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滚动支座的导引滑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1634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直线滚动支座的导引滑架,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滚动体(9)的连续的滚道和一个支承体(1),在支承体的两个纵侧上分别设置所述连续的滚道的一个支承段(2,3)和一个回行段(5,6),其中所述支承段(2,3)用于在负荷下滚动的滚动体(9)而所述回行段(5,6)用于无负荷返回的滚动体(9);还具有设置在支承体(1)端面上的头部件(13),它们分别具有一个将回行段(5,6)与支承段(2,3)连接的转向段(11,12),其中,一个可通过阀门(30)连接到滚动体(9)滚道上的润滑剂通道(24)用于供给润滑剂,其中,所述阀门(30)具有一种交叉贯穿润滑剂通道(24)的横截面的、用于通流润滑剂的缝隙(33),所述缝隙由缝隙面(34)限定,其中,各缝隙面(34)在阀门(30)截止时相互顶靠,将缝隙(33)封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直线滚动支座(Linearwaelzlager)的导引滑架。这种导引滑架通常配有一个或多个润滑剂通道,用于将润滑剂带到所期望的直线滚动支座的润滑位置。
技术介绍
例如由DE 42 10 299 A1已知一个如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导引滑架。在头部件上设置一个润滑接头(注油嘴),它连接在一个润滑通道上。该润滑通道在转向段区域终结在头部件的内部转向结构上。在润滑剂通道的这个端部上在头部件上构成密封唇,它们顶靠在支承体的端面上并且封闭润滑剂通道的端部。通过这种方式首先保证位于润滑剂通道中的润滑剂不能不受控地流出而进入滚动体通道。为了添注润滑油,可以将润滑剂通过润滑接头压进润滑剂通道,其中,在润滑剂通道中合适的压力下,密封唇从支承体的端面中抬起并且使润滑剂到达转向段,即到达滚动体通道。配有密封唇的头部件部分必须弹性地构成,使得密封唇能够抬起。尽管这种导引滑架能够实现良好地添注润滑油,但是考虑到导引滑架的尺寸,密封唇的结构设计可能是很麻烦的。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给出一种如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导引滑架,其中克服这个缺陷。按照本专利技术这个缺陷由此得以克服,即,阀门具有一种交叉贯穿润滑剂通道的横截面的、用于通流润滑剂的缝隙,所述缝隙由缝隙面限定,其中,各缝隙面在阀门截止时相互顶靠,将缝隙封闭。当阀门打开时,构成该缝隙。当阀门截止时,最好不构成该缝隙。与已知的导引滑架不同,该缝隙位于润滑剂通道的横截面里面因此无需与支承体的端面共同作用。这意味着,阀门所在的结构部件本身不必软地或弹性地或活动地构造。优选地,头部件中的至少一个配有可通过阀门连接到转向段上的润滑剂通道,用于供给润滑剂。这个多体式构成的头部件通常由塑料在注塑工艺中制成。在这种情况下,阀门可以一体地成形在头部件或头部件的一个部分上,其中可以毫无问题地在注塑期间就已经考虑到缝隙了。限定缝隙的缝隙面最好相互弹性地顶压。这意味着,当缝隙相互顶压时,在添注润滑油间期以外的情况下润滑剂通道是封闭的。特别有利地,对于阀门的设计,一漏斗结构是适合的,它通过至少一个缝隙分成漏斗段,各漏斗段通过相邻的缝隙面限定缝隙。在添注润滑油期间,在润滑剂的压力下漏斗段可以相互间顶开,因此使缝隙面相互抬起并释放(打开)缝隙,使得润滑剂穿过缝隙流出并到达滚动体循环回路。所述漏斗最好由锥体构成,这一点尤其在由塑料在注塑工艺中加工漏斗时是有利的。当润滑剂通道具有一个安置在转向段上的第一端部和一个安置在润滑剂输入孔上-亦即例如润滑接头所处的位置-的第二端部时,适宜的是,该漏斗以其漏斗缝隙面对所述第一端部。换言之,漏斗尖在添注润滑油过程期间处在润滑剂的流动方向上。在添注润滑油期间,顶压的润滑剂可以对锥体的锥体段施以顶压作用,此时锥体段被相互顶离而释放(打开)缝隙。由相反侧流过来的润滑剂不能通过缝隙。因为在导引滑架移动期间润滑剂应该朝锥尖方向顶压,因此使润滑剂对锥体段的外锥面顶压并因此使它们相互顶压,从而使缝隙封闭的作用力进一步加大。一种在工艺上可简单加工的并且为了添注润滑油之目的特别有利的缝隙的扩展结构是,所述漏斗在润滑剂通道的纵向上看去以十字式开缝。因此构成四个漏斗段,它们可以分别弹性地偏转,从而将十字缝隙释放(打开)。开缝的漏斗最好由塑料尤其在注塑工艺中制成。当漏斗设置在润滑剂通道中时,漏斗段可以以其外圆周一体地成形在润滑剂通道的壁体上,尽管如此,每个段仍然可以弹性地偏转。另一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改进方案规定,所述头部件包括一个由塑料构成的分配板,它配有一个用于分配润滑剂的分支的分配通道,在分配通道的末端具有发送孔,其中所述缝隙设置在发送孔里面。所述导引滑架在横截面中看去通常大致呈U形。