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及其一体化动力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7811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及其一体化动力总成,壳体内形成有导油通道,且导油通道一端的开口位于连接通道的内壁,另一端的开口位于壳体的外壁。一旦轴密封结构失效,且减速器腔内的润滑油向电机腔渗透时,泄漏至电机腔一侧的润滑油将流入导油通道,并由导油通道位于壳体外壁的开口被检测到。因此,无需拆箱操作便可准确地判断轴密封结构是否失效,从而方便对失效的轴密封结构及时更换。上述一体化动力总成通过设置导油通道,避免了因轴密封结构更换不及时而对驱动组件造成损伤的情况发生,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安全隐患。

Electric Vehicle and Its Integrated Power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汽车及其一体化动力总成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及其一体化动力总成。
技术介绍
传统的汽车驱动系统中电机、减速器、控制器都以单独的箱体形式存在,故难以满足目前对电动汽车结构紧凑化、轻量化的需求。因此,一体化集成动力总成将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发展趋势。一体化集成动力总成指的是将驱动电机和减速器(或者还包括控制器)集成到一个壳体内。由于驱动电机内是不允许存在油液的,而减速器工作则需要润滑油润滑。因此,为了防止减速器的润滑油浸到电机中使得电机烧坏,减速器部分与电机部分会采用油封等密封结构进行隔离。油封等密封结构属于易损耗材,失效后需及时更换。目前,一般都是按照既定的保养周期,采用拆箱检查的方式对油封进行检查及更换。然而,油封等密封结构可能还未到保养周期便会失效。而一旦因油封失效导致减速箱内的润滑油会进入电机,便会对对动力总成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因此,现有动力总成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动力总成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问题,提供一种可有效降低安全隐患的一体化动力总成及电动汽车。一种一体化动力总成,包括:呈中空结构的壳体,内部具有隔板,以将所述壳体内部分为电机腔及减速器腔,所述隔板上形成有连通所述电机腔与所述减速器腔的连接通道;驱动组件,包括电机主体及电机输出轴,所述电机主体收容并固定于所述电机腔内;减速器组件,包括减速器主体及减速器输入轴,所述减速器主体收容并固定于所述减速器腔内,且所述减速器输入轴与所述电机输出轴通过所述连接通道联接;及轴密封结构,设置于所述连接通道内;其中,所述壳体内形成有两端开口的导油通道,所述导油通道一端的开口位于所述连接通道的内壁并位于所述轴密封结构朝向所述电机腔的一侧,另一端的开口位于所述壳体的外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板中部具有两端开口的套筒,所述套筒内部形成所述连接通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机输出轴的一端伸入所述减速器腔并与所述减速器输入轴传动连接,且所述轴密封结构套设于所述电机输出轴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输出轴承,所述输出轴承套设于所述电机输出轴并固定于所述套筒的内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油通道为开设于所述隔板内的孔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通道的内壁沿周向开设有储油槽,且所述储油槽与所述导油通道位于所述连接通道内壁的开口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透明密封件,所述透明密封件密封所述导油通道位于所述壳体侧壁的开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密封件为透明螺栓,且所述透明螺栓与所述导油通道靠近所述壳体一端的内壁螺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覆盖所述导油通道位于所述壳体侧壁的开口。一种电动汽车,包括如上述优选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化动力总成。上述电动汽车及其一体化动力总成,壳体内形成有导油通道,且导油通道一端的开口位于连接通道的内壁,另一端的开口位于壳体的外壁。一旦轴密封结构失效,且减速器腔内的润滑油向电机腔渗透时,泄漏至电机腔一侧的润滑油将流入导油通道,并由导油通道位于壳体外壁的开口被检测到。因此,无需拆箱操作便可准确地判断轴密封结构是否失效,从而方便对失效的轴密封结构及时更换。