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顶出系统及具有其的塑胶模具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633281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1 1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具顶出系统及具有其的塑胶模具,模具顶出系统包括顶针板、托板、斜顶杆和第一直顶杆,顶针板底面设有让第一直顶杆穿过的上容置腔,托板顶面设有让第一直顶杆穿过且位于上容置腔下方的下容置腔,上容置腔与下容置腔连通形成容纳第一直顶杆上所设限位块的滑槽,滑槽的长度大于限位块的长度,使限位块与滑槽内壁面之间具有间隙,这样在二次顶出时第一直顶杆具有一定的延时,第二次顶出开始时第二直顶杆并不立即顶住塑胶产品,让塑胶产品在第二次顶出时得到相应的缓冲,从而不会造成二次顶出使塑胶产品顶白的缺陷,操作省时省力,而且大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模具稳定性,提升了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塑胶模具
,尤其是涉及一种模具顶出系统及具有其的塑胶模具
技术介绍
空调器上的蜗舌条是通过注塑成型,在蜗舌条被模具顶出系统顶出后,在顶针位置或者顶针附近会存在一些胶料顶白的外观缺陷,这和产品本身结构有很大关系。如图1所示,由于蜗舌条上的筋位往往较深、修长,模具附着力较大,因此顶针顶出时与产品附着力形成相反对冲,导致产品胶料拉白或者造成常见的产品顶白等外观缺陷。目前,为了避免产品出现顶白问题,一般采用如下的方法:1、改善产品筋位表面粗糙度,加强抛光,降低胶料附着模具的性能。2、加大筋位脱模斜度。3、更改产品筋位深度,此方法非迫不得已情况才会使用。上述三种方法虽然能够避免产品出现顶白问题,但是应用起来相对繁琐,而且耗费相当多的人力和物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模具顶出系统及具有其的塑胶模具,目的是避免塑胶产品出现顶白缺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的模具顶出系统,包括:顶针板;托板,其设置于顶针板下方;斜顶杆,其用于第一次顶出塑胶产品;以及第一直顶杆,其用于第二次顶出塑胶产品;其中,顶针板底面设有让第一直顶杆穿过的上容置腔,托板顶面设有让第一直顶杆穿过且位于上容置腔下方的下容置腔,上容置腔与下容置腔连通形成容纳第一直顶杆上所设限位块的滑槽,滑槽的长度大于限位块的长度。模具顶出系统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直顶杆相平行的第二直顶杆,第二直顶杆与所述斜顶杆相配合进行第一次顶出动作。所述斜顶杆设置多个,在相邻两个斜顶杆之间设置所述第一直顶杆和所述第二直顶杆。所述限位块设置于所述第一直顶杆的下部位置。所述滑槽的长度与所述限位块的长度差值为0.5mm。所述塑胶产品为空调器蜗舌条。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塑胶模具,包上述模具顶出系统。本技术提供的模具顶出系统,通过将托板和顶针板内的滑槽的长度设置成大于第一直顶杆上的限位块的长度,使限位块与滑槽内壁面之间具有间隙,这样在二次顶出时第一直顶杆具有一定的延时,第二次顶出开始时第二直顶杆并不立即顶住塑胶产品,让塑胶产品在第二次顶出时得到相应的缓冲,从而不会造成二次顶出使塑胶产品顶白的缺陷,操作省时省力,而且大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模具稳定性,提升了产品的质量。【附图说明】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图1是空调器蜗舌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塑胶模具处于初始状态时的剖视图;图3是塑胶模具处于第一次顶出状态时的剖视图;图4是塑胶模具处于第二次顶出状态时的剖视图;图5是第一次顶出时第一直顶杆与顶针板、托板和底针板的配合示意图;图6是图5中A处放大图;图7是扣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筋位;2、斜顶杆;3、第一直顶杆;4、第二直顶杆;5、限位块;6、顶针板;61、上容置腔;62、内顶面;7、托板;71、下容置腔;72、内底面;8、底针板;9、扣机盒;10、扣机拉杆;11、扣机弹块;12、塑胶产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如图2和图7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具顶出系统,包括底针板8、顶针板6、托板7、斜顶杆2和第一直顶杆3 ;托板7设置于底针板8与顶针板6之间,托板7位于顶针板6的下方,底针板8位于托板7的下方,底针板8并与托板7和顶针板6相平行。斜顶杆2是用于第一次顶出塑胶产品;第一直顶杆3用于第二次顶出塑胶产品,而且在第一次顶出时,第一直顶杆3也与斜顶杆2相配合顶出塑胶产品。顶针板6底面设有让第一直顶杆3穿过的上容置腔61,托板7顶面设有让第一直顶杆3穿过且位于上容置腔61下方的下容置腔71,上容置腔61与下容置腔71连通形成容纳第一直顶杆3上所设限位块5的滑槽,滑槽的长度大于限位块5的长度,滑槽和限位块5的长度方向与第一直顶杆3的长度方向相同。具体地说,如图2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模具顶出系统还包括与第一直顶杆3相平行的第二直顶杆4,第二直顶杆4与斜顶杆2相配合进行第一次顶出动作。斜顶杆2和第二直顶杆4由底针板8提供支撑,底针板8为水平放置时,第二直顶杆4和第一直顶杆3为竖直设置于底针板8的上方,托板7和顶针板6上设置让第一直顶杆3和第二直顶杆4分别穿过的通孔。斜顶杆2为倾斜设置,斜顶杆2的长度方向与第二直顶杆4的长度方向为相交的,两者之间具有小于90度的夹角。如图2至图4所示,第二直顶杆4的下端固定于底针板8上,斜顶杆2的下端与设置于底针板8上的垫块固定连接,第二直顶杆4和斜顶杆2的上端端面处于与底针板8相平行的同一平面内,且该平面位于顶针板6上方,第二直顶杆4和斜顶杆2的上端端面用于在第一次顶出时与塑胶产品接触。在模具处于初始状态和第一次顶出状态时,第一直顶杆3的下端端面与底针板8保持接触,斜顶杆2与第一直顶杆3和第二直顶杆4同步向上移动,顶出塑胶产品。作为优选的,如图2至图4所示,斜顶杆2设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模具顶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针板;托板,其设置于顶针板下方;斜顶杆,其用于第一次顶出塑胶产品;以及第一直顶杆,其用于第二次顶出塑胶产品;其中,顶针板底面设有让第一直顶杆穿过的上容置腔,托板顶面设有让第一直顶杆穿过且位于上容置腔下方的下容置腔,上容置腔与下容置腔连通形成容纳第一直顶杆上所设限位块的滑槽,滑槽的长度大于限位块的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一行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百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