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7007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包括轴承外圈,轴承内圈,滚动体,保持架;还包括:由挡圈,外罩,环形垫板,内、外毡封圈组成的密封装置;由轴承座内衬,输入油孔,轴承底座内孔中的环形油槽,斜向输出油孔等构成的润滑装置。轴承座内衬过盈配合在轴承底座的内孔内,封闭了环形油槽,输入油孔从轴承底座大端的外周面通向环形油槽;斜向输出油孔的里端通环形油槽,其外端对着轴承外圈内径和轴承内圈外径之间的空隙。润滑油脂通过输入油孔-环形油槽-斜向输出油孔可到达滚动体,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反复注脂润滑,可延长汽车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轴承,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 的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技术背景汽车离合器分离系统包括分离轴承、变速箱导管和离合器杠杆,汽车离 合器分离轴承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轴向移动使离合器分离,从而切断汽车发动 机与变速箱、动力输入轴之间的动力连接,完成汽车起步、停止及换挡等项 操作。现有的汽车离合器分离轴承在装配前就将润滑脂添加到轴承中,该轴承 在装入变速箱后就无法进行二次润滑,造成汽车离合器分离轴承在长期运转 工作后由于润滑脂流失而发生早期失效,降低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汽车离合器分离轴承在运转中无法反复注脂造成失效的 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该轴承单元装入汽车 变速箱后仍能很方便地多次反复注脂润滑,从而显著地延长了汽车离合器分 离轴承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可润滑的汽车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包括轴承外圈、轴承内圈、滚动体、保持架;所述保持架将滚动体彼此隔开,并将其定位在轴承外圈和轴 承内圈之间;所述轴承内圏的内孔与轴承底座小端的外径过盈配合;还包括密封装置和润滑装置。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汽车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其中所述密封装置包括挡圈、外軍、环形垫板、外毡封围、内毡封圈;所述挡圈位于轴承外圈的外端面,该挡圈 的环形止口与轴承外圏的内孔过盈配合;所述外毡封圈位于挡圈的内端面与 轴承内圏的外端面之间;所述外軍为一环形薄板拉伸件,其两端向内弯折成 环形挡边,该环形挡边分别为外侧锥形挡边和内侧阶梯形挡边,所述外罩从 外侧锥形挡边到内侧阶梯形挡边的内部包容面,与挡圏、轴承外圏、环形垫 板、内毡封圈的被包容面过盈配合;所述环形垫板位于挡圈的对侧,且在轴 承外圈的内端面和外罩的阶梯形挡边的上部之间,所述内毡封圏在环形垫板 和外罩的阶梯形挡边的下部之间。前述的汽车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其中所述润滑装置包括轴承座内衬、 位于轴承底座大端外周的输入油孔、环形油槽、斜向输出油孔;所述环形油 槽位于轴承底座的内孔上,轴承座内衬装入轴承底座的内孔中,其外径与轴 承底座的内径过盈配合,将环形油槽封闭;所述输入油孔从轴承底座的大端 外周面通向环形油槽,在轴承底座的中部高于轴承底座小端外径的台阶面上, 设有一斜向输出油孔,该斜向输出油孔的里端通环形油槽,该斜向输出油孔 的外端对着轴承外圏的内径和轴承内圏的外径之间的空隙。前述的汽车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其中所述斜向输出油孔的角度oc为20 ° -25°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技术的汽车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 含有密封装置和润滑装置,当需要加注润滑油脂时,润滑油脂通过输入油孔一环形油槽一斜向输出油孔可到达轴承外圈的内径和轴承内圏的外径之间的 空隙,从而很方便地对已装入汽车变速箱的汽车离合器分离轴承进行润滑, 同时由于密封装置的密封作用,润滑油脂不易流失,延长了汽车离合器分离 轴承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 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是参照附图仅作为例子给出的。 