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7753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3 2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充气轮胎,左胎面的结构以轮胎赤道线上的任意一点为基准点向右旋转180°后为右胎面的结构,中心主沟包括多组第一倾斜槽和第二倾斜槽组成的中心倾斜槽,左胎肩主沟包括多组第三倾斜槽和第四倾斜槽组成的左侧倾斜槽,第一倾斜槽与轮胎周向线的夹角θ1为6‑16°,第三倾斜槽与轮胎周向线的夹角θ2为4‑10°,左侧中心接地部上设置有第一左横沟槽,第一左横沟槽/中心主沟的深度=0.5~0.9,第一左横沟槽包括第一左细槽、第二左细槽、第三左细槽、第四左细槽和第五左细槽,第一左细槽与轮胎轴向线的夹角α为15‑25°,第三左细槽与轮胎轴向线的夹角β为15‑25°。能够实现低滚阻且抗偏磨耗、湿地性能佳。

A pneumatic ti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气轮胎
本技术涉及轮胎
,尤其涉及一种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由于公交车在城市间行驶,因路况、车潮、交通号志灯、各停靠站间的距离不长等因素,需要起步、煞车、转弯频繁,以及其他外在因素,像轮胎的风压、荷重等,根据上述种种情形,轮胎胎面出现不规则磨耗的机率提高,且轮胎滚动时,轮胎胎面与地面直接接触,胎面变形量大,造成能量消耗大,需要输入更多的能源,车子才能达到原有的里程,因此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充气轮胎,以实现低滚阻并且抗偏磨耗、湿地性能佳,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以实现低滚阻并且抗偏磨耗、湿地性能佳。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充气轮胎,包括胎面,所述胎面包括沿轮胎赤道线左右分布的左胎面和右胎面,所述左胎面和所述右胎面之间设置有中心主沟,所述中心主沟与所述轮胎的左胎肩之间设置有左胎肩主沟,所述中心主沟与所述轮胎的右胎肩之间设置有右胎肩主沟,所述中心主沟与所述左胎肩主沟之间具有左侧中心接地部,所述中心主沟与所述右胎肩主沟之间具有右侧中心接地部,所述左胎肩主沟与所述左胎肩之间具有左胎肩接地部,所述右胎肩主沟与所述右胎肩之间具有右胎肩接地部,所述左胎面的结构以所述轮胎赤道线上的任意一点为基准点向右旋转180°后为所述右胎面的结构,所述中心主沟包括多组连续连接的中心倾斜槽,每组所述中心倾斜槽包括第一倾斜槽和第二倾斜槽,所述第一倾斜槽相对于所述第二倾斜槽反向倾斜,所述第一倾斜槽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倾斜槽的长度,所述左胎肩主沟包括多组连续连接的左侧倾斜槽,每组所述左侧倾斜槽包括第三倾斜槽和第四倾斜槽,所述第三倾斜槽相对于所述第四倾斜槽反向倾斜,所述第三倾斜槽的长度大于所述第四倾斜槽的长度,所述第一倾斜槽与所述轮胎的周向线的夹角θ1为6-16°,所述第三倾斜槽与所述轮胎的周向线的夹角θ2为4-10°,所述左侧中心接地部上设置有沿所述胎面的轴向的将所述中心主沟与所述左胎肩主沟连通的第一左横沟槽,所述第一左横沟槽沿所述轮胎的周向呈多组排列,将所述左侧中心接地部划分为多个左侧中心花纹块,所述中心主沟的深度为D,所述第一左横沟槽的深度为d1,d1/D=0.5~0.9,所述第一左横沟槽包括从所述左胎肩主沟至所述中心主沟依次连通的第一左细槽、第二左细槽、第三左细槽、第四左细槽和第五左细槽,所述第二左细槽将所述第一左细槽和所述第三左细槽连通,所述第四左细槽将所述第三左细槽和所述第五左细槽连通,所述第一左细槽的起始端位于所述第三倾斜槽和第四倾斜槽的连接处,所述第五左细槽的起始端位于所述第一倾斜槽和第二倾斜槽的连接处,所述第一左细槽与所述轮胎的轴向线的夹角α为15-25°,所述第三左细槽与所述轮胎的轴向线的夹角β为15-25°。优选的,上述第一左细槽和所述第三左细槽平行。优选的,上述左侧中心接地部上设置有沿所述胎面的周向的连续设置的多组第二左横沟槽,所述第二左横沟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左横沟槽的宽度,所述第二左横沟槽包括第一左宽槽、第二左宽槽和第三左宽槽,其中,所述第一左宽槽位于所述第二左细槽的轮胎径向向外处,所述第二左宽槽位于所述第三左细槽的轮胎径向向外处,所述第三左宽槽的顶端与本组所述第二左横沟槽的所述第二左宽槽的末端连通,其末端与下一组所述第二左横沟槽的第一左宽槽的顶端连通。