所述分配通道在导引滑架的横截面中看去,例如可以居中地在U形轮廓的两个侧腿之间起始,然后往导引滑架的两个侧腿分支过去。所述发送孔最后终结在转向段亦即转向通道的区域。在这种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改进方案中还有利的是,所述漏斗一体地成形在分配板上。为了减少结构部件还建议,所述转向段具有一个公知的用于滚动体的内部转向结构,其中该内部转向结构与分配板一体地构成。这意味着,一个唯一的结构部件不仅具有润滑剂通道,而且具有阀门,还具有内部转向结构。这样的部件可以毫无问题地由塑料在注塑工艺中制成。若所述发送孔通到所述内部转向结构上,按照一个本专利技术的改进方案有利的是,所述内部转向结构配有两个分别用于一个连续的滚道的相邻的球道,其中,所述发送孔通入一个将两个球道分开的隔筋中。这样,一方面保证,通入口位于滚动体的滚道区域之外,另一方面保证,润滑剂均匀地到达两个球道。附图说明下面借助于一个总共以八个附图示出的实施例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附图中图1以分解图示出一个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导引滑架,但是没有滚动体组,图2以横剖面图示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图1中的导引滑架,但是具有装配好的滚动体组,图3以放大的透视图示出按照图1的导引滑架的头部件的一个分配板,图4以另一透视图示出图3中的分配板,图5以一个正视图示出图3和4的分配板,图6以放大图示出分配板的一个细节,图7示出按照图6截切线VII-VII的分配板的剖面图, 图8以放大图示出图7中分配板的一个细节。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中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导引滑架包括一个大致呈U形的支承体1,在其两个在纵侧上构成的侧腿1a上分别构成两个支承段2,3,它们构造成球道4,5。此外在两个侧腿1a上分别构成两个回行段5,6,它们现在同样构造成球道7,8。在支承段2,3上,在图2中所示的构造为球体10的滚动体9在负荷下滚动。在回行段5,6上,这些滚动体9可以无负荷地返回。回行段5,6和支承段2,3连续地通过转向段11,12相互连接,其中,转向段11将回行段5与支承段2连续地连接,而转向段12将滑动性6与支承段3连续地连接。所述转向段11,12在头部件13上构成,它们法兰连接在支承体1的端面上。每个头部件13包括一个分配板14、一个终端件15和一个刮板(Abstreiferplatte)16。所述分配板14和端板15通过螺栓17连接在支承体1上。所述支承体1的两个侧腿1a在横截面中看去还配有L形的侧面部件18,它们覆盖回行段5,6。每个头部件13以公知的方式包括一个内部转向结构19和一个外部转向结构21。该内部转向结构19构造在分配板14上并包括两个球道20,球体10可以在其上滚动。所述外部转向结构21构造在端板15上并且包括球道22,球体10可以在其上滚动。不仅分配板14而且端板15都由塑料在注塑工艺中制成。在端板15上做有螺纹孔23,在其中旋入螺栓24。在这些螺纹孔23中的至少一个螺纹孔中旋入一个这里未示出的用于添注润滑油的润滑接头。这些螺纹孔与一个在头部件13上构成的润滑剂通道24联通。该润滑剂通道24不仅在端板15上而且也在分配板14上设置。来自在端板15上构成的部分润滑剂通道24的润滑剂经由一个在分配板14上构成的分配孔25到达一个分支的分配通道26,此分配通道槽形地在分配板14的面对支承体1的那侧成形。所述分配通道26大致呈U形地延伸到分配板14的两个侧腿27。该分配通道26的两个末端分别通到一个发送孔28,它们同样在分配板14上构成。所述发送孔28在其背离分配通道26的那侧终结于内部转向结构19的区域,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直线滚动支座的导引滑架,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滚动体(9)的连续的滚道和一个支承体(1),在支承体的两个纵侧上分别设置所述连续的滚道的一个支承段(2,3)和一个回行段(5,6),其中所述支承段(2,3)用于在负荷下滚动的滚动体(9)而所述回行段(5,6)用于无负荷返回的滚动体(9);还具有设置在支承体(1)端面上的头部件(13),它们分别具有一个将回行段(5,6)与支承段(2,3)连接的转向段(11,12),其中,一个可通过阀门(30)连接到滚动体(9)滚道上的润滑剂通道(24)用于供给润滑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30)具有一种交叉贯穿润滑剂通道(24)的横截面的、用于通流润滑剂的缝隙(33),所述缝隙由缝隙面(34)限定,其中,各缝隙面(34)在阀门(30)截止时相互顶靠,将缝隙(33)封闭。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L诺伊方P凯勒
申请(专利权)人:INA谢夫勒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