上述一体化动力总成通过设置导油通道,避免了因轴密封结构更换不及时而对驱动组件造成损伤的情况发生,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一体化动力总成的剖面图;图2为图1所示一体化动力总成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及一体化动力总成。请参阅图1,电动汽车包括一体化动力总成100。一体化动力总成100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并同时实现变速。请一并参阅图2,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的一体化动力总成100包括壳体110、驱动组件120、减速器组件130及轴密封结构140。壳体110呈中空结构,其内部具有隔板111。隔板111将壳体110的内部分为电机腔(图未标)及减速器腔(图未标)。壳体110一般由金属或其合金成型,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壳体110一般为一体成型的结构,有利于提升壳体110的整体强度并简化生产工艺,从而降低成本。其中,隔板111上形成有连通电机腔与减速器腔的连接通道(图未示)。通过连接通道可使驱动组件120与减速器组件130实现联接。在本实施例中,隔板111中部具有两端开口的套筒112,套筒112内部形成连接通道。套筒112的设置可增加连接通道内壁的面积。而且,套筒112可对隔板111起到加强作用,避免因连接通道的存在而降低隔板111的强度。其中,套筒112也可与隔板111一体成型。驱动组件120包括电机主体121及电机输出轴123。电机主体121一般包括定子、转子及线组,电机输出轴123一般由高强度钢成型。电机主体121收容并固定于电机腔内。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120还包括输出轴承125,输出轴承125套设于电机输出轴123并固定于套筒112的内壁。输出轴承125对电机输出轴123提供支撑。减速器组件130包括减速器主体131及减速器输入轴133。减速器主体131一般包括轴及齿轮组,齿轮组的齿轮之间通过润滑油实现润滑,减速器输入轴133与电机输出轴123的结构相似。减速器主体131收容并固定于减速器腔内,且减速器输入轴133与电机输出轴123通过连接通道联接。具体的,减速器输入轴133与电机输出轴123可直接连接、可通过花键连接也可通过轴联器实现传动连接。减速器输入轴133及电机输出轴123可均穿设于连接通道并在连接通道内实现联接,也可仅其中一个穿设于连接通道内。轴密封结构140设置于连接通道内。轴密封结构140常见的有油封,用于将电机腔与减速器腔隔离,防止减速腔内的润滑油进入电机腔。轴密封结构140可套设于电机输出轴123及减速器输入轴133中至少一个上。在本实施例中,电机输出轴123的一端伸入减速器腔并与减速器输入轴133传动连接,且轴密封结构140套设于电机输出轴123上。需要指出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减速器输入轴133一端伸入电机腔内。其中,壳体110内形成有两端开口的导油通道101,导油通道101一端的开口位于连接通道的内壁并位于轴密封结构140朝向电机腔的一侧,另一端的开口位于壳体1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化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呈中空结构的壳体,内部具有隔板,以将所述壳体内部分为电机腔及减速器腔,所述隔板上形成有连通所述电机腔与所述减速器腔的连接通道;驱动组件,包括电机主体及电机输出轴,所述电机主体收容并固定于所述电机腔内;减速器组件,包括减速器主体及减速器输入轴,所述减速器主体收容并固定于所述减速器腔内,且所述减速器输入轴与所述电机输出轴通过所述连接通道联接;及轴密封结构,设置于所述连接通道内;其中,所述壳体内形成有两端开口的导油通道,所述导油通道一端的开口位于所述连接通道的内壁并位于所述轴密封结构朝向所述电机腔的一侧,另一端的开口位于所述壳体的外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呈中空结构的壳体,内部具有隔板,以将所述壳体内部分为电机腔及减速器腔,所述隔板上形成有连通所述电机腔与所述减速器腔的连接通道;驱动组件,包括电机主体及电机输出轴,所述电机主体收容并固定于所述电机腔内;减速器组件,包括减速器主体及减速器输入轴,所述减速器主体收容并固定于所述减速器腔内,且所述减速器输入轴与所述电机输出轴通过所述连接通道联接;及轴密封结构,设置于所述连接通道内;其中,所述壳体内形成有两端开口的导油通道,所述导油通道一端的开口位于所述连接通道的内壁并位于所述轴密封结构朝向所述电机腔的一侧,另一端的开口位于所述壳体的外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中部具有两端开口的套筒,所述套筒内部形成所述连接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输出轴的一端伸入所述减速器腔并与所述减速器输入轴传动连接,且所述轴密封结构套设于所述电机输出轴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三保曹保平刘平蔡央陈兴陈勇智沈旺孟繁东刘祥环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