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变速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33113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变速杆装置,是小型的具有变速捏手的变速杆装置,在安装于变速杆上部的变速捏手(6)上设有:用于将变速杆操作成车辆的多个不同状态的变速钮;以及在前进级档中对自动变速模式和不同于该自动变速模式的另一模式进行切换用的按钮开关(12),在内部开关或基板的端缘部上,设有将自动变速机的控制单元和按钮开关(12)的内部开关或基板连接起来的导线(24)的连接部。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在不与变速杆插通孔干涉的位置设置按钮开关的导线配线孔。(*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安装在汽车等车辆的自动变速机上的变速杆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的变速杆装置在变速操作部上设有变速杆,在变速杆的上部安装有变速捏手。另外,在变速捏手上设有变速钮,该变速钮用于对例如从P(停车)档至R(倒车)档、从R档至N(空 档)档那样不同的档进行变速操作。另外,还提出了如下一种技术方案除了变速钮外,在变速捏手上设有当实施发动机制 动时用作0/D(超速档)开关的按钮开关(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或2)。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变速杆装置,对于在变速捏手上设置变速钮和按钮开关的结构, 如图8所示,在变速捏手上除变速杆的嵌入孔和按钮开关的嵌入孔之外,对从按钮开关13的 基板中央引出的导线24进行配线用的贯通孔设在变速杆插通孔的近旁。另外,图9表示在车辆宽度方向设有变速杆4和按钮开关13的场合,而图10表示在车 辆前后方向设有变速杆4和按钮开关13的场合,如两图所示,在变速捏手6上设置变速钮 10和按钮丌关13时,变速捏手6在车辆宽度方向或车辆前后方向必然变大。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18743号公报专利文献2: R本特开2006 — 273208号公报最近,有使变速捏手小型化的倾向, 一旦使变速捏手小型化,则也会发生如下情况变 速杆的插通孔与按钮开关的导线的配线孔产生干涉,难以设置导线的配线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鉴于以往技术所具有的这种问题制成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一种小型的具 有变速捏手的变速杆装置,通过将0/D开关等按钮开关和导线连接部设在按钮开关内所设有 的内部开关或基板的端缘部上,从而可在不与变速杆插通孔干涉的位置设置按钮开关的导线 配线孔。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中,技术方案1的技术是对车辆的自动变速机进行变速操作用的变速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变速操作部,该变速操作部具有变速杆、安装在 该变速杆上部的变速捏手、以及表示所述变速杆变速位置的变速位置表示部,所述变速捏手 包括用于将所述变速杆操作成车辆的多个不同状态的变速钮;以及在前进级档中对自动变 速模式和不同于该自动变速模式的另一模式进行切换用的按钮开关,该按钮幵关具有内部开 关,在所述内部开关的端缘部上设有将所述自动变速机的控制单元与所述内部开关连接起来 的导线的连接部。另外,技术方案2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按钮开关还具有与所述内部开关电气连接 的基板,在所述基板的端缘部上设有所述导线的连接部。技术方案3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按钮开关还具有将所述内部开关收容的外壳,该 外壳由所述内部开关和所述基板夹持。技术方案4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变速捏手具有嵌入所述变速杆一部分的变速杆插 通孔、对所述导线进行配线用的导线配线孔,所述变速杆插通孔和所述导线配线孔隔着隔壁 相邻配置。采用本技术,由于在按钮开关的内部丌关或基板的端缘部上设有将自动变速机的控 制单元与按钮开关连接起来的导线连接部,故即使将变速捏手小型化,也不会使变速杆插通孔与导线配线孔产生干涉,可对导线进行配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变速杆装置的变速操作部的立体图。图2是安装在图1的变速操作部的变速捏手上的按钮开关的立体图。