优选的,上述第二左横沟槽的深度为d2,d2/D=0.1~0.15,所述第一左宽槽的宽度W4=所述第二左细槽的宽度W2+0.1~0.15mm,所述第二左宽槽的宽度W3=所述第三左细槽的宽度W1+0.1~0.15mm。优选的,上述左胎肩主沟的中心线与所述右胎肩主沟的中心线之间的区域为面积A,所述左侧中心接地部和所述右侧中心接地部的面积之和为SA,SA/A=0.7~0.8,所述左胎肩主沟的中心线至所述左胎肩与所述右胎肩主沟的中心线至所述右胎肩之间的面积之和为B,所述左胎肩接地部和所述右胎肩接地部的面积之和为SB,SB/B=0.8~0.9。优选的,上述左胎肩接地部上设置有沿所述轮胎的轴向的连续设置的多组第三左横沟槽,所述第三左横沟槽包括第五倾斜槽和第六倾斜槽,所述第五倾斜槽相对于所述第六倾斜槽反向倾斜,所述第五倾斜槽朝向右侧倾斜且与所述轮胎的周向线的夹角θ3为25-30°,所述第三左横沟槽深度为d3,所述中心主沟的深度为D,d3/D=0.1~0.15。优选的,上述第三左横沟槽还包括延伸槽和连接槽,其中,所述延伸槽的一端与上一组的所述第三左横沟槽的第六倾斜槽和本组的所述第五倾斜槽的连接处连通,其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左胎肩,所述连接槽的一端与所述左胎肩主沟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五倾斜槽和所述第六倾斜槽的连接处连通。本技术提供的充气轮胎,包括胎面,所述胎面包括沿轮胎赤道线左右分布的左胎面和右胎面,所述左胎面和所述右胎面之间设置有中心主沟,所述中心主沟与所述轮胎的左胎肩之间设置有左胎肩主沟,所述中心主沟与所述轮胎的右胎肩之间设置有右胎肩主沟,所述中心主沟与所述左胎肩主沟之间具有左侧中心接地部,所述中心主沟与所述右胎肩主沟之间具有右侧中心接地部,所述左胎肩主沟与所述左胎肩之间具有左胎肩接地部,所述右胎肩主沟与所述右胎肩之间具有右胎肩接地部,所述左胎面的结构以所述轮胎赤道线上的任意一点为基准点向右旋转180°后为所述右胎面的结构,所述中心主沟包括多组连续连接的中心倾斜槽,每组所述中心倾斜槽包括第一倾斜槽和第二倾斜槽,所述第一倾斜槽相对于所述第二倾斜槽反向倾斜,所述第一倾斜槽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倾斜槽的长度,所述左胎肩主沟包括多组连续连接的左侧倾斜槽,每组所述左侧倾斜槽包括第三倾斜槽和第四倾斜槽,所述第三倾斜槽相对于所述第四倾斜槽反向倾斜,所述第三倾斜槽的长度大于所述第四倾斜槽的长度,所述第一倾斜槽与所述轮胎的周向线的夹角θ1为6-16°,所述第三倾斜槽与所述轮胎的周向线的夹角θ2为4-10°,所述左侧中心接地部上设置有沿所述胎面的轴向的将所述中心主沟与所述左胎肩主沟连通的第一左横沟槽,所述第一左横沟槽沿所述轮胎的周向呈多组排列,将所述左侧中心接地部划分为多个左侧中心花纹块,所述中心主沟的深度为D,所述第一左横沟槽的深度为d1,d1/D=0.5~0.9,所述第一左横沟槽包括从所述左胎肩主沟至所述中心主沟依次连通的第一左细槽、第二左细槽、第三左细槽、第四左细槽和第五左细槽,所述第二左细槽将所述第一左细槽和所述第三左细槽连通,所述第四左细槽将所述第三左细槽和所述第五左细槽连通,所述第一左细槽的起始端位于所述第三倾斜槽和第四倾斜槽的连接处,所述第五左细槽的起始端位于所述第一倾斜槽和第二倾斜槽的连接处,所述第一左细槽与所述轮胎的轴向线的夹角α为15-25°,所述第三左细槽与所述轮胎的轴向线的夹角β为15-25°。本技术提供的充气轮胎,通过改进沟槽的结构布局以及走向,并确定相应的角度,实现低滚阻并且抗偏磨耗、湿地性能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气轮胎,包括胎面,所述胎面包括沿轮胎赤道线左右分布的左胎面和右胎面,所述左胎面和所述右胎面之间设置有中心主沟,所述中心主沟与所述轮胎的左胎肩之间设置有左胎肩主沟,所述中心主沟与所述轮胎的右胎肩之间设置有右胎肩主沟,所述中心主沟与所述左胎肩主沟之间具有左侧中心接地部,所述中心主沟与所述右胎肩主沟之间具有右侧中心接地部,所述左胎肩主沟与所述左胎肩之间具有左胎肩接地部,所述右胎肩主沟与所述右胎肩之间具有右胎肩接地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胎面的结构以所述轮胎赤道线上的任意一点为基准点向右旋转180°后为所述右