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红军专利>正文

节能增速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4342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动力传递增速机构,行星架套在输入轴上,太阳轮套在行星架上,行星齿轮通过芯轴与行星架连接且行星轮与太阳轮啮合,内齿轮套在太阳轮上且与行星齿轮啮合、内齿轮的外壁与输入轴连接,行星齿轮通过芯轴与内齿轮连接,输出内齿轮与行星架套接且输出内齿轮的内齿与行星轮啮合,输出轴与输出内齿轮呈整体结构。(*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动力传递增速机构,属动力传递机构制造领域。技术背景'现有的动力传动机构, 一般在动力源的轴上加装轮盘(如皮带轮、齿轮), 然后通过带轮或齿轮带动机器轴进行工作。其不足之处当动力源轴上的动力, 通过带轮或齿轮传递到机器时,由于带轮或齿轮的直径大(远远大于动力轴的 直径),因此不可避免地造成部分动力的损失,其损失的程度,由带轮或齿轮直 径与动力轴直径计算可知带轮或齿轮的轮盘直径越大,其损失的力就越大。
技术实现思路
设计目的避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之处,设计一种既能够有效地解决动力 传递机构中能量损失的技术难题,又能够达到增速的目的。设计原理在机械传动过程中,传动力的损失的因素不仅是由于在动力轴 上加装了动力传递轮盘(带轮或齿轮),轮盘传递的目的是将机器设备运动所需 的动力通过其传递总成与动力源联接起来。由于轮盘传递直径远大于动力轴直 径,因此,如何使动力轴上的力与轮盘上的力相等或使轮盘上的力大于动力轴 上的力是本技术的主要特征,在结构设计上,节能增速机构是动力源与机 器设备或机械设备间的动力传递机构,它有一个输入轴、 一个输出轴,输入轴 与动力源连接、输出轴与机器或机械设备连接,动力传递机构利用星形传动的 原理,通过在传递机构的中间加装两个转臂,从而将输入的动力直接传递到输 出轴上,与此同时,输入的动力通过齿轮传递到输出轴上,二者叠加,使动力 由输入端传递到输出端的力在损失极小的同时,又利用星形传动机构实现了增 速。二种传递方式的有机叠加,又实现了一级增速的目的,如果将2个一级或 多个一级增速机构中的输入与输出轴串接,即可实现2级或多级增速。技术方案节能增速机构,行星架(2)套在输入轴(1)上,太阳轮(3) 套在行星架(2)上,行星齿轮(5)通过芯轴(4)与行星架连接且行星轮(5) 与太阳轮(3)啮合,内齿轮(6)套在太阳轮上且与行星齿轮(5)啮合、内齿 轮的外壁与输入轴(1)连接,行星齿轮(8)通过芯轴(9)与内齿轮(6)连 接,输出内齿轮(7)与行星架(2)套接且输出内齿轮的内齿与行星轮(8)啮 合,输出轴(10)与输出内齿轮(7)呈整体结构。传动过程① 输入轴1和输出轴10分别位于机座上,内齿轮6的外侧与输入轴1的 盖内侧连接且由输入轴1带动内齿轮6转动,固定在内齿轮6上的芯轴9与行 星齿轮8连接且带动行星齿轮8转动,行星齿轮8与输出内齿轮7啮合且带动 输出内齿轮7转动(行星轮带动太阳轮3绕行星架2空转),输出内齿轮7与输 出轴10为一体且由输出内齿轮7带动输出轴IO转动。② 输入轴1和输出轴10分别位于机座上,输入轴1的盖内侧与内齿轮6 外侧连接(过盈配合)且带动内齿轮6转动,固定在行星架2上的芯轴4与行 星齿轮5连接且由内齿轮6带动行星齿轮5转动、行星齿轮5带动芯轴4,芯 轴4带动行星架2转动,行星架2与输出内齿轮7呈整体结构且带动输出内齿 轮7转动,由于输出内齿轮7与输出轴10固接且由输出内齿轮7带动输出轴 IO转动。本技术与
技术介绍
相比,在输入动力值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对力传递 结构的改变,使输出端的速度得以成倍增加。附图说明图l是节能增速机构的示意图。图2是节能增速机构的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l:节能增速机构,参阅附图l,行星架2呈T形套管法兰结构且行星架2套在输入轴1上,输入轴1呈中轴盖式结构,轴与盖连为一体或呈整 体结构,输入轴1长于输出轴2,参阅附图l。太阳轮3呈双轮连体结构,参阅 附图1和2。太阳轮3套在行星架2上,行星齿轮5通过芯轴4与行星架连接且行星齿轮5与太阳轮3啮合,内齿轮6套在太阳轮上且与行星齿轮5啮合、 内齿轮的外壁与输入轴l连接,也就是说,内齿轮6套在太阳轮上且内齿轮的 内齿与行星齿轮5啮合、内齿轮的外壁与输入轴1中盖的内壁连接,参阅附图 1。