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THK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运动导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1046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运动导向装置,其具备一种新的提升部结构,即使使移动部件高速移动,也无提升部破损的顾虑。移动块(12)的提升部(22)提升沿着轨道导轨(11)的球滚动槽(11a)滚动的球(13),导入无负荷球返回通路(17、20)。提升部(22)形成为与球(13)2点接触的哥特式拱槽形状,在与球(13)的前进方向正交的剖面上,连结提升部(22)与球(13)接触的点(P)和球(13)的中心(C)的线(L1)、和连结球(13)的中心(C)和哥特式拱槽形状的提升部(22)的底(22a)的线(L2)形成的角度(接触角α)超过30度,并且在连结沿着轨道导轨(11)的球滚动槽(11a)滚动的球(13)的中心(C)和轨道导轨(11)的球滚动槽(11a)的边缘(35)的线(L3)、和连结球(13)的中心(C)和轨道导轨(11)的球滚动槽(11a)的底的线(L2)形成的角度(γ)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移动部件相对于轨道部件相对移动的直线导向装置、滚珠花键等运动导向装置,尤其涉及用移动部件的提升(掬い)部提升沿着轨道部件的球滚动槽滚动的球,导入移动部件的无负荷球返回通路的运动导向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运动导向装置的一种直线导向装置,具备形成平行延伸的多条球滚动槽的轨道导轨、和经由多个球等滚动体可沿着轨道导轨滑动地组装的鞍状的移动块。在移动块上,形成与轨道导轨的球滚动槽相对的多条负荷球滚动槽、和连接负荷球滚动槽的一端和另一端的无负荷球返回通路。在移动块的移动方向的两端部上,安装一对端板。沿着轨道导轨的球滚动槽滚动的球,被端板下端的提升部从球滚动槽提升,导入无负荷球返回通路。沿着无负荷球返回通路循环的球,一边被后续的球推压,一边再次进入负荷球滚动路(轨道导轨的球滚动槽和移动块的负荷球滚动槽之间)。在如此的直线导向装置中,如使移动块高速(例如150m/min以上)移动,有端板下端的提升部破损的顾虑。作为解决此问题的,即使使球高速移动也不容易产生提升部的破损的运动导向装置,已知有专利文献1所述的运动导向装置。专利文献1特开2004-68880号公报关于提升部破损的原因,有球从端板出来进入负荷球滚动路时的原因、球从负荷球滚动路出来进入端板时的原因。图13表示球1从端板2出来进入负荷球滚动路3时的状态、和从负荷球滚动路3出来进入端板2时的状态。在球从负荷球滚动路3出来进入端板2时,球1在轨道导轨5的球滚动槽5a和移动块4的负荷球滚动槽4a之间被压缩变形。如果球1的移动速度加快,球1就难进入负荷球滚动路3,因此后推的球折曲前进,提升部附近的球1a被挤向外侧。因被挤向外侧的球1a,有提升部2a变形、破损的顾虑。另一方面,在球1从负荷球滚动路3出来进入端板2时,如果从负荷球滚动路3出来的球1b高速撞击端板2的提升部2a,还有提升部2a塑性变形、破损的顾虑。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动导向装置,具备一种新的提升部结构,即使使移动部件高速移动,也无提升部破损的顾虑。以下,说明本专利技术。另外,为了易于理解本专利技术,用括弧方式标注附图的参照符号,但本专利技术并不由此而限定于图示的方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1专利技术是一种运动导向装置,其具备形成有球滚动槽路(11a)的轨道部件(11);形成与所述球滚动槽(11a)相对的负荷球滚动槽(14a),并且具有连接所述负荷球滚动槽(14a)的一端和另一端的无负荷球返回通路(17、21)的移动部件(12);排列在所述轨道部件(11)的所述球滚动槽(11a)和所述移动部件(12)的所述负荷球滚动槽(14a)之间的负荷球滚动路及所述无负荷球返回通路(17、21)的多个球(13),用所述移动部件(12)的提升部(22)提升沿着所述轨道部件(11)的所述球滚动槽(11a)滚动的球(13),导入所述无负荷球返回通路(17、21),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部(22)形成为以2点与球(13)接触的哥特式拱槽形状,在与球(13)的前进方向正交的剖面上,连结所述提升部(22)与球(13)接触的点(P)和球(13)的中心(C)的线(L1)、和连结球(13)的中心(C)和哥特式拱槽形状的所述提升部(22)的底(22a)的线(L2)形成的角度(接触角α)超过30度,并且在连结沿着所述轨道部件(11)的所述球滚动槽(11a)滚动的球(13)的中心(C)和所述轨道部件(11)的所述球滚动槽(11a)的边缘(35)的线(L3)、和连结球(13)的中心(C)和所述轨道部件(11)的所述球滚动槽(11a)的底的线(L2)形成的角度(γ)以下。第2专利技术,是如第1专利技术所述的运动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角(α)在40度以上60度以下。第3专利技术,是如第1或第2专利技术所述的运动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沿着球(13)的前进方向的剖面上,在所述提升部(22)提升沿着所述轨道部件(11)的所述球滚动槽(11a)滚动的球(13)时,在球(13)和所述提升部(22)开始接触的接触开始位置,形成圆弧面。第4专利技术,是如第1~第3专利技术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运动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部件(12),具备移动块主体(14),其形成有所述负荷球滚动槽(14a)及与所述负荷球滚动槽(14a)相隔规定间隔地平行延伸的球排出通路(17)、和端板(15),其设在所述移动块主体(14)的移动方向的两端,形成连接所述球排出通路(17)和所述负荷球滚动路(23)之间而使球(13)循环的方向转换路(21)的外周侧,所述提升部(22)设在所述端板(15)上。