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嘉兴学院专利>正文

汽车轮毂模具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44405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6 0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轮毂模具冷却系统,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着稳定性差的问题。本冷却系统包括工质循环系统、冷却水循环和直接空冷系统,工质循环系统由轮毂模具、压缩机、储液罐、工质循环泵、膨胀阀、蒸发流道、水冷冷凝器或风冷冷凝器及管路组成,冷却水循环系统由水冷冷凝器、冷却塔及循环水泵组成。工质循环系统使用HFCs、HCs、HEFs、PFCs、CF3I、HFO1234yf等纯有机工质或水作为循环工质,冷端可采用水冷或直接空冷的方式,这两种冷却方式可分别设置也可合设。本汽车轮毂模具冷却系统稳定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轮毂模具冷却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
,涉及一种汽车轮毂模具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汽车轮毂制造技术主要可分为铸造和锻造,铸造生产是让铝液进入到铸模中,依靠铝液的重力作用充满铸模或是通过高压气体持续加压,直至铝液在模具中冷却凝固。至于锻造生产则是通过拍、压、锻等手段来形成轮胚,不过锻造铝合金轮胚所需的锻压机成本过于高昂,因此铸造是现在比较普遍采用的生产工艺。在铸造生产时,铝液从液态到固态的凝固过程中,所出现体积减少的现象称为收缩,收缩是铝合金本身的物理性质,也是铸胚中缩孔、疏松、裂纹和变形等缺陷产生的根本原因。通过自然冷却的铸造方式不仅生产效率低下,同时也难以控制铸胚的凝固成型顺序,使得产品容易产生缺陷,降低了铸造产品的合格率,因此研发汽车轮毂模具的冷却技术对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的合格率都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轮毂模具冷却系统,具有冷却效率高的优点,能够迅速降低轮毂模具的温度,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在冷却的过程中控制铸胚的凝固成型顺序,提高产品的合格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轮毂模具冷却系统,包括工质循环系统、冷却水循环和直接空冷系统,工质循环系统由轮毂模具、压缩机、储液罐、工质循环泵、膨胀阀、蒸发流道、水冷冷凝器或风冷冷凝器及管路组成,轮毂模具内蒸发流道出口经管道与压缩机进口相连接,压缩机出口分两路:一路经管道与水冷冷凝器热流体侧进口相连接,水冷冷凝器热流体侧出口经管道与储液罐进口相连接;一路经管道与风冷冷凝器热流体侧进口连接,风冷冷凝器热流体侧出口经管道与储液罐进口相连接,储液罐出口经管道与工质循环泵进口连接,工质循环泵出口经管道与膨胀阀进口连接,膨胀阀出口经管道与轮毂模具内蒸发流道进口相连接,完成一个循环;冷却水循环系统由水冷冷凝器、冷却塔及循环水泵组成。水冷冷凝器冷流体侧出口经管路与冷却塔热流体侧进口相连接,冷却塔热流体侧出口经管道与循环水泵进口相连接,循环水泵出口经管道与水冷冷凝器冷流体侧进口相连接,完成一个循环。工质循环系统使用HFCs或HCs或HEFs或PFCs或CF3I或HFO1234yf等纯有机工质或水作为循环工质。轮毂模具内蒸发流道的入口设置在模具下方中心处,蒸发流道位于在轮辐下方,沿径向流动方向有一定的向上倾角。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低压的气态工质吸入压缩机中被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工质,高温高压的气态工质进入水冷或风冷冷凝器中对外散热,逐渐冷凝成高压的液态工质并进入储液罐,储液罐中的工质经工质循环泵加压通过膨胀阀,使高压的液态工质节流成为低温低压的湿蒸汽,然后进入轮毂模具内的蒸发流道中吸收热量,使轮毂模具迅速降温,加快铸胚的凝固速度,同时工质又变为低压气体,重新进入了压缩机中,往复循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汽车轮毂模具冷却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该冷却系统结构简单、加工制作方便、冷却效率高,能够迅速降低轮毂模具的温度,加快铸胚的凝固速度,提高生产效率。(2)工质由轮毂模具中心进入蒸发流道并沿径向向外流动,在流动过程中工质吸热温度逐渐升高,铸胚中心的温度始终保持在最低。随着冷却过程的进行,铸胚由中心沿径向向外顺次凝固成型,这样的凝固过程不易产生缺陷,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3)轮毂模具内的蒸发流道在径向流动方向上有一定的向上倾角,有利于蒸汽的顺利排出、强化工质的沸腾换热,且便于控制循环工质蒸汽的过热度。