附困说明图l是本技术的汽车离合器分离轴承结构示意图。图2是附图说明图1的A向4见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汽车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包括轴承外國1 、 轴承内圈2、滚动体3、保持架4;保持架4将滚动体3彼此隔开,并将其定 位在轴承外圈1和轴承内圈2之间;轴承内圈2的内孔与轴承底座11小端的 外径过盈配合。本技术的汽车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还包括密封装置5和 润滑装置6,该密封装置5由挡圏51、外罩52、环形垫板53、外毡封圏54、 内毡封圏55构成;润滑装置6包括轴承座内衬61、位于轴承底座62大端外 周的输入油孔621、环形油槽622、斜向输出油孔623。挡圈51位于轴承外圈1的外端面,该挡圈51的环形止口 511与轴承外 圈1的内孔过盈配合;所述外毡封圈54位于挡圈51的内端面与轴承内圃2 的外端面之间;外罩52为一环形薄板拉伸件,其两端向内弯折成环形挡边, 该环形挡边分别为外侧锥形挡边521和内侧阶梯形挡边522,外罩52从外側锥形挡边521到内侧阶梯形挡边522的内部包容面,与挡圈51、轴承外團1、 环形垫板53、内毡封圏55的被包容面过盈配合;环形垫板53位于挡圏51的 对侧,且在轴承外圏1的内端面和外罩52的阶梯形挡边522的上部之间,所 述内毡封圃55在环形垫板53和外罩52的阶梯形挡边522的下部之间。这种 结构使外毡封圏54和内毡封圈55的两侧均有硬支撑,对润滑油脂起到良好 的密封和防尘作用。润滑装置6的轴承座内衬61的外径与轴承底座62的内径过盈配合,使 轴承底座62与轴承座内衬61形成一个整体,将轴承底座62的内孔中的环形 油槽622封闭。位于轴承底座62大端外周的输入油孔621与环形油槽622相 通,所述输入油孔621从轴承底座62的大端外周通向环形油槽622,在轴承 底座62的中部高于轴承底座62小端外径的台阶面624上设有一斜向输出油 孔623,该斜向输出油孔623的里端通环形油槽622,其外端对着轴承外團1 的内径和轴承内圏2的外径之间的空隙,该斜向输出油孔623的角度oc为20 13 ~25D在本技术的汽车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中输入油孔621装入压注油管, 这样,能很方便地向压注油管注入润滑脂,润滑油脂通过输入油孔621—环形 油槽622—4牛向输出油孔623可到达轴承外圏1的内径和轴承内團2的外径之 间的空隙,从而很方便地对装入汽车变速箱后的汽车离合器分离轴承的滚动 体3进行润滑,同时由于密封装置5对滚动体3周围的润滑脂良好的密封和 防尘作用,润滑脂不易流失,延长了本技术的汽车离合器分离轴承的使 用寿命。除上述实施例外,本技术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包括轴承外圈(1)、轴承内圈(2)、滚动体(3)、保持架(4);所述保持架(4)将滚动体(3)彼此隔开,并将其定位在轴承外圈(1)和轴承内圈(2)之间;所述轴承内圈(2)的内孔与轴承底座(62)小端的外径过盈配合;其特征是,还包括密封装置(5)和润滑装置(6)。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其特征是,所迷密封 装置(5)包括挡圈(51)、外罩(52)、环形垫板(53)、外毡封圏(54)、内毡 封圏(55);所述挡圈(51)位于轴承外圈(1)的外側,该挡團(51)的环形 止口 (511)与轴承外圈(1)的内孔过盈配合;所述外毡封圈(54)位于挡圈(51)的内端面与轴承内圈(2)的外端面之间;所述外罩(52)为一环形薄板 拉伸件,其两端向内弯折成环形挡边,该环形挡边分别为外侧锥形挡边(521) 和内侧阶梯形挡边(522),所述外罩(52)从外侧锥形挡边(521)到内側阶梯 形挡边(522)的内部包容面,与挡團(51)、轴承外圏(1)、环形垫板(53)、 内毡封圈(55)的被包容面过盈配合;所述环形垫板(53)位于挡團(51)的 对侧,且在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离合器分离轴承单元,包括轴承外圈(1)、轴承内圈(2)、滚动体(3)、保持架(4);所述保持架(4)将滚动体(3)彼此隔开,并将其定位在轴承外圈(1)和轴承内圈(2)之间;所述轴承内圈(2)的内孔与轴承底座(62)小端的外径过盈配合;其特征是,还包括密封装置(5)和润滑装置(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焕业康健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飞亚轴承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