图3是图2的按钮开关的另一立体图。图4是图2的按钮开关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图2的按钮开关的剖视图。图6是安装图2的按钮开关的变速捏手的立体图。图7是图6的变速捏手的另一立体图。图8是以往的按钮开关的立体图。图9是以往的按钮开关的主视图。图IO是以往的另一变速捏手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图丄表示本技术的变速杆装置的变速操作部2,变速杆装置安装在汽车等车辆的自动 变速机上。变速操作部2具有变速杆4、安装在变速杆4上部的变速捏手6、以及表示变速杆4变速 位置的变速位賈表示部8。在变速捏手6的上部设有变速钮10,在变速钮10的下方设有作为 保持开关的按钮开关12。另外,在变速位置表示部上表示有规定的变速模式,从前方向后方依次表示了 P(停车) 档、R(倒车)档、N(空档)档、D(驱动)档、S(第二速度)档、L(低速)档。变速钮10用于将变速杆4操作成车辆的停车状态、后退状态和包含空档状态的前进状态 等不同状态的场合,通过按压变速钮IO,可进行例如从P档至R档、从R档至N档的变速操 作。在前进级档,设有多个运行档(例如D档、S档和L档).,在变速杆4处于前进级档时,在 D档,从1速至4速自动变速,在S档,从1速至3速自动变速,在L档,从1速至2速自 动变速。另外,通过按压按钮开关12,在D档被固定为3速,在S档被固定为2速,在L档 被固定为1速。也就是说,按钮开关12是用于在前进级档中选择自动变速模式和变速级固定模式中任一 模式的按钮开关,基本上在实施发动机制动时或在雪地等上车辆出发时使用。更具体地说,D 档的3速固定是从4速实施发动机制动时使用的,S档的2速固定是在雪地等出发以1速进 行空转时使用的,L档的l速固定用于上陡坡和下陡坡。但是,按钮开关12不仅用作为这种保持开关,而且也可用作为0/D(超速档)按钮,当按 压作为0/D按钮的按钮开关12时,D档中的1速至4速的变速模式从1速变更到3速,禁止 变更到4速档。此外,按钮开关12也可适用于L'VT(无级变速机)规格车辆,例如在具有7速手动模式的 CVT规格车辆中,设有二个按钮开关(增速用和减速用),在自动变速模式的D档中从1速到7 速自动变速,而手动模式中,通过按压任一按钮开关,可选择1速至7速的任一变速级。也就是说,按钮开关12在前进级档用作为对自动变速模式和不同于该模式的另一模式进 行切换的按钮开关。如图2至图4所示,按钮开关12具有大致圆筒状的外壳14、收容在该外壳14内部中的 瞬接开关(日文z十'7 、 > ^ 4 '7千)(内部开关)16、以及安装在外壳14上的升降自如 的按钮18,在瞬接开关16与按钮18之间夹装有螺旋弹簧20。并在外壳14的底部安装有与瞬接开关16电气连接的基板22,导线24与设在位于基板22下方的端缘部上的导线连接部 22a相连接。该导线24与自动变速机的控制单元连接,设在自动变速机的油压回路中的多个 电磁阀由控制单元的驱动信号驱动。如图5所示,上述结构的按钮开关12,在设于外壳14底壁的多个(例如四个)端子插通孔 14a中分别插通瞬接开关16的多个连接端子16a中的一个,多个连接端子16a中的二个钎焊 在基板22的导线连接部22a上,因此,外壳14由瞬接开关16和基板22夹持来保持。但是,也可是无基板22的结构,在该场合,瞬接开关16的连接端子16a的端缘部直接 与导线24连接。另外,在该场合,也可用螺丝将外壳14和瞬接开关16连接起来,或者,也 可在外壳14的一部分上形成凹部并在瞬接开关16的与外壳14的凹部相对应的部位形成凸 部,通过将凸部和凹部互相嵌合而将外壳14和瞬接开关16连接起来。图6及图7表示安装有按钮丌关12的变速捏手6,在变速捏手6上形成有将变速钮10 收容成升降自如的变速钮嵌入孔6a;位于变速钮嵌入孔6a的下方、收容有按钮开关12外壳 14的按钮开关嵌入孔6b。变速钮嵌入孔6a与按钮开关嵌入孔6b都向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开 口在驾驶座位侧。变速捏手6还如图7所示,变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的变速杆装置,是对车辆的自动变速机进行变速操作用的变速杆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变速操作部,该变速操作部具有变速杆、安装在该变速杆上部的变速捏手、以及表示所述变速杆变速位置的变速位置表示部,所述变速捏手包括:用于将所述变速杆操作成车辆的多个不同状态的变速钮;以及在前进级档中对自动变速模式和不同于该自动变速模式的另一模式进行切换用的按钮开关,该按钮开关具有内部开关,在所述内部开关的端缘部上设有将所述自动变速机的控制单元与所述内部开关连接起来的导线的连接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一郎西村泰秀
申请(专利权)人:三角洲工业株式会社气高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