第5专利技术,是如第4专利技术所述的运动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在所述端板(15)的所述方向转换路(21)的外周侧,在圆周方向上,由以下范围构成由单一的圆弧构成的槽形状的圆弧槽范围(31)、具有两个圆弧以用2点与球(13)接触的槽形状的哥特式拱槽范围(33)、和槽移动范围(32),该槽移动范围(32)设在所述圆弧槽范围(31)和所述哥特式拱槽范围(33)的中间,槽形状从圆弧槽形状向哥特式拱槽形状缓慢变化,所述提升部(22)设在所述哥特式拱槽范围(33)的端部。第6专利技术,是一种运动导向装置,具备形成有球滚动槽(11a)的轨道部件(11);形成与所述球滚动槽(11a)相对的负荷球滚动槽(14a),并且具有连接所述负荷球滚动槽(14a)的一端和另一端的无负荷球返回通路(17、20)的移动部件(12);排列在所述轨道部件(11)的所述球滚动槽(11a)和所述移动部件(12)的所述负荷球滚动槽(14a)之间的负荷球滚动路(23)及所述无负荷球返回通路(17、20)的多个球(13),用所述移动部件(11)的提升部(22)提升沿着所述轨道部件(11)的所述球滚动槽(11a)滚动的球(13),导入所述无负荷球返回通路(17、21),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部(22)形成为以2点与球(13)接触的哥特式拱槽形状,在所述提升部(22)提升沿着所述轨道部件(11)的所述球滚动槽(11a)滚动的球时,球以2点与所述提升部(22)接触,并且球以1点与所述球滚动槽(11a)接触。根据第1专利技术,通过加大接触角,提升球时的球和提升部的接触开始位置,向球的前进方向后退,并且向上方移动。由此,球的提升部的壁厚增加,强度提高,能够与高速度对应。此外,由于也能使提升部的前边缘后退,所以能够缩短提升部,在高速时能够减少提升部的损伤。另外,由于使提升部进入球滚动槽的边缘的内侧地规定接触角的上限,所以即使加深球滚动槽,也能够提升球。如第2专利技术所述,接触角最好在40度以上60度以下。如果使提升球时的球和提升部的接触开始位置向球的前进方向后退,前角增大。根据第3专利技术,通过在接触开始位置上形成圆弧面,能够使前角平缓。如第4专利技术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提升部适用于直线导向装置的端板。根据第5专利技术,球从哥特式拱槽形状的提升部,顺利地向圆弧槽形状(剖面圆形状)的球排出通路转移。根据第6专利技术,能够减少高速时提升部的损伤。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运动导向装置的直线导向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用于比较以往的端板和本实施方式的端板的剖视图(图中(A)表示以往的端板,图中(B)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端板)。图3是用于比较以往的端板和本实施方式的端板的立体图(图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运动导向装置,其具备:形成有球滚动路槽的轨道部件;形成与所述球滚动槽相对的负荷球滚动槽,并且具有连接所述负荷球滚动槽的一端和另一端的无负荷球返回通路的移动部件;排列在所述轨道部件的所述球滚动槽和所述移动部件的所述负荷球滚动槽之间的负荷球滚动路及所述无负荷球返回通路的多个球,用所述移动部件的提升部提升沿着所述轨道部件的所述球滚动槽滚动的球,导入所述无负荷球返回通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部形成为以2点与球接触的哥特式拱槽形状,在与球的前进方向正交的剖面上, 连结所述提升部与球接触的点和球的中心的线、和连结球的中心和哥特式拱槽形状的所述提升部的底的线形成的角度(接触角)超过30度,并且在连结沿着所述轨道部件的所述球滚动槽滚动的球的中心和所述轨道部件的所述球滚动槽的边缘的线、和连结球的中心和所 述轨道部件的所述球滚动槽的底的线形成的角度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4-8-26 246524/20041.一种运动导向装置,其具备形成有球滚动路槽的轨道部件;形成与所述球滚动槽相对的负荷球滚动槽,并且具有连接所述负荷球滚动槽的一端和另一端的无负荷球返回通路的移动部件;排列在所述轨道部件的所述球滚动槽和所述移动部件的所述负荷球滚动槽之间的负荷球滚动路及所述无负荷球返回通路的多个球,用所述移动部件的提升部提升沿着所述轨道部件的所述球滚动槽滚动的球,导入所述无负荷球返回通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部形成为以2点与球接触的哥特式拱槽形状,在与球的前进方向正交的剖面上,连结所述提升部与球接触的点和球的中心的线、和连结球的中心和哥特式拱槽形状的所述提升部的底的线形成的角度(接触角)超过30度,并且在连结沿着所述轨道部件的所述球滚动槽滚动的球的中心和所述轨道部件的所述球滚动槽的边缘的线、和连结球的中心和所述轨道部件的所述球滚动槽的底的线形成的角度以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角在40度以上60度以下。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运动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沿着球的前进方向的剖面上,在所述提升部提升沿着所述轨道部件的所述球滚动槽滚动的球时,在球和所述提升部开始接触的接触开始位置,形成圆弧面。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运动导向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道冈英一望月广昭咲山隆
申请(专利权)人:THK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