(4)当冷端采用水冷与直接空冷方式合设时,在冬季或其他较冷的时段,可通过管路上的阀门将冷却方式切换为直接空冷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在夏季或其他干球温度较高的时段,可通过管路上的阀门将冷却方式切换为水冷方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系统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轮毂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轮毂模具;2、压缩机;3、风冷冷凝器;4、储液罐;5、工质循环泵;6、膨胀阀;7、水冷冷凝器;8、循环水泵;9、冷却塔;10、蒸发流道。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汽车轮毂模具冷却系统包括工质循环系统、冷却水循环和直接空冷系统。工质循环系统由轮毂模具1、压缩机2、储液罐4、工质循环泵5、膨胀阀6、蒸发流道10、水冷冷凝器7或风冷冷凝器3及管路组成。轮毂模具1内蒸发流道10出口经管道与压缩机2进口相连接,压缩机2出口分两路:一路经管道与水冷冷凝器7热流体侧进口相连接,水冷冷凝器7热流体侧出口经管道与储液罐4进口相连接;一路经管道与风冷冷凝器3热流体侧进口连接,风冷冷凝器3热流体侧出口经管道与储液罐4进口相连接,储液罐4出口经管道与工质循环泵5进口连接,工质循环泵5出口经管道与膨胀阀6进口连接,膨胀阀6出口经管道与轮毂模具1内蒸发流道10进口相连接,完成一个循环。冷却水循环系统由水冷冷凝器7、冷却塔9及循环水泵8组成。水冷冷凝器7冷流体侧出口经管路与冷却塔9热流体侧进口相连接,冷却塔9热流体侧出口经管道与循环水泵8进口相连接,循环水泵8出口经管道与水冷冷凝器7冷流体侧进口相连接,完成一个循环。工质循环系统使用HFCs、HCs、HEFs、PFCs、CF3I、HFO1234yf等纯有机工质或水作为循环工质。冷端可采用水冷或直接空冷的方式,这两种冷却方式可分别设置也可合设。当冷端采用水冷与直接空冷方式合设时,在冬季或其他较冷的时段,可通过管路上的阀门将冷却方式切换为直接空冷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在夏季或其他干球温度较高的时段,可通过管路上的阀门将冷却方式切换为水冷方式。轮毂模具1内蒸发流道10的入口设置在模具下方中心处,蒸发流道10位于在轮辐下方,沿径向流动方向有一定的向上倾角。工质进入蒸发流道吸收热量,能够迅速降低模具的温度,随着冷却过程的进行,铸胚由中心沿径向向外顺次凝固成型,这样的凝固过程不易产生缺陷,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冷却系统的循环工质采用水,蒸发温度设为100℃。本实施例仅采用风冷冷端,冷凝温度夏季按35℃,冬季按0℃进行设计,风冷冷凝器采用整体肋片管冷凝器。采用额定功率为2500kW的压缩机1台,工质循环泵采用多级离心泵1台,流量为100m3/h,提供压头为2.5MPa。系统所有连接管道均采用不锈钢管,将以上所有设备配件按图1连接,安装完成后,进行管道的氮气吹扫,对循环管路抽真空合格后,按要求充入水。当采用本汽车轮毂模具冷却系统后,该厂生产效率可提高50%,产品合格率提高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轮毂模具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汽车轮毂模具冷却系统包括工质循环系统、冷却水循环和直接空冷系统;工质循环系统由轮毂模具(1)、压缩机(2)、储液罐(4)、工质循环泵(5)、膨胀阀(6)、蒸发流道(10)、水冷冷凝器(7)或风冷冷凝器(3)及管路组成;轮毂模具(1)内蒸发流道(10)出口经管道与压缩机(2)进口相连接,压缩机(2)出口分两路:一路经管道与水冷冷凝器(7)热流体侧进口相连接,水冷冷凝器(7)热流体侧出口经管道与储液罐(4)进口相连接;一路经管道与风冷冷凝器(3)热流体侧进口连接,风冷冷凝器(3)热流体侧出口经管道与储液罐(4)进口相连接,储液罐(4)出口经管道与工质循环泵(5)进口连接,工质循环泵(5)出口经管道与膨胀阀(6)进口连接,膨胀阀(6)出口经管道与轮毂模具(1)内蒸发流道(10)进口相连接,完成一个循环;冷却水循环系统由水冷冷凝器(7)、冷却塔(9)及循环水泵(8)组成。水冷冷凝器(7)冷流体侧出口经管路与冷却塔(9)热流体侧进口相连接,冷却塔(9)热流体侧出口经管道与循环水泵(8)进口相连接,循环水泵(8)出口经管道与水冷冷凝器(7)冷流体侧进口相连接,完成一个循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轮毂模具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汽车轮毂模具冷却系统包括工质循环系统、冷却水循环和直接空冷系统;工质循环系统由轮毂模具(1)、压缩机(2)、储液罐(4)、工质循环泵(5)、膨胀阀(6)、蒸发流道(10)、水冷冷凝器(7)或风冷冷凝器(3)及管路组成;轮毂模具(1)内蒸发流道(10)出口经管道与压缩机(2)进口相连接,压缩机(2)出口分两路:一路经管道与水冷冷凝器(7)热流体侧进口相连接,水冷冷凝器(7)热流体侧出口经管道与储液罐(4)进口相连接;一路经管道与风冷冷凝器(3)热流体侧进口连接,风冷冷凝器(3)热流体侧出口经管道与储液罐(4)进口相连接,储液罐(4)出口经管道与工质循环泵(5)进口连接,工质循环泵(5)出口经管道与膨胀阀(6)进口连接,膨胀阀(6)出口经管道与轮毂模具(1)内蒸发流道(10)进口相连接,完成一个循环;冷却水循环系统由水冷冷凝器(7)、冷却塔(9)及循环水泵(8)组成。水冷冷凝器(7)冷流体侧出口经管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叶刘泛函陈轶光阳季春周湘江江青阳侯景鑫谷志攀戚玉丽江海斌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