胎面的结构,所述中心主沟包括多组连续连接的中心倾斜槽,每组所述中心倾斜槽包括第一倾斜槽和第二倾斜槽,所述第一倾斜槽相对于所述第二倾斜槽反向倾斜,所述第一倾斜槽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倾斜槽的长度,所述左胎肩主沟包括多组连续连接的左侧倾斜槽,每组所述左侧倾斜槽包括第三倾斜槽和第四倾斜槽,所述第三倾斜槽相对于所述第四倾斜槽反向倾斜,所述第三倾斜槽的长度大于所述第四倾斜槽的长度,所述第一倾斜槽与所述轮胎的周向线的夹角θ1为6‑16°,所述第三倾斜槽与所述轮胎的周向线的夹角θ2为4‑10°,所述左侧中心接地部上设置有沿所述胎面的轴向的将所述中心主沟与所述左胎肩主沟连通的第一左横沟槽,所述第一左横沟槽沿所述轮胎的周向呈多组排列,将所述左侧中心接地部划分为多个左侧中心花纹块,所述中心主沟的深度为D,所述第一左横沟槽的深度为d1,d1/D=0.5~0.9,所述第一左横沟槽包括从所述左胎肩主沟至所述中心主沟依次连通的第一左细槽、第二左细槽、第三左细槽、第四左细槽和第五左细槽,所述第二左细槽将所述第一左细槽和所述第三左细槽连通,所述第四左细槽将所述第三左细槽和所述第五左细槽连通,所述第一左细槽的起始端位于所述第三倾斜槽和第四倾斜槽的连接处,所述第五左细槽的起始端位于所述第一倾斜槽和第二倾斜槽的连接处,所述第一左细槽与所述轮胎的轴向线的夹角α为15‑25°,所述第三左细槽与所述轮胎的轴向线的夹角β为15‑2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气轮胎,包括胎面,所述胎面包括沿轮胎赤道线左右分布的左胎面和右胎面,所述左胎面和所述右胎面之间设置有中心主沟,所述中心主沟与所述轮胎的左胎肩之间设置有左胎肩主沟,所述中心主沟与所述轮胎的右胎肩之间设置有右胎肩主沟,所述中心主沟与所述左胎肩主沟之间具有左侧中心接地部,所述中心主沟与所述右胎肩主沟之间具有右侧中心接地部,所述左胎肩主沟与所述左胎肩之间具有左胎肩接地部,所述右胎肩主沟与所述右胎肩之间具有右胎肩接地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胎面的结构以所述轮胎赤道线上的任意一点为基准点向右旋转180°后为所述右胎面的结构,所述中心主沟包括多组连续连接的中心倾斜槽,每组所述中心倾斜槽包括第一倾斜槽和第二倾斜槽,所述第一倾斜槽相对于所述第二倾斜槽反向倾斜,所述第一倾斜槽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倾斜槽的长度,所述左胎肩主沟包括多组连续连接的左侧倾斜槽,每组所述左侧倾斜槽包括第三倾斜槽和第四倾斜槽,所述第三倾斜槽相对于所述第四倾斜槽反向倾斜,所述第三倾斜槽的长度大于所述第四倾斜槽的长度,所述第一倾斜槽与所述轮胎的周向线的夹角θ1为6-16°,所述第三倾斜槽与所述轮胎的周向线的夹角θ2为4-10°,所述左侧中心接地部上设置有沿所述胎面的轴向的将所述中心主沟与所述左胎肩主沟连通的第一左横沟槽,所述第一左横沟槽沿所述轮胎的周向呈多组排列,将所述左侧中心接地部划分为多个左侧中心花纹块,所述中心主沟的深度为D,所述第一左横沟槽的深度为d1,d1/D=0.5~0.9,所述第一左横沟槽包括从所述左胎肩主沟至所述中心主沟依次连通的第一左细槽、第二左细槽、第三左细槽、第四左细槽和第五左细槽,所述第二左细槽将所述第一左细槽和所述第三左细槽连通,所述第四左细槽将所述第三左细槽和所述第五左细槽连通,所述第一左细槽的起始端位于所述第三倾斜槽和第四倾斜槽的连接处,所述第五左细槽的起始端位于所述第一倾斜槽和第二倾斜槽的连接处,所述第一左细槽与所述轮胎的轴向线的夹角α为15-25°,所述第三左细槽与所述轮胎的轴向线的夹角β为15-2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左细槽和所述第三左细槽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中心接地部上设置有沿所述胎面的周向的连续设置的多组第二左横沟槽,所述第二左横沟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左横沟槽的宽度,所述第二左横沟槽包括第一左宽槽、第二左宽槽和第三左宽槽,其中,所述第一左宽槽位于所述第二左细槽的轮胎径向向外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伯翰胡静黄建达
申请(专利权)人:正新橡胶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