行星齿轮8通过芯轴9与内齿轮6连接,输出内齿轮7与行星架2套接且输 出内齿轮的内齿与行星齿轮8啮合,输出轴10与输出内齿轮7呈整体结构,参2个或多个增速机构构成2级或多级增速机构。① 2级增速机构由2个一级增速机构构成, 一组增速机构中的输出轴与另 一级增速机构中的输入轴连接。② 多级增速机构由多个一级增速机构构成,第1个一级增速机构中的输出 轴与第2个一级增速机构中的输入轴连接,第2个增速机构中的输出轴与第3 个一级增速机构中的输入轴连接,以此类推。输入轴1和输出轴10分别位于机 座上。节能测试条件利用力平衡原理,即力X力臂二力矩,在力臂不变的条件 下,输入一个力,计算出力的大小(说明在静态下测试,不计静摩擦力)。测 试结果利用标准的磅称砣,来加挂磅称砣得出输入一牛顿,输出0.6牛顿, 甚至更大;输入转速转一圈,则输出转两圈半,甚至更多。需要理解到的是上述实施例虽然对本技术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但 是这些说明只是对本技术的简单说明,而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任何 不超出本技术实质精神内的专利技术创造,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节能增速机构,其特征是行星架(2)套在输入轴(1)上,太阳轮(3)套在行星架(2)上,行星齿轮(5)通过芯轴(4)与行星架连接且行星轮(5)与太阳轮(3)啮合,内齿轮(6)套在太阳轮上且与行星齿轮(5)啮合、内齿轮的外壁与输入轴(1)连接,行星齿轮(8)通过芯轴(9)与内齿轮(6)连接,输出内齿轮(7)与行星架(2)套接且输出内齿轮的内齿与行星轮(8)啮合,输出轴(10)与输出内齿轮(7)呈整体结构。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节能增速机构,其特征是输入轴(1)呈中轴盖式 结构,轴与盖连为一体或呈整体结构。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节能增速机构,其特征是行星架(2)呈T形套管 法兰结构。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节能增速机构,其特征是内齿轮(6)套在太阳轮 上且内齿轮的内齿与行星齿轮(5)啮合、内齿轮的外壁与输入轴(1)中盖的 内壁连接。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节能增速机构,其特征是太阳轮(3)呈双轮连体 结构。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节能增速机构,其特征是输入轴(1)长于输出轴 (2)。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动力传递增速机构,行星架套在输入轴上,太阳轮套在行星架上,行星齿轮通过芯轴与行星架连接且行星轮与太阳轮啮合,内齿轮套在太阳轮上且与行星齿轮啮合、内齿轮的外壁与输入轴连接,行星齿轮通过芯轴与内齿轮连接,输出内齿轮与行星架套接且输出内齿轮的内齿与行星轮啮合,输出轴与输出内齿轮呈整体结构。文档编号F16H1/32GK201016381SQ20062001985公开日2008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1日专利技术者王红军 申请人:王红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节能增速机构,其特征是:行星架(2)套在输入轴(1)上,太阳轮(3)套在行星架(2)上,行星齿轮(5)通过芯轴(4)与行星架连接且行星轮(5)与太阳轮(3)啮合,内齿轮(6)套在太阳轮上且与行星齿轮(5)啮合、内齿轮的外壁与输入轴(1)连接,行星齿轮(8)通过芯轴(9)与内齿轮(6)连接,输出内齿轮(7)与行星架(2)套接且输出内齿轮的内齿与行星轮(8)啮合,输出轴(10)与输出内齿轮(7)呈整体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红军
申请(专利权)人:王红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1[中国|陕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