开制动带5,环齿圈4转动,若环齿圈4外表面的电磁作用区9上设置磁极8,则发电机定子绕组中产生感应电动势。不接通电负荷时,环齿圈4的转动不受阻力;发电机定子绕组接上负荷后,环齿圈4的转动受到阻力,周转轮系呈差动轮系向转臂2输出动力。若发电机定子绕组所带负荷为一电动机,其输出可再用于驱动转臂2。将发电机定子绕组与电动机断开,在电动机上还可接入其他电源;同样,也可将电动机与转臂2断开,直接在转臂2上引入其他动力。图2、图3、图4表示的结构具有类似的工作过程,只是电磁作用区9与摩擦区7由环齿圈4改设到控制圈14上。工作过程中,环齿圈4通过常闭楔块10与控制圈14形成一体。所不同的是图2、图3、图4所示的结构,在常开楔块12打开、常闭楔块10闭合状态,即使制动带未打开,车轮传递逆向动力时,也会由转臂2传递给环齿圈4,使之逆时针实现超越转动,从而将逆向力消除,这也更便于在转臂2上引入其他动力。在降低发动机输出动力或遇有复杂路况时,将制动带5闭合,同时,应将常开楔块12拨至锁止位置,以免使周转轮系处于差动轮系的二自由度状态,在转臂2极有可能成为主动力时,环齿圈4出现逆时针转动,使司机失去对汽车的控制。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动力传递离合器,具有与发动机相联的输入端和与变速器相联的输出端,其特征是所述输入端为周转轮系的太阳轮(3),输出端为周转轮系的转臂(2),环齿圈(4)外圆周面上设置摩擦区(7)与电磁作用区(9),摩擦区(7)的外部设置制动带(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动力传递离合器,其特征是所述电磁作用区(9)上设置鼠笼圈(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动力传递离合器,其特征是所述电磁作用区(9)上设置磁极(8)。4.一种汽车动力传递离合器,具有与发动机相联的输入端和与变速器相联的输出端,其特征是所述输入端为周转轮系的太阳轮(3),输出端为周转轮系的转臂(2),环齿圈(4)外部设置控制圈(14),环齿圈(4)与控制圈(14)之间设置常闭楔块(10)与常开楔块(12),常闭楔块(10)靠保持弹簧(13)支撑,常开楔块(12)靠定位弹簧(11)定位,控制圈(14)的外表面设置摩擦区(7)与电磁作用区(9),摩擦区(7)的外部设置制动带(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动力传递离合器,其特征是所述电磁作用区(9)上设置鼠笼圈(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动力传递离合器,具有与发动机相联的输入端和与变速器相联的输出端,其特征是:所述输入端为周转轮系的太阳轮(3),输出端为周转轮系的转臂(2),环齿圈(4)外圆周面上设置摩擦区(7)与电磁作用区(9),摩擦区(7)的外部设置制动带(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平
申请(专利权)人:张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